梁紅梅
摘要: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高端人才缺乏加劇,人們愈加重視教育,考卷上醒目的數字成了審判的天平,無形間使得教育本身的純粹漸漸消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學生們失去了探索學習本身的樂趣,就連寫作也涌出了千篇一律的得分模板,名著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它本身帶來的樂趣幾乎被人遺忘。另外如今處于信息時代,引人入勝的快餐網文與游戲占據了青少年的內心,名著的地位直線下降。
關鍵詞:初中教學;名著閱讀;文學名著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狀
1.應試教育環境下師生對名著閱讀的忽視。
教師所看重的教學方式完全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目的,教學范圍完全限定在考試大綱范圍中,忽略了名著讀物對中學生性格塑造以及眼界閱歷的重要性,進一步弱化名著導讀教學。與此同時,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方面認為學習完全是為了考試,讀文學名著是一種浪費,甚至認為課外讀物是不務正業,有時間不如去刷題和看教材書。
2.讀物魚龍混雜,中學生難以選擇
另一方面,如今科技發達,電子設備普及度甚廣,網絡世界光怪陸離,初中生們年齡尚小,往往禁不住誘惑,且不談游戲,僅僅是迎合廣大中學生群體受眾的網文在學生眼中便比“枯燥”的文學名著要有意思的多。青春校園類的言情小說、修仙升級類的玄幻小說,驚悚滲人的恐怖小說,故事情節個個跌宕起伏,引人注意。卻不知在當前喧囂浮躁的社會大背景之下,能夠尋一處寂靜之地,捧一本書,靜下心來靜靜讀之,是一件多么不容易又多么安逸的事。
二、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1.培養中學生對于文學名著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人類的天賦,但像《傷仲永》一般,不訓練就會退化。訓練的第一步便是從興趣入手,讀書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文學名著之所以難讀,主要在于內容脫離當代,在不了解歷史背景的情況下很難產生共鳴;如果是古代文學和外國翻譯文學,需要更多參與到再將文本翻譯為自己熟悉的意義的過程,得到故事的速度可能變慢;由于文學風格流派的差異,可能出現不重敘述而更重自我表達的文體,艱深晦澀,讀者難以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東西。這時候便需要教師及時的引導、篩選與幫助。可以讀報刊雜志的深度報道,報告文學,副刊上的散文、紀實文學。現在很多好的文學類公眾號也有好文章可讀。中國當代的一些小說名著可以讀,時代會更貼近生活。很多電影與流行劇集也是名著改編而成,通過影視劇產生興趣再去讀原著也是好方法。
2.因材施教,針對性推薦文學名著
好的讀書推薦不只是“推薦名著”,而是推薦“最適合你現在讀的名著”。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選擇各自感興趣的文學讀物,進而對更多名著產生了解與興趣。應具有針對性,根據自己學生的閱讀水平,結合本學期教科書的內容來推薦。
3.引導中學生走出“閱讀舒適區”
因為成長往往發生在心理舒適區的邊緣。“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傳播度很高的心理學概念。是指人們習慣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駕輕就熟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
網文在劇情、人物、結構、語言、思想等各方面都在不斷自我重復,因此沉湎于網文的人正徜徉于自己的閱讀舒適區而不自知。流行類的網絡文學,期刊雜志,流行小說都是很好讀的,但文學名著在提供精神消費以外,能比通俗文學提供更好的文學審美素養,以及語言閱讀和寫作的規范,可以更好的提高邏輯推理能力與寫作能力,這是很實際的技能。與此同時文學名著也能提供比通俗文學更為含蓄、更可回味的審美趣味與精神層次的愉悅。
首先我們無法從網文海洋中挑出位于最近發展區的作品。進一步導致無法通過積累閱讀量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相反,讀得越多,越會陷在小白的層次無法自拔。網文相比名著確實好讀,然而知識含量低,內容千篇一律。另外我們無法期待一個作家會自我成長,無論是一部長篇連載的作品內部,還是一個高產的作家,都不會感覺到“成長”。這是因為水平差的本就沒有進步空間,水平高的也會為了利益最大化將自己的作品小白化,從而將讀者受眾年齡限制在中學生之間。讀網文當然比讀名著更有意思,然而,它們也構筑了同學們的閱讀舒適區,限制了同學們去體會那些好似捅了自己一刀的作品,體會那些將你打翻在地的文字的力量。
結語:
綜上所述,文學名著是不可忽視的,教學時能夠正確引導,對于學生的幫助是無限的。如今新課程標準更改后,名著閱讀成為了教學的一部分,如何引導中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語言感悟以及如何幫助中學生在閱讀文學名著后能夠有著更深層的人生感想是教師們應該著手認真思考的。另外文學名著之所以晦澀難懂,更多是因為人生閱歷,思想境界的局限,只要有心,多讀多思,名著的美,總有一天中學生們也可以更好的體味的。
參考文獻:
[1] 陳東飛.經典名著閱讀讓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更有效[J]. 教育實踐與研究(B). 2016(12)
[2] 劉玉芬. 思維導圖在初中名著閱讀中應用內容、路徑與方法的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 2018(05)
[3] 晏伯成. 親近名著 有效閱讀——以《朝花夕拾》為例談初中名著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