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梅
摘要: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更為密切,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知識、獲取能力,讓學生真正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把數學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培養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知識是一切生產生活經營的積累總結,學習知識離不開一定生產生活,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更為密切,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知識、獲取知識,結合他們的生活體驗和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非常重要。
一、構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材內容體系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最為重要的依據,依照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小學數學教材能夠很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精神理念,能夠把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新編教材是一個開放的體系,給予教育者更多的調整、優化與完善的空間。小學數學教學教材盡管編排大大優于傳統教材,但是還需要教師結合當地生活和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系統的優化組合,不斷融入地方生活素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為此,教育者需要認真研究數學教材,需要從教材中深入挖掘其中的生活元素,能夠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更好地聯系起來,合理地利用教材,讓學生更多地從教材中獲得親近感,找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其次,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個人體驗,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刪減,充分融入現實生活,而不是死教教材,把更多的生活化數學案例融入到教學教材中去,刪去不符合學生生活的事例,增加更多生動鮮活的例子。
例如,學習有關“人民幣認識”的相關教學內容時,除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人民幣的面額,還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知曉的更多的人民幣的知識,熟悉人民幣辨別,結合新版人民幣與2005版人民幣的不同,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人民幣的功能,并進行對比,讓學生學會辨別真偽,并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這樣既能夠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夠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并培養他們的數學感知能力,鼓勵學生從生活關注和學習數學。
二、密切聯系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來源,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鼓勵學生積極學習,能夠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能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象和數學思想學生有意思地從生活中感知數學,創設更多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將數學學習融入生活。開展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堂教學活動,不斷強化他們的數學意識,讓學生有更多的感知和應用數學的機會。為學生設置的相關作業聯系應該充分融入生活,確保數學能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他們從生活中應用數學,把培養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學習有關“用小數點表示元角分”的教學內容時,可以課前給學生設置一定的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超市觀察商品的標價,并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到收銀臺結賬。每個學生把自己比較習慣的商品記錄下來,并標上相關的價格。觀察商品的標價,并把價格的表示與實際生活及學習聯系起來,學生不僅能夠根據標價小數點應用,比較小數的大小,而且感到數學學習就在身邊,數學的應用就在生活中,并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能力
數學知識都是具體生產生活經驗的應用總結,只有回歸到一定的情境中去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這些知識的產生背景、應用情況,才能把抽象的知識與具體生動的現實生活統一起來。數學語言也能夠表達出數學的基本思想,但是,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漸漸就會感到學習數學較為枯燥乏味。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真正還原數學應用情境, 能夠不斷強化他們的應用意識,提升應用能力。
例如,學習數學“軸對稱”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讓學生明白很多的自然事物與人文事物的軸對稱現象,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軸對稱,軸對稱的事物有哪些特點,與非對稱事物相比哪種更有美感。并讓學生根據軸對稱的相關特點進行剪紙實踐操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依照軸對稱的特點設計出具有美感的圖案,以此強化他們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開展生活化教學是貫徹新課改精神的具體實踐,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需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把數學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培養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小琴.淺談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科教文匯,2012,(11).
[2] 李昌周.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價值、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