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民
]
摘要:大學物理是一門公共基礎課。針對目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分別從學生、教師及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在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改進策略,從而實現大學物理的高效課堂,使師生雙方達到雙贏效果。
關鍵詞:大學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改革
引言:
大學物理是高校理工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目前各個學校的物理課學時都不同程度地減少,物理課本身是一門基礎課程,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的基礎,對物理學時的壓縮造成當前物理教學的氛圍很不好,再加上學生認為物理很難的心理,使得物理教師上課困難重重,一方面要在縮短的學時內講完大綱所要求的內容,一方面又要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掌握足夠的物理知識能夠為后學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盡管教師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效果卻差強人意,尤其是對非物理類的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物理課沒用,是門有負擔的課,最高目標僅限于考試通過,這是一個極不好的信號。通過對學生和老師的調查,筆者認為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學生正式學習物理課程是在初中二年級開始,很多同學反映對物理一向頭疼,從中學到大學,知識點雖然差不多,但是經歷了知識從定性到定量的學習,難度越來越大,而且到了大學,教材上都是理論講解、公式計算,很乏味,學起來似乎明白,卻又不明白,這造成只有極少數學生喜歡物理,不少學生是被迫喜歡,還有不喜歡,甚至極其討厭,學生抱著這樣的態度去學習,效果自然不佳。
(二)教師方面
在中學的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會將每個知識點重復講,并且讓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做大量的練習,學生的學習特別依賴老師。而大學教學中,教師在知識講解中不會對某個知識反復講解、課后大量練習,教師需要在有限的學時內講解知識,傳遞更多有關知識的信息,更加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等的傳授,而不是某個知識點,所以目前對于大學物理的教學仍然以“滿堂灌”居多,再加上當前單獨開設大學物理實驗這門課,在課上很少或者不做演示實驗,這樣造成很多學生認為物理課很乏味、很單調、只是老師在講臺上唱著獨角戲而已。另外一方面,由于目前學時的壓縮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很少有教師使用板書,內容的講解大多都依賴PPT,而大學物理有很多推導,用PPT講解翻頁相對較快,這樣的速度加上數學基礎不扎實讓學生上課跟不上,知識越落越多,導致后續的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這樣的教學氛圍,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學內容
中學的教材多實驗,內容印刷多姿多彩,對于學生來說形象易懂,不枯燥,再加上每學期學的內容少,學起來負擔不重。但是大學物理教材中多文字、公式,而且每學期要學的內容很多,再加上當前中學物理已經實行新課標,部分內容是選學的,而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還是新課標實施以前的,這造成很多內容在不經過中學的基礎直接進入大學內容,學生反映內容不連貫,學習來比較費勁。
二、策略
以上的現狀迫切要求大學物理課堂進行改進,以使得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且課堂上使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的輕松,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效益最大化。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充分準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快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最佳狀態”。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談談對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課前教師備課、學生預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教學的初始準備活動是備課,備課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教師通過備課需要解決好當前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內容上的脫節問題,將內容連貫起來,PPT應當做得豐富、易懂,能吸引學生興趣,能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將知識融入其中。此外,除了關注基本的教學內容外,還應該在備課環節將生活實際應用于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使學生能夠牢固掌握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局限于很多陳舊的知識應用,而應該緊跟時代,將最新的科技介紹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2016年發現的引力波與邁克爾遜干涉相關;又如,如果給2016年11月14晚上天空出現的超級月亮拍照,使用不同的相機可能效果截然不同,這涉及到光的衍射和光學儀器的分辨本領的知識。總之,課前做好準備,課堂才能充實。除了教師備課,學生也應當課前預習,現在網絡使用很方便,在自己預習不懂的情形下,可以借助網絡查資料,幫助理解。一節課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提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在上課聽講中跟的上節奏,也利于發現問題,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創新能力。教師和學生課前都準備,教學中自然會出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
(二)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
大學物理課,盡管學時一再縮減,上課過程一定要盡量實現“生動,我動”,一定要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在課堂上完成一些演示實驗,或者教師在做相關演示實驗時讓學生也參與進來,或者與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相結合共同完成某個知識點的講解,或者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點,可以適當地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學習,最后讓學生來講解相關的知識,有時候學生的語言可能會更加生動,課堂氛圍更好。
(三)課后學習多樣化
知識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上,課下可適當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例如,可以留一些討論課題,讓學生在已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對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深層次探究;或者讓學生參加一些競賽,當前很多省份都舉行大學生物理競賽,題目都是對實際問題的探究,將實際問題建模,自己搭建平臺做實驗驗證,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既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舉兩得。
三、結語
當前部分本科高校都在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要求培養更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以適應經濟升級、產業轉型,物理知識正是培養這些人才所必須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學習更高的技術、技能,因此對當前的物理教學一定要認識到問題所在,努力從教師、學生及教學課堂方面不斷改進,建立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教學體系,提高大學物理的教學效果,以適應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為科研和技術開發培養后備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翔.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對高中物理教學方式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