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珍
摘要:“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 閱讀是以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活動,即讀者以視覺感知書面語言的方式去領會和把握文章的內容實質和表達形式的思維過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文章試圖從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出發,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思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的教學一直是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不僅僅是他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還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和影響著他們價值觀的形成。閱讀使得學生打破了教材的限制,知識的獲取不再拘泥于課本,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文學素養,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另外,從學習實踐方面來說,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可以直接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對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培養,發揮閱讀教學的最大作用。
一、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1、小學生閱讀量遠遠不夠
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學者的研究表明:“美國小學生閱讀量是中國小學生的6倍。”閱讀是美國小學文學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學校和教師有權限根據各州的課程標準,自行選擇教材供學生閱讀。美國小學每天還會布置課后的閱讀作業,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因此閱讀成為了美國學生每天的必修課,并且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日常精神生活需求。
而在我國的應試教育制度下,教師的閱讀教學還主要側重于教材的內容,學校和家長也普遍不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把精力放在大量的閱讀上,通常學生的課外閱讀也是功利性的,主要集中在教輔材料以及和考試相關的書籍上。以成績為唯一考核標準的教育評價體系限制了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不利于學生長期的發展和文學素養的提高。
2、忽視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應付考試,閱讀教學的過程一般都是模式化的冷冰冰的。通過段落劃分、分析段落大意、歸納總結中心思想等程式化的教學內容灌輸知識。而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認知水平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時期,在自身的認知基礎上對一些課文是無法做到完全理解的,這時也就只能根據程式化的學習方法囫圇吞棗,像套用公式一樣套用這些學習方法進行閱讀理解的分析,這就會導致即便學生閱讀理解成績好但也無法做到理解文章真正的情感表達的現象。
而閱讀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的三觀養成,這些都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以標準答案為唯一評價標準的閱讀理解反而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導致學生的思維被局限在教材里和標準答案里。這已經與閱讀的目標背道而馳了。
3、教學活動中缺乏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深切的體會到文中表達的情感,同時也積累了詞匯量,培養了語感。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普遍對朗讀的作用不夠重視,課堂教學普遍還是以教師為主導,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講解,很少留有給學生朗讀的時間,長此以往,朗讀也就成了一種形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析
1、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摒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把閱讀的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閱讀最重要的環節是選擇高質量的文章和書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文學素養,以達到能夠甄選高質量課外書籍的水平。在此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并向學生推薦閱讀的書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應過多的干預學生的閱讀情況,只要做到引導學生學會精讀、跳讀、略讀等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即可。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思考和疑問耐心的予以解答,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做到充分尊重學生和理解學生。
學校方面也可以在基礎設施和配置方面支持閱讀教學,比如,建立圖書館和購買更多的書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
2、改革教育模式,重視學生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閱讀教學長期忽視學生對于文章的情感體驗,造成了閱讀教學與閱讀目標背道而馳的結果。因此,教育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緩。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文章的見解和觀點,容許有不同的聲音,最后教師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引發學生的思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拓展學生的思維,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探索新的知識。
3、突出朗讀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閱讀的教學應該把朗讀也納入重要的地位,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培養他們的語感和體驗文章的意境。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啟發。從古至今,美文佳作都具有極強的意境美,但這種美常常是語言無法呈現的,教師應該啟發學生對于文中情、景、人、物的想象,通過對文章的感知和體驗,學生就更夠更好的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而朗讀又加深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在朗讀技巧上教師也可以加以專業的指導,如適當的停頓、語氣的輕重緩急等,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朗讀水平。朗誦比賽也是一個鍛煉學生朗讀能力的好途徑,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多多參加朗誦比賽和演講比賽。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教師如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校和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注重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閱讀方法的選擇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參考文獻:
1.王愛如.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 讀與寫(中旬),2016,(3):193.
2.張永國.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新課程(上旬),2016,(1)
3.許秀菊.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