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青年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啟蒙及其當代意義

2018-12-27 10:26:06單連春鄭艾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關鍵詞:啟蒙

單連春 鄭艾春

摘要:青年馬克思在克羅茨納赫時期緊緊圍繞著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問題,開始有意識地從唯物主義立場,把黑格爾整個唯心主義觀點“翻轉過來”,自覺地開始了由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的轉化。并隨著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進一步深化,青年馬克思開始用唯物主義立場來解釋辯證法;把唯物主義運用到社會生活方面;給予共產主義思想以哲學的論證等等。這些關鍵性要素最終又孕育了青年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萌芽。通過對青年馬克思共產主義理想啟蒙的追索,使我們認識到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堅持強烈的問題意識與實踐導向,堅持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文情懷,堅持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相結合,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譜寫人生華章。

關鍵詞:青年馬克思;共產主義;啟蒙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5.005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8)05-0022-06

紀念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的形式很多,本文主要聚焦于《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后簡稱《批判》)一文所面對的真正問題——探尋在《批判》中馬克思如何開啟了共產主義思想啟蒙的自覺征程,來認識馬克思對共產主義運動的貢獻及其崇高的精神境界。近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總想證明馬克思哲學觀點的發展是一個統一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基礎是馬克思在他的《博士論文》中闡述了的那些原理,也就是黑格爾唯心主義原理。馬爾庫塞認為,馬克思始終在理論方面是一個堅定的黑格爾主義者,他只是在探索一條從這種理論轉向經驗現實的道路。但馬克思在《批判》這部手稿中從唯物主義立場上把黑格爾的整個唯心主義觀點“翻轉過來”,并開始向科學共產主義理想的轉化是毋庸置疑的。

一、由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青年馬克思世界觀的自覺轉化

《批判》是馬克思自覺地轉向唯物主義的表現。馬克思在寫作《博士論文》時,雖然論文中馬克思思想在很多方面同黑格爾觀點有重大區別,但基本上還是屬于黑格爾唯心主義的立場。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與黑格爾思想分歧日益加深,用革命民主主義立場來分析具體社會政治現象的過程中,唯物主義因素在馬克思世界觀中產生并逐漸增長起來。按照黑格爾觀點,國家是對社會物質關系體系具有決定意義的方面,而馬克思在實踐中碰到的一些客觀事實,這些客觀事實不僅推翻了黑格爾觀點,而且推翻了一般唯心主義觀點,所以馬克思面對“物質利益的困惑”總是無法解答,因為當時馬克思還沒有意識到他的世界觀中已經

有了新的唯物主義思想萌芽。馬克思后來回憶說:“為解決那使我苦惱的問題,我寫的第一部著作是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1]這些困惑以及批判促使他加速離開唯心主義。馬克思已證明作為唯心主義最高形式的黑格爾哲學經不住唯物主義批判,開始自覺并堅定地向唯物主義世界觀轉變。

第一,通過對“私人利益體系”與“普遍利益體系”關系研究,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唯心主義內容的主客體顛倒。作為一個客觀唯心主義者,黑格爾不僅在認識論方面,而且在本體論方面,對奧秘的東西和明顯的東西加以區別,認為奧秘的東西就是某種真實的東西,即“理念”,而明顯的東西則是“經驗的現實”。在《法哲學》一書序言中,黑格爾對哲學的一般任務也做了規定:“哲學的任務在于理解存在的東西,因為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2]因而哲學必須是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的具體事實,應該分析這些事實;同時哲學必須揭露掩蔽在這些事實背后的“理性”。馬克思《批判》就是根據這個方法,從分析《法哲學》中黑格爾對內在的國家法做一般說明開始的,這里的中心問題是“私人利益體系”(家庭和市民社會)對“普遍利益體系”(國家)的關系問題。按照黑格爾《法哲學》中的總公式,家庭和市民社會先于國家,國家是家庭和市民社會的綜合。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國家依賴于家庭和市民社會,并為他們所制約。但黑格爾又認為,這只是關系的經驗方面,黑格爾又把“家庭和市民社會看作國家的概念領域,即把它們看做國家的有限性的領域,看做國家的有限性。”[3]因此,不是國家決定于家庭和市民社會,而是相反地,后者決定于前者。作為國家這個“理念”的“有限性領域”,家庭和市民社會沒有獨立性,“它們的存在據說并不依賴它們自己的精神,而是依賴另外的精神。它們不是自我規定,而是以某個第三者為本原的那種規定”。[4]這第三者就是國家這個概念、理念。因此,“理念變成了獨立主體”,把自己的材料分配給自己的領域即家庭和市民社會,并賦予它們生命,成為他們的內在本質。通過對《法哲學》的科學分析,使馬克思確信“黑格爾在任何地方都把‘理念當做主體,而把真正的現實的主體——變成了謂語”,[5]這是“黑格爾思想進程的根本缺陷”。[6]

第二,通過揭示黑格爾思想進程的具體結構,馬克思得以證明黑格爾唯心主義方法的缺陷。黑格爾既然把絕對理念看作是世界的本質,因而必然要把經驗的現實歸結為“現象”。馬克思在揭示這種唯心主義觀點認識論內容時,證明了這種對待現實的態度阻塞了真正認識世界本質的道路。在黑格爾看來,概念的邏輯制定后,認識的任務主要在于指出這種精神本質如何在各種經驗領域表現出來。黑格爾不是從具體事物引申出抽象規定,而相反地把具體事物納入抽象規定,硬說前者是后者的本質。結果,事物特殊本質仍然沒有揭示出來,而“只能得到現實認識的假象”。[7]由此可見,與《萊茵報》上那些只能看到唯物主義個別自發因素文章不同,1843年《批判》一文證明馬克思已經自覺地轉向唯物主義。當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版中說,“將近30年前,我已經批判過黑格爾辯證法的神秘的方面”[8]的時候,指的就是這篇文章。

第三,哲學立場的高度黨性原則,也在不斷促使馬克思世界觀的自覺轉化。19世紀40年代,許多新興資產階級哲學派別紛紛形成,1841年謝林開始宣揚他的“啟示哲學”;1842年孔德完成了他的《實證哲學教程》;1843年約翰·穆勒的《推論的和歸納的邏輯體系》一書問世;現代存在主義開拓者克爾凱郭爾的《非此即彼》一書也出版。這些派別極力想超越基本哲學派別,探索哲學中的“第三條道路”。馬克思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不為任何一個最新的唯物主義學說所迷惑,把黑格爾與費爾巴哈之間的二者擇一看成是當時爭論的本質,并堅決站到費爾巴哈唯物主義一邊。通過1843年10月馬克思給費爾巴哈的信,列寧已經知道馬克思當時所采取的哲學立場的高度黨性。列寧在他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強調馬克思哲學觀點形成時寫道:“早在1843年,當馬克思剛剛成為馬克思的時候,他就已經異常明確的指出了哲學上的根本路線——馬克思在當時就已經看出,不管懷疑論者叫作休謨主義者或康德主義者,他們都大聲叫嚷反對唯物主義的和唯心主義的獨斷主義;他沒有被千百種不足道的哲學體系中的任何一個體系所迷惑,而能夠經過費爾巴哈直接走上反唯心主義的唯物主義道路”。[9]

二、科學世界觀的關鍵性要素產生:青年馬克思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進一步深化

《批判》一文的基本傾向就在于從唯物主義立場批判黑格爾法哲學的觀點,但在進行批判時,馬克思并沒有回答這些問題的現成答案。一開始馬克思就把對待這些問題的唯物主義觀點同黑格爾唯心主義對立起來,在批判過程中確立自己的基本觀點并加以發展,弄清已提出過的一些原理的意義,逐步地顯示出唯物主義對唯心主義的優越性。因此,在分析馬克思在《批判》中的世界觀變化,必須同時揭示馬克思的思想運動,追溯他掌握唯物主義過程的本身。堅持用唯物主義方法把黑格爾哲學唯心主義結構“翻轉過來”的工作,是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中(對黑格爾的宗教哲學)開始的,而在《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中對這一工作勾畫出了基本輪廓。但1843年夏的馬克思已跟費爾巴哈不同,在《批判》中,他不僅揭露了黑格爾觀點的許多新弱點,而且從唯物主義立場提出許多新論據。馬克思和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不同點,顯示出在批判黑格爾法哲學過程中,馬克思唯物主義觀點的進一步深化,從而導致了科學世界觀的一些關鍵性要素產生。

第一,批判黑格爾一般唯心主義結構,開始從邏輯學問題轉向對社會政治問題的分析。當馬克思分析黑格爾國家同家庭和市民社會的關系時,他得出了一個恰恰相反的結論:不是國家的理念構成家庭和市民社會的前提,而是后者本身構成國家賴以產生的現實基礎。這個作為向唯物主義歷史觀邁進的重要結論,最初并未成為馬克思注意的中心,當時他還把“翻轉”黑格爾一般唯心主義觀點工作當做自己的首要任務。但是隨著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逐步深入,馬克思注意中心逐漸從黑格爾的一般觀點(主體——客體)轉向它的具體表現(市民社會——國家),從邏輯學問題轉向對社會政治問題的分析批判。隨著對社會政治問題分析的深入,馬克思感覺到這方面知識的不足。因此,在繼續寫作手稿過程中,開始研究有關各國歷史的大量著作,這些著作摘要以五冊《克羅茨納赫筆記》形式保存下來。把《批判》正文與《克羅茨納赫筆記》加以比較,可以看出,馬克思在寫作《批判》時直接利用了他在歷史研究中的具體歷史材料。這些筆記明顯地證明,馬克思是從一定的理論任務(弄清市民社會和國家的相互關系)的角度來對待經驗材料研究的,而他寫作《批判》也正是為解決這個任務。馬克思用來給第二冊筆記材料進行分類的那些標題的性質也證明了這種研究方法,如:《一般國家》、《官僚政治,官吏的本質》、《市民等級》、《財產及后果》,等等。具體歷史材料促進了馬克思理論觀點的深化,促進了馬克思科學的世界觀要素產生,分析馬克思在《批判》手稿的開頭和末尾如何處理國家與物質關系體系的關系問題,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馬克思思想的這種運動。

第二,對歷史發展規律的分析從國家同整個物質體系關系轉到國家同私有財產之間關系的論述。黑格爾法哲學把過時的普魯士國家形式描述為一般國家這種“真實理念”的賓詞,因此,馬克思把黑格爾法哲學看成是德意志社會保守力量“政治神學”的表現。黑格爾“把國家觀念的要素變為主詞,而把國家存在的舊形式變為賓詞——但是在歷史現實中情況恰好相反,國家觀念都是國家存在的那些〔舊〕形式的賓詞。”[10]黑格爾只是表述了時間的一般性,表述了他的政治神學。這種“用新眼光來解釋舊世界觀的那一套非批判的神秘主義做法”,“既構成了現代國家制度形式的一個謎,也構成了黑格爾哲學、主要是他的法哲學和宗教哲學的秘密”。[11]因此,馬克思在《批判》中分析黑格爾法哲學同現實歷史過程的關系時,確定了黑格爾哲學同社會政治關系之間的聯系,向歷史唯物主義邁進了新的一步,但馬克思最初對歷史發展規律性的分析還是采取極其抽象的形式。隨著馬克思越來越多地從《克羅茨納赫筆記》中汲取具體歷史材料,在《批判》的末尾部分,開始從國家同整個物質關系體系之間關系的論述轉到國家同私有財產之間關系的論述。馬克思開始更加具體地考察物質關系體系,越來越重視財產關系。他發現了“需要和勞動……之間的差別”、“城市和鄉村間的差別”,[12]以及其他具體的物質關系。在揭示了現代社會中私有財產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保障后得出,“國家制度在這里就成了私有財產的國家制度。”[13]馬克思對于國家和私有財產的相互關系,無論在提法上還是在解決方法上都達到了非常精確的程度。

第三,反對虛構國家制度的抽象公式,得出政治國家決定于市民社會的私有制基礎。黑格爾根據國家制度的抽象公式證明,君主立憲制是國家制度的理想模式,唯心主義成為黑格爾結論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反對關于國家制度的抽象公式虛構。他注意市民社會的歷史性質,考察了歷史上存在過的各種社會類型,并且把社會類型首先理解為是市民社會和國家之間關系的類型,以此為出發點判明社會結構將朝著什么方向改變。在古代社會中,市民的政治職能和他們私人活動職能直接一致,因此,在“人民與國家之間”存在著“實體性統一”。中世紀,這種實體性統一依然保存下來,不過具有了不同性質。政治活動分裂出一些特殊職能,這種職能不再是社會的職能,而成為一定等級的特權,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到了近代,政治國家從市民社會異化出來,“公共事務”成為特殊等級——官僚的特權,市民社會和國家作為兩個對立原則的體現,成為彼此對立的東西:“私人”是市民社會的原則,而人的社會職能則是國家的原則。根據對具體歷史材料的研究,馬克思指出:“歷史任務就是要使政治國家返回實在世界,但是各個特殊領域并不因此就意識到:它們的私人的本質將隨著國家制度和政治國家的彼岸本質的消除而消除,政治國家的彼岸存在無非就是要確定它們這些特殊領域的異化。”[14]因此,政治國家從市民社會異化出來,決定于后者的“私人的本質”,也就是說決定于市民社會的私有制基礎;消除這種異化要以消除市民社會各個領域的“私人本質”為前提。于是新型的社會制度產生了,馬克思在《批判》中把這種制度稱為民主制,雖然馬克思這時候還沒有把自己的觀點同共產主義學說直接聯系起來,但這里已經客觀地表現出馬克思從理論上論證共產主義必然性的方法。

第四,深刻理解“二律背反”的方法論意義,從唯物主義立場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了初步改造。馬克思在《批判》開始就指出黑格爾給國家所下定義的自相矛盾性,但最初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把黑格爾整個唯心主義觀點“翻轉過來”,而沒有發現這種二律背反的合理方面。但隨著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深入,隨著對反映在這個哲學中現實矛盾的揭露和研究,黑格爾各種規定的矛盾性的方法論意義對馬克思來說變得越來越明顯。馬克思不僅把存在的矛盾與本質的矛盾區分開,而且也與抽象邏輯的矛盾區分開。馬克思指出,黑格爾把推理的抽象環節錯誤的看做是真正的對立面,實際上這些環節本身都沒有獨立的存在。只有作為一種抽象,也就是說只有從邏輯學角度,這些環節才被看成是對立面,亦即被看成是某種獨立的東西。因此,“假如在一種本質所存在的范圍內的差別既沒有同轉化為獨立本質的抽象……相混同,也沒有同相互排斥的各種本質的真正對立相混同,那么就可以避免三重錯誤”[15]——不致把真正對立面的尖銳性看作有害的事情;可以明顯看出那種用中介來調和真正對立的企圖是荒謬的;不致把任何極端都看作真理。因此,揭露事物矛盾的任務就在于“把握特殊對象的特殊邏輯”,[16]也就是說,不僅必須揭露實際存在著的矛盾,而且必須理解這些矛盾的根源以及解決這些矛盾的必然性。從唯物主義立場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初步的改造,說明了馬克思唯物主義觀點的深化。

三、共產主義思想的啟蒙:青年馬克思向唯物史觀邁出了重要一步

青年馬克思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不斷深化,使其逐漸形成共產主義思想的萌芽。1843年夏,馬克思開始系統地批判黑格爾哲學,但是《批判》內容遠遠超出了他原來據以出發的方法論任務,馬克思在《萊茵報》時期形成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在《批判》中進一步深化。但具有的科學世界觀關鍵性因素在《批判》中還只是剛剛萌芽,主要表現為implicite(潛在的)存在著,也就是說共產主義思想也只是處于一種啟蒙階段,判定馬克思已經轉向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第一,馬克思在《批判》中還沒有把自己的觀點同共產主義學說直接聯系起來,因而處于啟蒙狀態。馬克思揭露了國家對物質關系體系的依賴性,說明歷史是一定的社會制度類型合乎規律的更替,開始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中心范疇——社會經濟形態這個范疇,并開始從理論上論證共產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批判》證明了馬克思有向共產主義理論方面發展的趨勢,但還不能得出馬克思在《批判》中已經形成共產主義思想的結論。在《批判》中馬克思還沒有把自己的觀點同共產主義學說直接聯系起來,直到1843年10月,他遷居巴黎后,才同無產階級運動建立起直接聯系。根據法國工人實際斗爭經驗,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把無產階級看做是能夠消滅資產階級制度和把人類從一切剝削下永遠地解放出來的物質力量,因此《導言》是馬克思徹底轉向共產主義的最初文獻。

第二,馬克思在《批判》中已經接受了一些社會主義的原則,但把這些原則歸結為人道主義原則的特殊表現。1843年9月,馬克思給盧格的信指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學說只是片面地表現“真正人的本質”的“教條的抽象觀念”。由此可見,馬克思雖然在客觀上已經沿著向科學共產主義的方向發展,馬克思本人卻仍然傾向于并堅持費爾巴哈的人道主義社會理想,盡管他還沒意識到在《批判》中表現出來的世界觀的一般發展方向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之間的根本區別。1843年春,馬克思批評費爾巴哈“過多地強調自然界,而過少地強調政治”,[17]1843年夏,馬克思已經尖銳地提出,“把我們的批判和政治的批判結合起來,和這些人的明確的政治立場結合起來,因而也就是把我們的批判和實際斗爭結合起來,并把批判和斗爭看做同一件事情”。[18]馬克思已經意識到自己同費爾巴哈的區別,但馬克思當時還不能清楚地看到他的世界觀和費爾巴哈世界觀之間的一切不同因素。正如馬克思1844年8月11日給費爾巴哈的信中寫道:“您給社會主義提供了哲學基礎,我不知道您是否有意這樣做,但共產黨人卻一下子就是這樣理解您的這些著作的”。[19]1843年夏,馬克思還把自己看成是費爾巴哈事業的直接繼承者,他的首要任務在于運用唯物主義分析社會政治問題,他還沒有意識到,這種運用會導致對舊唯物主義(包括對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根本改造。

第三,馬克思在《批判》中第一次把思想現象的性質同社會政治現實的性質聯系起來,對經濟生活發生的過程初步建立了唯物主義觀點。馬克思判明了國家對物質關系體系的依賴關系,意識到這種依賴關系的方法論意義,理解到對經濟領域中的過程進行專門分析的必要性。但從經濟領域分析社會現象的方法不是馬克思獨有的,這種方法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就由法國歷史學家發現并應用。但馬克思在《批判》中采用這種觀點,表明他已向唯物主義歷史觀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在《批判》中還沒有形成。另外,《批判》中還把歷史看成是一定社會制度類型的合乎規律的更替,提出了有價值的社會制度類型思想,這表明馬克思已經蘊含著一種共產主義思想的啟蒙。但從成熟的馬克思主義來看,這種思想的具體實現還是極不完善的,因為社會制度類型沒有被說成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和思想上層建筑的一定關系的總和,而只是物質關系體系和國家之間一定關系的類型,這對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如何實現還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判斷。

總之,《批判》的客觀內容與馬克思本人對客觀內容的意識之間的差別,使我們能夠更加具體地理解馬克思轉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過程,它是馬克思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徹底轉變——在1843—1844年之交才徹底完成的那個轉變——的理論基礎。那時他已經感覺到社會正處于巨大變革的前夜,并且歡欣鼓舞地投身于新的生活。給盧格的信清楚地表明了馬克思的這種精神狀態:“最先朝氣蓬勃地投入新的生活的人,他們的命運是令人羨慕的。但愿我們的命運也同樣如此。”[20]

四、對新時代大學生踐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價值觀照

1843年夏,馬克思認識到有必要對黑格爾整個唯心主義社會發展觀進行批判性重新審查,以求弄清歷史過程的真正動力。正是這種深入探究的科學精神,開啟了馬克思徹底轉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論準備,也正是這種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引領著馬克思從一個唯心主義和民主主義者轉向唯物主義和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第一,當代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必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結合起來。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因而“觀念、范疇也同它們所表現的關系一樣,不是永恒的。它們是歷史的暫時產物。……思想的產生是不斷變動的”[21],不同時代產生不同的思想理論。另外,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物質決定精神,更多地表現在相互作用中,這種相互作用,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圖畫。”[22]“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23]。因此,當代青年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必須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找到自己的坐標,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偉大”的創新實踐中,才能建構起自身的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目標。

第二,當代青年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必須要有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人文情懷。在中學畢業論文中馬克思提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24]這表明青年馬克思在理想信念的追問中,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人文情懷在其頭腦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從而最終促使馬克思在《德法年鑒》時期實現了價值觀的“兩個轉變”,并一生堅定地踐行了自己的誓言。“馬克思主義把每一個時代的意識形態當作物質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反映”,[25]也就是說,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是天生的,而是來源于人們的物質活動,特別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當代青年只有心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當作一種自覺自愿的行動,并轉化為一種內心信念,才能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第三,當代青年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必須正確理解共產主義內涵。首先,要整體地理解共產主義內涵。共產主義它是一個崇高理想,是一個價值目標,是一個完美社會形態,是一種批判范式,是一種科學學說體系,是一種實踐運動等等,這些內涵并彼此聯系內在統一,并相互影響。其次,要辯證地看待共產主義內涵。馬克思提出,“我不主張我們豎起任何教條主義的旗幟。”[26]共產主義作為一種完美社會形態,它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發展過程;作為一種理想社會制度,它代表著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方向。今天青年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絕不是要求現階段就實行共產主義制度,而是為了明確思想導向,用什么樣的思想去武裝頭腦。再次,要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起來。馬克思特別強調,“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27]。對于共產主義的“現有”與“應有”之間決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斷裂,而是在實踐基礎上的內在統一。正是現實性與理想性之間的張力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由實然走向應然。局限于實然而放棄應然,就將喪失對現實的批判能力;反之,固守于應然而脫離實然,又必將陷入空想主義的“烏托邦”。因此,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及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32.

[2][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2.

[3][7][11][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111,104,135.

[4][5][6][12][14][15][16][18][20][2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2,255,273,346,283,355,359,417,408,416.

[8]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17.

[9]列寧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43.

[10]馬列著作編譯資料(第十二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

[17][1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449-450.

[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44.

[2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

[2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56.

[2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25]房廣順,司書巖.論高校黨委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體責任的制度化建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39.

[2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7.

[責任編輯:龐達]

猜你喜歡
啟蒙
談幼教音樂啟蒙教育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3:17:04
魯迅弘揚木刻版畫的原因探析
關愛幼兒 律動快樂
未來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 02:08:28
淺談低年級兒童音樂教學
論“五四”鄉土小說“失意”的啟蒙
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啟蒙探析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34:07
涓生思想啟蒙中的不徹底性
再論中國近代史上的啟蒙與救亡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7:33
正字起步,初墨啟行
言意共生,語文的“啟蒙”之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丝袜亚洲综合| 香蕉精品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91视频青青草| 2022国产无码在线| 综合五月天网| 91 九色视频丝袜| 国产精品第页| 毛片网站在线看| 欧美爱爱网|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三级成人| 91偷拍一区|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亚洲精品777|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91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理论片一区|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日韩二区三区| 91娇喘视频| 一级毛片高清|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伊人色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偷拍久久网|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色婷婷久久| 国产不卡在线看|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日韩AV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成|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AV在线天堂进入|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99精品|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中文字幕66页|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色婷婷狠狠干|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