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花
摘 要: 英語語法教學是培養學習者交際能力和提高語言水平的基石,沒有語法知識,有意義的交際就很難實現。而在高師英語語法教學中如何兼顧語法知識傳授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協調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這兩點矛盾是值得研究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是直接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能力的有效教學途徑,語言的準確性、流利性和復雜性是任務型語言教學所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 任務型語言教學 高師英語語法 教學應用
英語語法是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系統的語法學習,全面構建語法框架,掌握各種語法知識,提高學生在上下文中恰當運用英語語法知識的能力和運用英語的準確性,使學生借助英語語法知識解決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有關問題,提高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從而為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固的基礎。因此,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英語語法教學是培養學習者交際能力和提高語言水平的基石,沒有語法知識,有意義的交際很難實現。在高師英語語法教學中如何兼顧語法知識傳授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協調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之間的矛盾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一、高師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
作為高師英語專業必修課,英語語法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語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系統的語法學習掌握一些語法知識,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無論是語法教學還是學生對語法知識的運用都存在一些問題。
1.語法知識繁雜,教學課時偏少。
筆者所在的高師英語專業在四年級開設語法課,所使用的教材為《大學英語語法與練習》上下兩冊書,共64個單元,學年授課時為64節。在課時偏少的情況下,要做到既系統地向學生講解必要的語法知識,又讓學生得到操練并且靈活運用到實踐中是有一定難度的,更別提在實際交際中進行準確的表達。
2.傳統的語法教學方法根深蒂固。
受傳統語法翻譯教學法的影響,加上繁雜的語法教學任務,為了趕上教學進度,課堂上往往出現教師“一言堂”的現象,一些學生習慣于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授的語法知識。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氣氛就會沉悶,學生就會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忙于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語法知識點而忽略操練和運用,不能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語法課堂教學。
3.語法知識掌握與運用不成正比。
一些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通常先向學生系統地介紹語法規則,后舉例說明,讓學生死記硬背,把一些語法規則甚至例句記住,然后讓學生根據語法規則做大量的練習,最后核對答案,對錯題進行講解。殊不知這樣脫離語境的大量講解會讓學生產生枯燥的感覺,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教師在教學中講解越多,學生被動接受的時間就越長。盡管一些學生能將一些語法規則背得滾瓜爛熟,但他們不具備靈活運用語法的能力,在聽、說、讀、寫中要么困難重重,要么錯誤百出,甚至一錯再錯,造成惡性循環。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
1.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依據。
作為指導英語教學的綱要和依據,《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包括改善學生學習的方式,提倡參與、探究、體驗、主動、創新、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改變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都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2.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定義。
龔亞夫、羅少茜(2006)指出,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運用起來。程曉堂、魯子問、鐘淑梅(2007)則認為,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指基于任務的一種教學途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各樣的語言運用活動,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接觸語言、理解語言和學習語言。同樣,這個定義把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歸納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原因。
《英語課程標準》之所以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任務型語言教學是直接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的一種教學途徑。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把英語課程的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說,任務型語言教學有利于實現這個課程目標。其次,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學習過程。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強調學習方式的變革,任務型語言教學剛好就是一個強調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教師可以按照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路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再次,任務型語言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有了明確而具體的課程和任務目標,學生為了完成某個任務而使用語言,他們不再被動地隨著教師的指揮棒做各種活動,而是有機會綜合運用所學語言完成任務,降低心理壓力。最后,也是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新課程自然要倡導一些新的教學理念,任務型語言教學是教學發展的最新形態,這是值得倡導的一個理由。
4.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任務分類。
提倡任務型語言教學并非排斥語法或詞匯的教學,任務型語言教學仍然把語言的準確性放在首位,也要掌握語言結構。Skehan(1999)提出任務型語言教學所追求的三個目標為準確性、流利性和復雜度。也就是說任務是為了語言的準確設計的,有些任務是為了語言的流利設計的,而有些則是為了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復雜程度而設計的。任務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學習者的語言發展,培養語言運用能力。但是任務還有情感、態度等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習策略、交際策略、評判性思維能力、創造性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等。因此,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任務的設計。
從任務的真實性看,任務可以分為真實性任務和學習型任務。真實性任務就是真實生活、真實世界中的任務。而學習型任務就是從教學的需要設計的任務。這些任務盡管在真實生活中不一定存在,但是它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或發展某種技能。
Ellis(2003:16)與Nunan(2004:94)把任務分為“結構集中型任務”和“結構松散型任務”。“結構松散型任務”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是為了完成某個真實生活中的任務而設計的。而“結構集中型任務”的目的雖然有發展學生為交際而運用語言的目的,但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即集中在語言本身,重點發展學生對于語言結構、語法用法的了解,也就是說“結構集中型任務”把掌握語言的內容作為完成任務的目標。
因此,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任務的分類標準不一樣,就會有不同類型的任務。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在高師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實施
作為一種教學途徑,任務型語言教學有許多具體的實施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沒有什么固定的教學模式或步驟。一般來說,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環節可以稱為任務鏈,分為三個階段,即任務前活動(Pre-task)、任務中活動(While-task)和任務后活動(Post-task)。
1.任務前活動(Pre-task)。
任務前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做一些準備工作,如語言上的準備,如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做一些準備,或者就話題包括背景知識進行準備。作為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任務前活動是需要知識鋪墊的,這種鋪墊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后面任務的開展做準備的。
筆者在執教“定語從句”這一單元時,在課堂的鞏固輸出階段設計了一個真實性任務或稱之為結構松散型任務:幫助老師對號入座。教師向學生傾訴煩惱,說她能夠記住班上每個人的名字,看到每個學生都很面熟,但是有時就是不能把學生的臉和名字準確匹配起,請求學生介紹自己的一些個性化特征,幫助老師對號入座。從這單個任務來看,這個任務的任務前活動有三個:一是分組。將全班分為若干個4人小組,選出組長;二是教師介紹并布置任務;三是教師給學生模仿的示例。如My name is ________________. Im a girl/ boy_______________is_______________. Im a girl/ boy_______________ likes_______________very much. _______________is the place Id like to go most. _______________is the festival_______________ I like best. Do you remember the day/the place_______________we _______________?
而從整堂課看,前面所有教學步驟都是“幫助老師對號入座”這個任務的任務前活動,包括真實性任務和學習型任務或結構集中型任務。
任務一(學習型任務):課前預習定語從句這一單元,完成學案。學案里又設計了各種學習型任務,如總結歸納定語從句的定義、必須掌握的重要關鍵詞:先行詞和關系詞、定語從句的種類及各自的特點;總結歸納如下的語法圖表;總結歸納定語從句的一些特殊用法等。
任務二(真實性任務):誰是哈利·波特?在課堂熱身階段教師通過PPT向學生展示電影里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的照片,讓學生抓住特征描述誰是哈利·波特。這個任務是通過這個真實的交際活動讓學生感知定語從句,為后面歸納定語從句的定義和特點打下基礎,同時用學生熟悉的電影劇照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三(真實性任務):老師寄語。鑒于本學年的語法課已接近尾聲,在操練階段教師給學生寫了一封不完整的信,讓學生兩人一組填上合適的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體會教師的殷切希望。
Dear Boys and Girls,
It may be the last second class _______________well have together.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_______________I saw you for the first time. How time flies! Im proud of you very much, because youre a group of students_______________ always work hard like little tigers. But sometimes you became “paper tigers”. Do you know why? Yes! Sometimes you are not so healthy. I wish you can exercise more, _______________ is the very way _______________can make you strong. And I have something more _______________ I feel I should tell you: Dont forget the things _______________once you owned. Treasure the things_______________ you cant get. Dont give up the things _______________ belong to you and keep those things _______________are lost in memory. He _______________ works hard will have a good luck. All_______________ I tell you is really what I want you to be: a person_______________is brave and generous.
Yours,
Christina
教師先通過任務一讓學生課前預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抓住重難點,提前感知和熟悉教學內容,通過任務二的熱身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根據學案和學生一起歸納定語從句的相關知識,再用任務三讓學生操練。這樣環環相扣、層層鋪墊,為最后的“幫老師對號入座”的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完成這個任務做好準備。
2.任務中活動。
任務中活動就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任務要求,一步一步地實行任務,落實任務的各個環節,直至完成任務。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明確任務的目的要求和活動規則后,就會以個人、雙人或多人小組為單位開始實施任務。教師要適時深入各小組進行適當的鼓勵和指導,掌握并監控各小組的進展情況。如在完成任務二時,學生對哈利·波特這個角色非常熟悉,不需要時間思考和討論,教師就直接引導學生用完整的句子直接進行頭腦風暴描述哈利·波特,然后比較哪個句子可以準確描述誰是哈利·波特:The boy is Harry Potter./ The boy who is wearing glasses is Harry Potter./The boy who is in the middle is Harry Potter.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帶有who is wearing glasses和who is in the middle這些限定結構的句子才能準確認出哈利·波特。又如在任務三中,學生在接到老師的寄語之后,兩人一組先整體閱讀,教師及時在各組間巡邏,適時提醒學生,有些空格不一定填一個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可以填其他形式,甚至不填。各小組會在閱讀過程中,討論填哪個詞,為什么這樣填。接著請各小組接龍讀老師寄語,最后師生齊讀老師寄語,感受老師的殷切希望。
3.任務后活動
任務后活動是在學生完成任務后,師生總結、分析和鞏固所學結構的環節。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把所學的語法知識點再進行提煉,加深學生的印象。還要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如在任務三的任務后活動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再次歸納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及其他替代結構的使用注意事項,為最后的任務“幫助老師對號入座”做好鋪墊。而在這個最后的任務后活動環節,在學生匯報之后,教師除了注意學生的定語從句使用得是否正確之外,還要及時評價哪些學生的描述能讓老師將學生的形象與名字對號入座,實現英語語法的真正綜合應用。
四、結語
教師在將任務型語言教學應用到高師英語語法教學中時,一定要注意轉變教師自身的角色,轉變教學理念,并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在設計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時,要注意遵循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特點。同時要重視任務型語言教學和其他教學方法的協調使用,把握好尺度,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使之相輔相成。筆者相信只要教師用心營造英語語法課的課堂氛圍,將英語語法規則融入集趣味性、實用性、真實性、新穎性于一體的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和熱情,就一定能夠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Nunan,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Skehan, P.. Tasks and Language Performance Assessment[A]. In M. Bygatte, P. Skehan and M. Swain (eds.)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sting[C]. London: Longman,1999.
[4]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程曉堂,魯子問,鐘淑梅.任務型語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英語教育,2007,9(6):3-8.
[6]林立,易燕,馬青.任務型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