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蓮花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題。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文章先講解了思維導圖的含義以及其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意義,然后根據目前習作教學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實踐方法
一、引言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以主題為中心,聯合相關的事物向外發散,漸漸地建立成一個系統,以圖片的方式表現出來,讓人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接受,展現出了主題和各階段的知識之間的關系,也通過艷麗的顏色和歸類加深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印象。將思維導圖帶入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是一次完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創新,充分體現出了新時代習作教學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嘗試將思維導圖帶入習作教學中,促進習作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思維導圖的含義以及其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意義
(一)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的主要作用就是讓人們通過感官去直接感受客觀的事物以后,在腦海里折射出一種與圖片內容有關的文字內容。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性的思維方式,有兩個特點。
首先是思維導圖的結構層次環繞著主題這一個中心圖形呈四處發散的狀態。人們往往是通過自身的聯想來分析以及牢記知識點。將主要的知識內容放在思維導圖的中心位置,然后四處散發的分支圖片就會填補與其有關的知識點。這么一來,學生不但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聯想能力,而且可以在短期內更有效地記憶知識。
其次是思維導圖的分支一般都是采用主要的圖形以及關鍵詞合并而成的。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學生可以利用這些關鍵詞牢記知識點,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采用思維導圖這種教學形式,符合學生記憶知識的特性,還可以讓學生發揮聯想力,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培養學生快速記憶的能力。
(二)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意義
第一,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小學生年齡都比較小,處于一個比較好動貪玩的年紀,如果想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思維導圖是把文字與相關的圖片組合一起呈現出來的,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多了些趣味性,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習作教學中。
第二,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剛踏入校園大門的小學生對任何陌生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好時間段。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使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三,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構建知識系統的能力。學生的成績之所以起伏不定,主要是由于每個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接受能力不一樣。教師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不一樣,從而有了成績、學習能力的好壞之分,這些很有可能會讓小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嚴重受挫。思維導圖具有層次化的特點,使得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建立起知識的結構層次,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記憶知識點。
三、目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學生一聽到寫作就緊張到臉色都變了,對寫作充滿厭惡心理。教師在處理學生習作中的各種問題時經常感到頭疼,覺得習作教學很困難。歸根結底,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缺少寫作興趣
興趣是每個人行動以及堅持下去的原動力,寫作也是這樣。如果對寫作沒有任何興趣,是不能夠寫好作文的。小學生平時缺少積累,就會覺得寫作是非常困難的,對寫作提不起興趣。因此,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端正學生對寫作的學習態度。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習作教學增強趣味性,更容易培養學生對習作的興趣。
(二)習作內容比較抽象
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都感到迷茫,無從下手,完全把寫作當成一項任務,按照隨心所欲的態度去寫作,寫出來的作文缺乏情感,內容簡單,結構混亂,讓人很難理解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其實寫作就是記錄一個人的成長經歷,用手中的筆寫下一次次難忘的事情等,這些作文都需要學生寫出自身的真情實感。當然,教師不能把學生習作內容比較抽象的原因全部歸根于學生不喜歡寫作和缺少思維能力,還要意識到目前的教育體系還不太完善的問題。有部分教師批改作文只在乎效率,幾乎都是看有無錯別字,語句通不通暢等問題,對學生寫作的中心內容幾乎沒有特別研究。教師沒有落實因材施教,很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三)習作無話可說
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經常會因為無話可講而失去寫作的興致,或者隨便拼湊文字。習作的內容來自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用心去觀察,去欣賞,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觀察身邊的事物,然后動手記錄下來。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實踐方法
(一)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都非常有限,在寫作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無話可寫。其實,小學語文課本上的習作要求都是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提出來的,以學生所擁有的生活經驗來說是很容易寫的,只是缺少日常的積累以及運用素材的能力。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把與寫作要求有關的事物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建立寫作的結構層次,培養學生自覺主動積累生活素材的能力,從而避免出現無事可寫的情況。
比如某次寫作主題是關于“國慶假期”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國慶假期很無聊,無事可寫。這時候教師可以把全體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是國慶假期出去玩的學生,另一組是沒有任何活動的學生。針對出去玩的學生,教師布置的作文主題是“出游”,向外延伸出分支,各個分支上分別寫出活動的時間、地點、好玩的事物等,對于心情也做出一個分支,讓學生寫出出游的感受、心情等,將自己感到有趣的、記憶深刻的事情寫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建立一個系統的寫作結構,學生只需要跟著這些分支進行寫作,就可以很好地寫出國慶假期的趣事。對于那些沒有出游的學生,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引導他們回想起國慶假期里所發生的有趣事情。如此一來,學生就不會覺得沒有內容可寫了,寫作思路就會開闊。
(二)應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小部分寫作主題并不是根據現實生活展開的,而是需要學生發揮想象力來進行寫作。比如以大自然的聲音為中心來進行寫作,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走進回憶里面去,回憶、想象生活中大自然所發出的聲音,比如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地歌唱,小狗“汪汪”地叫著,湖邊“咕嚕咕嚕”的水流聲等。教師鼓勵學生運用不同顏色的筆來畫出不同分支的結構,使得整個思維導圖結構更加清楚簡單,方便學生的記憶與想象,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構造出習作思維導圖,使學生的想象力在此過程中被激發出來,還能有效地發揮其創新能力。
思維導圖是一篇作文的結構大綱,可以打開學生想象世界的大門,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三)應用思維導圖布置寫作任務
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比較低的,他們的作文一般都沒經過分析和整理,沒有突出文章的中心。還有一部分學生寫作有始無終,總是找錯方向,作文結構不完整。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構建寫作提綱,布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在作文中寫出關于提綱的內容,從而使學生的作文更加全面,內容更加完整,有理有序。如果寫作主題是印象深刻的事情,寫作提綱就要有事情的發生時間、地點、前因后果、自我感觸等,事情的過程要著重記錄,自我感觸要體現出正確的價值觀。
(四)應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把習作主題所觸及的相關內容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一條清晰的寫作思路。如果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的思路突然卡住了,可以對思維導圖里面的關鍵詞再畫一些新的分支,把缺少的內容填補進去。對此,教師要注重在思維導圖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常用的詞匯,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對寫作主題理解得更加透徹。
五、結語
總的來說,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充分體現出了新時代習作教學的改革,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聯想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在短期內更有效地記憶知識。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研究思維導圖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作用,不斷提高習作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姣宇,胡加福,喻文龍,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語文學刊,2015(09):98-100,111.
[2]張麗華.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上旬),2016(03):230.
[3]黃文琴.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