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摘要:現代化素質教育要求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相關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強化核心素養意識和培養相關能力。顯然當前研究“基于核心素養下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極具現實意義。鑒于此,立足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研究基于核心素養下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旨在通過本研究來幫助學生強化核心素養意識,培養閱讀關鍵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閱讀關鍵能力
現代化素質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相關學科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強化核心素養意識和培養相關能力。當前基于核心素養下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非常積極,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激發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和速度、增強語感、豐富知識儲備、啟發創新思維來培養閱讀關鍵能力等方面。針對這些情況,接下來筆者將立足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研究基于核心素養下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篩選閱讀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約·凱恩斯說得好:“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同理可得,想要通過幫助學生強化核心素養意識、培養閱讀關鍵能力,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教材為主要資源,但教材知識內容相對淺顯,而小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和閱讀能力相對薄弱、思維尚不成熟等具體情況,教師必須要根據小學生的具體學情來科學篩選符合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教材內容,以此為基礎采用相對應的閱讀教學方法,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在循序漸進中強化核心素養意識。以《精衛填海》的課堂閱讀教學為例,筆者在備課時透徹分析本課教材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篩選精衛填海的閱讀內容,然后要求學生演繹這些內容以科學把握本節課的主要基礎知識,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創設閱讀情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學習的先導。特別是在面對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閱讀教學時,教師更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來為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作保障。針對小學生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心以及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等特點,筆者認為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幫助,根據閱讀內容創設相關的閱讀情境,使學生在“親自體驗”中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來激發閱讀學習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閱讀活動來培養閱讀相關能力。以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的閱讀教學為例,筆者在備課時利用互聯網資源尋找盤古開天地的動畫視頻,然后在課堂上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播放,創設盤古開天地的情境,使得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來激發課堂閱讀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閱讀活動來把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情感教育,全面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來培養閱讀興趣。
三、設置問題引思,提高閱讀探究能力
古語有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般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根據教學內容來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故而,在基于核心素養下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結合具體情況,如教學情況、學生情況等科學設置閱讀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有效篩選文本中的信息來解答問題,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在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本課內容以及四年級的小學生對于蟋蟀有一定的了解等具體情況,設置“蟋蟀除了唱歌出名,還有什么東西非常出名”“住宅是什么意思”“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樣子的”等層次遞進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探索,通過分析文本來獲取問題的答案,進而全面提高自身的閱讀探究能力。
四、滲透人文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現代化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使得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透徹分析教材內容,尋找其中的人文教育資源,在基于核心素養下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幫助學生培養閱讀學習能力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如在四年級上冊《延安,我把你追尋》的詩歌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詳細分析詩歌字里行間蘊含的延安精神,來感知本課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態度體驗。同時,筆者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對上述提及的內容進行討論,并邀請學生分析談論結論,筆者再進行科學的評價,促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并領略延安精神。從整體上來看,本課閱讀教學活動處處滲透人文教育,這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五、結論
縱觀上述對“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這一問題的研究分析,筆者主要是從“強化核心素養意識、培養閱讀關鍵能力”這兩個維度開展實踐探索,總結了篩選閱讀內容、創設閱讀情境、設置問題引思、滲透人文教育等具體實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