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 曹曦睿 郝舉紅 裴福玉
摘要:為更好地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要求,結合民辦高校學生學習情況,以《機械設計》課程教學為例,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的可行性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機械設計;混合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應用型本科
培養工科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這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設計理論、設計方法的實際應用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機械設計》課程作為機械類專業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對培養具有工程應用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因材施教,達到院校的人才培養需求,是當前應用型院校教師面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因此,探索一種更為有效的、更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應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比分析傳統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特點,對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教學過程采用混合教學模式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探討。
一、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課堂的教學,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由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學時要求安排,教學環節主要在規定上課時間的教室進行,多以教師講授為主。目前,教師大多采用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對于教學內容中涉及結構、原理的部分,可以在PPT中加入動畫演示,更生動形象,易于學生理解。對于學習自主性強、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達到基礎理論知識的良好掌握。教師對教學任務的完成度以及教學進度都很容易把握。
但這種教學模式也存在不足之處,如:
1.由于課堂時間要求,教學內容的深度通常以中等水平以上的學生能夠接受為主,無法兼顧所有學生。
2.大部分學生僅僅依賴于教師課堂的講解,沒有自己獨立學習的過程,所學知識沒有充分消化、吸收。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
3.學生習慣于教師的直接知識傳授,教學過程中,教學環節的參與缺乏主動性,大部分互動處于被動狀態。
4.相當一部分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學習缺乏自信。學習主動性不足,學習中一遇到困難,便易對課程失去學習興趣,若沒有人立刻幫忙解答,他們經常是直接放棄學習,而不是主動的思考、討論、解決。
以上是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利與弊,通過對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分析探討,我們認為這些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了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探求如何合理運用現有的網絡資源,與時俱進,更新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總體知識掌握水平,以達到合格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
二、混合教學模式探討
1.MOOC課程
MOOC是一種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大型開放式線上課程。每個學習者都可以在移動端或PC端下載學習,它突破了傳統課程教學模式的院校、時間、地域限制,能夠滿足各種學習者的需求。MOOC課程每節內容基本控制在15分鐘以內,保證了學習者的有效注意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個別難于理解的知識點,學習者可以隨時暫停或者后退反復學習,區別于傳統課堂的一對多、無法兼顧的課堂模式。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大多是以MOOC課程為基礎,將教學的主體變為學生自己,學生在上課前先按照教師要求,通過網絡資源觀看教學視頻學習新的知識,在課堂上按教師教學計劃要求就課前所學內容進行分組討論、互動交流、作業方案探討等,這種方法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性。但要達到預期效果,這也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自覺性,能夠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前的學習。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整體學習狀態而言,一部分學生是無法按照正常的教學計劃要求完成學習的。
3.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討
基于以上分析,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特點,考慮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課堂教學模式。以《機械設計》課程為例,《機械設計》是一門主要講授機械常用零部件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的課程。以工程實際應用為核心,以設計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為導向。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而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夠、創新創造力缺乏等問題,并不完全適合采用翻轉教學模式。因此,考慮采用二者結合的方法—混合課堂教學模式。
對于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學生人數采用小班制,因此為了配合此次課程改革探索,臨時組成三十人的學習小班。課堂教學安排大概為2:5:2,即前20分鐘先進行前次課程內容的交流討論,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此階段進行解答探討;然后進行50分鐘左右的新課程內容講授,由于時間安排以及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線上課程的學習,因此新的內容可以進行梳理性講解,保證學生了解知識構架;最后20分鐘布置線下學習任務、推薦線上學習素材,同時布置考核討論內容,以便于對學生學習進度進行監督。
在混合課堂教學模式實際運用中發現,課堂時間不再是教師單純的講授,大部分學生能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習興趣顯著提高,相關知識掌握扎實,并且能夠學以致用,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但也有個別學生學習進度相對緩慢,進步不大。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研究出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教學模式。
三、結語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將混合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引入理論課程教學,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繼續開展這種教學模式,并結合學生實際,不斷調整,是對課堂教學的一次有效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黨睿,高雯雯,王戰輝.基于MOOC平臺的《機械設計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及思考[J].科技資訊,2017(23)
[2]江志斌.中國慕課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8(01).
[3]李曉韜,任金鵬,賈艷輝等.基于《機械設計基礎》慕課平臺的自主學習模式構建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6)
作者簡介:姜峰(1986—),女,漢族,黑龍江省綏化市,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備案課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項目編號:GJC131816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