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昕靚
摘 要:大學學習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性和開放性,但是高校在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的時候,也要將德育教育穿插其中。大學生群體中很多品德問題本質上還是心理問題,因此加大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推廣力度非常有必要。本文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功能為出發點進行探究,并針對實際中高校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功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功能研究
道德是人的靈魂,當代大學生是未來扛起建設現代化中國的中堅力量,更要加強其德育教學。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能為大學生的人生發展起到指向作用和積極的影響,但是當下很多教學開展只是一味強調德育教育,但是沒有認識到要想將德育教學落實到實處,就要追溯源頭落實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是塑造“健康的人”,這里的健康是指人格的健康、體魄的健康,這樣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大學階段是學校和社會的過渡,因此在大學階段也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需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解決的。
(一)高學歷和心理素質差之間的矛盾
高等院校培養的是專業化為導向的高端人才,但是在強調掌握專業技能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現在很多大學生心理非常脆弱。因為競爭壓力變大、就業壓力變大,導致大學校園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校園事件屢見不鮮。尤其是近兩年來,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學生休學、退學的情況非常多,嚴重了甚至會萌生出厭世心理,危及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
(二)經濟發展速度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不匹配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水平提升上去了給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因為金錢意識過重,導致很多學生愛慕虛榮、攀比心強烈。名牌成為一種炫耀的資本以后,對學生家庭也是一種負擔。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穩步上升,外來文化涌入并大肆影響學生,但是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的思想覺悟卻沒能提上來,崇洋媚外思想嚴重,因此在大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分析
進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樂觀的態度,并且能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候從思想上拉學生一把,不至于墮入懸崖。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能成為學生思想道路上的指明燈,但是兩者又有所不同。
(一) 心理健康發展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支撐
德育教育包括職業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支撐,也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心理健康教育能有利于培養健全的人格,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堅定的意志,從而內化到學習和日常交往中來。只有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談得上品行的提升,因此實施德育教育培養高素質的現代人才,就必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德育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升華
德育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適應好學習和生活的各種壓力,直面就業和考研中的各種困難。要想擁有此等樂觀向上的心態,就必須要“德”成為心中的一盞明燈,因此德育教育更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升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德智合一。
三 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對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德育教育的突破口,當下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機制,其模式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心理活動、心理干預,根據當代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來提升其德育功能。
(一)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
積極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德育教學,高校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建立并運用好學生心理健康普查機制,并且由專門的心理教師予以心理輔導和疏通。因為大一新生的思想更加不穩定,所以在大一階段就應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時德育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課程,高校也不應當將兩者一概而論。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心理學相關基礎知識、自信心訓練、情緒控制方法、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求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形態,而德育課上更重視馬列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統國學的傳授,讓學生在高思想覺悟的濡染下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二者缺一不可都不能忽視。
(二) 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時發現有效控制
從大一剛入學的時候高校應當以心理普查數據為依據,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把控,高校應當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及相關活動,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教學,采取多樣的上課形式,以戶外教學為主導,讓學生在接觸自然中放松心情、解放天性。針對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應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很多大學生背井離鄉來外地求學,教師和輔導員也應當予以溫暖的關懷,避免其負面心態加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這就需要輔導員、班長、宿舍長負起責任,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三)完善師資隊伍,打造高水平的師資團隊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在專門的課程上進行,每一門課程都可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師資隊伍,加強對輔導員和任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同時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從業人員應當具備心理學基礎、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相關知識儲備,并且取得有關部門認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業資格證書,例如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當下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老師很多都是思政教育和行政管理教育老師轉崗而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缺失,在上崗前高校應當對其進行崗前培訓,規范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準入門檻,打造一支咨詢技術過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
(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面向全校開放
當下很多大學生對心理咨詢抱以誤解,心理問題不等同于精神疾病,但是因為傳統的思想影響,部分學生自認為去心理咨詢室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因為進行心理咨詢的時候需要向教師傾訴,可能會涉及自己的隱私,所以很多大學的心理咨詢中心的作用并沒有發揮到實處。高校應當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加大心理咨詢中心的普及力度,面向全體學生開放。同時高校可以建立線上一對一心理咨詢服務系統,學生可以匿名與心理健康老師溝通交流,以免除面對面交流傾訴隱私導致學生產生不適應的情況。心理咨詢室教師應當理解學生、體貼學生,并給予其正確的思想引導,保證學生的思想不迷茫,價值觀正確,這也是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的基礎。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是個“大染缸”的說法眾說紛紜,但在當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大學生比較容易受到不良觀念的影響,從而思想上誤入歧途。在大學階段染上不良風氣的學生確實不在少數,這也強調了大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更應當在思想上予以學生正確的引導,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加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同時更要發揮德育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讓德育成為大學生未來學習就業中的思想導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談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高校應當積極改變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極創新,堅持以德育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同時提升其思想素養,以培養適應時代快節奏發展、思想道德高尚的專業化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馮建.積極心理學視野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與新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9):164-165.
[2]錢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問題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