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美術教育并非簡單的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教師應對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除此之外,加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學生今后學習與發展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我國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策略,使學生以所學的知識作為基礎獲得長久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J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233-01
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美術教育中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藝術創造的需要。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和大膽求索的精神。在培養學生創作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因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能夠從某種程度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將藝術創造與實踐作為基本內容,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二)提高學生美術素養
開展美術教育活動,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美術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體驗性,將其作為基礎,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對事物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還需要從平日生活與自然當中尋找靈感,為發展學生綜合藝術素養,將美術教育作為重要手段之一,在實踐過程中,充分運用學生的美術理論知識,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美術素養,對其今后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策略
(一)建立多元培養體系
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教學評價屬于重要的導向性環節。選擇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平日的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單純為學生傳輸理論知識,還應將學生的學習態度、綜合素質等因素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創造具有特色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在其今后發展過程中起到正面引導作用。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教學評價體系,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自由評價操作結果,充分發揮其民主性。
另外,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將美術教育發展方向與學校特色相互結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間較強交流互動,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選擇探究性學習以及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自主選擇,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拓寬學生視野,借助網絡課堂的方式開展個性化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另外,在開展專業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選擇攝影比賽、組織書畫比賽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確定人才培養方向
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人才需求作為導向,秉承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當前社會對人才提出的需求,明確專業知識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之間的關聯,突破傳統意義上美術教育觀念,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將這一教育理念貫穿落實到教育全過程當中。
另外,與生活實際內容相互結合,技能訓練與崗位需求相適應,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以及就業提供保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對人們的綜合能力、專業技術、社會適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教育屬于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習,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相關專業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必備技能。因此,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以及創造意識,滿足學生今后成長與發展的需求,以及當前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曾瑩.平面的舞臺——淺談平面設計在博物館展示空間的應用[A].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3年“博物館建筑與功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
[2]高陽,敦煌裝飾圖案色彩中包含的色彩構成原理[A].紀念中國流行色協會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國流行色協會學術年會學術論文集[C],2012.
[3]張熠,陳楊,韓芙蓉,等.美術基礎教育中設計意識培養的策略與途徑探索[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C],2018.
作者簡介:吳仁杰(1995-),男,江蘇宜興人,碩士,研究方向:美術學,身份證號:32028219950211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