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華 王清文 張勇 趙彥濤
摘要? ? 本文闡明了漢中市農作物病蟲測報隊伍建設現狀,并提出了完善測報隊伍的途徑,包括穩定測報隊伍、培養測報人員的責任心、改善工作條件、加強測報人員的業務培訓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病蟲測報隊伍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作物病蟲測報隊伍;現狀;建設途徑;陜西漢中
中圖分類號? ? S43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4-009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基層病蟲測報體系是農業部門的一個基礎性組成部門,是衡量基層病蟲測報工作質量的量化指標,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基層病蟲測報體系在病蟲防治、領導宏觀決策、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促進農技推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病蟲測報能夠順利進展的關鍵之一就是要發揮農業病蟲測報人員的主觀能動作用。現就農業病蟲預測預報體系和有效發揮測報人員作用進行深入探討,以供參考。
1? ? 漢中市農業病蟲測報隊伍的主體作用
近年來,由于國家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視,基層病蟲測報體系中的機構設置和硬件設施得到了完善,相繼配備了一些先進測報儀器,對提高病蟲測報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先進的技術設備只有通過測報人員的運用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漢中市農業病蟲測報隊伍在農業的發展、改革、創新以及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在病蟲測報為農服務體系上,以市農技推廣中心、植保站為龍頭,形成了市、縣2級服務體系,涵蓋了農業科技推廣和植物保護的各個方面。在植物保護工作上,參與制定和組織實施病蟲測報計劃,確定病蟲測報的試驗和研究方案;分工、協調、有序深入基層第一線開展病蟲調查,并精心做好病蟲情報,指導大面積防治工作。在病蟲測報上,積極應對近年病害病情、蟲害種群變化等,及時調整測報手段,開展病蟲預報基礎研究,促進病蟲測報準確高效,為減輕農作物病蟲害、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以及農業科技推廣各項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充分發揮了測報隊伍的主體作用。
2? ? 農業病蟲測報隊伍現狀
2.1? ? 測報人員結構不協調,年齡偏大
在全市11個縣區,除略陽、鎮巴、城固、佛坪4個縣為獨立設站外,其余7個縣區和市站均為農技中心內設站,全市植保技術人員共118人,其中專職或重點從事測報的技術人員40人(其中寧強、西鄉植保站沒有分工,全員參與)。在40名測報人員中,男性31名,占比77.5%,女性9名,占比22.5%;從年齡分布結構來看,50歲以上的5名,占比12.5%,30~50歲的32人,占比80%,30歲以下的僅3人,占比7.5%。
2.2? ? 測報人員學歷層次偏低,職稱比例不高
40名測報人員中,從專業構成來看,植保專業僅12人,占比30%,其他農業專業20人,占比 50%,非農專業8人,占比20%;從學歷來看,本科13人,占比32.5%,大專16人,占比40.0%,中專7人,占比17.5%,中專以下4人,占比10%;從職稱結構來看,高級職稱4人,占比10%,中級職稱12人,占比30%,初級職稱20人,占比50%。
2.3? ? 測報人員嚴重缺乏,待遇較低、隊伍不穩
目前,漢中市部分縣級植保站只有3~4人,每站要承擔病蟲測報調查、防治技術推廣、植物檢疫、農藥管理等各類任務,全市僅有的40名測報員除了要搞好大田調查監測外,還要承擔條銹病周報表、小麥油菜病蟲發生信息周報表、玉米螟發生周報表、玉米重大病蟲發生信息周報表、水稻重大病蟲周報表、馬鈴薯病蟲報表等及其他工作,人力明顯不夠。同時,測報人員需要常年在田間從事測報調查活動,需要監測的病蟲害種類多,野外作業時間長,加之監測手段落后、野外工作強度大等因素,人員青黃不接、隊伍不穩現象突出,導致正常的測報工作開展受到較大影響。
2.4? ? 測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補充到測報一線的年輕工作人員缺乏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精神,部分年輕測報人員工作時缺乏責任心和上進心,嚴重影響了病蟲測報工作的開展。
3? ? 穩定農業病蟲測報隊伍的有效途徑
3.1? ? 重視測報工作,穩定測報隊伍
加強人才培養、穩定測報隊伍是推進測報事業發展的根本[2]。各級農業部門、領導要加大對病蟲測報工作的重視,不僅要關注測報機構發展,更要重視提高測報人員待遇。一是要保障測報工作經費。突出加強測報調查補助等運行經費的保障力度,保證測報工作正常開展,要保證測報用車優先,以滿足各種調查的需求,保證病蟲調查及時有效,確有用車矛盾的,要全額保障測報人員乘坐公共交通的經費支出。二是結合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根據作物種植面積、生態類型等情況,確定測報人員數量。確保縣級測報人員不少于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3人。三是重視提高測報人員待遇。在晉升職稱、評選先進時優先考慮,實行政策傾斜,以此激勵測報人員的工作熱情。根據測報人員在測報崗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業績等,給予測報津貼。
3.2? ? 注重培養測報工作人員的責任心
病蟲害監測預報任務重,專業性要求強,需要技術與經驗的積累,同時也需要測報人員具有很強的責任心。一是注重年輕工作人員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指派工作任務,提高年輕人員的工作能力。二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對測報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對測報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其在現有條件下搞好測報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三是領導重視,充分發揮老同志傳、幫、帶的作用。通過這種帶動作用,大幅提高測報一線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熱情,逐步提高病蟲測報水平。
3.3? ? 改善工作條件,配備辦公設施
及時配備、補充、更新電腦、打印機、數碼相機等辦公設備。目前,各縣區測報設備、設施水平參差不齊,應根據各縣區測報設施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配備辦公設備、觀測工具,改善測報條件,減輕測報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3.4? ? 加強業務培訓交流學習及技術研發,提高人員素質
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基層測報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加快測報科研成果在病蟲害監測工作中的實際應用[2]。一是強化技能培訓。大力加強知識更新培訓,結合短期培訓和中長期培訓,建立基層測報技術人員定期輪訓制度,不定期組織測報人員赴外地參觀學習,交流取經,擴大測報人員的知識面,提高測報人員應用現代科技設備的技能;同時,通過事業單位人員招考,引進人才,不斷提高基層測報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素質。二是提升業務能力。通過加強學習、培訓和生產實踐,切實提高測報人員對病蟲害發生流行基本情況調研、基本數據分析、基本規律把握和基本趨勢判斷等方面的業務能力。測報人員應多學習新穎的測報和植保技術方面的知識,學以致用,將學到的新知識應用到測報調查實踐中,提高預報水平,以此強化測報人員學習和參與工作的興趣。三是實現測報調查規范化、信息傳遞網絡化、信息采集和資料處理自動化[3]。漢中市各縣區都已配備了病蟲調查統計器和病蟲調查統計信息管理系統,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確定簡便的系統測報調查取樣方法,減輕小麥病蟲測報工作強度,提高測報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并利用監控網絡系統實現相互聯網、資源共享而發揮實際效用[4]。
4? ? 結語
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是農業生產和農技推廣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掌握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和流行趨勢,對領導宏觀決策和指導防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今后應繼續加強測報設施和隊伍建設,加大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工作投入,改善監測預報條件,以更好地指導農業生產,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服務,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5? ? 參考文獻
[1] 司華,趙彥濤.漢中市測報隊伍建設現狀及其完善途徑[J].漢中科技,2012(2):3-4.
[2] 鐘天潤.加大測報技術創新力度推進測報事業健康發展[J].中國植保導刊,2012(1):10-12.
[3] 彭傳華,徐榮欽,王利兵,等.湖北省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現狀與發展對策[J].湖北植保,2011(1):18-20.
[4] 王翔宇,溫皓杰,李鑫星,等.農業主要病害檢測與預警技術研究進展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6,47(9):26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