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妹
摘要: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融合發展,各大高校紛紛開始順應教育變化,開展教學改革的任務。在素質教育理念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德育意識要比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更加重要。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們就需要注重調整自身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思維,適當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中,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基于此,本文將以中等職業教育為基礎,對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德育教學改革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 德育教育 ? 教學改革 ? 教學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教學改革任務的不斷推進,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 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逐漸開始受到教師們的廣泛關注。但由于這一理念落實的時間并不長,所以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會存在較多的問題以及不合理的行為。因此,在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們需要注重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通過創新思維以及創新方式的手段進行教學改革,為學生德育素養的形成提供穩定的基礎保障。
一、教師應注重強化自身的德育素養,為學生做好帶頭作用
在中職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雖然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以及社會經驗,但畢竟從生理上來說,還是一個未成年人,自己的思想以及觀念還會存在一定的幼稚性,在與其他人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受到他人的挑唆以及誘惑形成錯誤的發展觀念以及人生態度。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們就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形成穩定的德育,思維以及德育意識,為自己的發展形成良好的保障。在此過程中,由于教師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所以強化自身的道德素養以及思想素質,就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強化滲透思維
首先,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之前,教師需要對自身的德育觀點進行審視,詢問自己,觀念是否正確,行為是否得體,語言是否規范[1]。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教師們一定要進行合理的調整以及優化,保障能夠為學生做好正確的帶頭作用。同時,在日常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教師們應注意溝通的公平性,不要因為學生是中職生就對其抱有偏見,甚至戴著有色眼鏡去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會引起師生之間的那種矛盾。
此外,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的應用,通過網絡了解一些其他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原則,并對其進行合理借鑒,完善自己的教育體系,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問題處理以及解決,從而滲透學生的德育思維。
(二)落實道德育人的目標,明確教學思想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開展中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將中職學生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相對比,利用成績對其進行衡量,甚至針對于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們還會對其進行忽視以及羞辱,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傷害[2]。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們不僅無法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甚至會促使學生形成極端的行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在德育教育的理念下,教師們需要對自己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將德育教育作為教學的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明確整體的教學思想。
比如在與學生進行日常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們要堅持一視同仁的理念,用道德去衡量學生,而不是成績。對于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卻具有良好品質的學生,教師在與之進行溝通時可以適當地轉化自己的教育方式,從生活入手,對其進行了解,挖掘出學生不喜歡學習的真實原因,并對其提供有效的幫助,有效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促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三)勇于進行教育的創新,努力進行探索
就當前的教學情況分析來說,我國的中職教育情況之所以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教師教學方式的死板以及教學程序的陳舊。同時,由于教師們不愿意主動地進行教學創新,導致教學與時代之間無法形成有效融合,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于這一問題,在開展相關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們就需要進行合理的調整[3]。
首先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的學生來說,中職學生的文化課課程內容并不多,并且教學任務也并不繁重,所以教師們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生的生活中,以學生生活為切入點,對其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比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可以應用一些禮貌用語,為學生做好帶頭作用,用規范性的語言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
其次在日常教學中,即便不是在課堂上,當時也可以適當的進行等于滲透,比如在節假日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街頭,放下手中的手機或者游戲機,幫助環衛工人,清潔工人以及其他低端的社會服務工種進行相關工作。以此既能夠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同時也能夠完善學生的德育素養。
此外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與德育教育相關的電影或者是視頻,通過直觀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得意情緒,完善學生的德育思維體系。
二、教師應注重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全面為學生提供服務
(一)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發展
中職學生普遍具備較強的敏感心理,并且由于青春期階段所形成的變化會導致這些學生思維以及心理都比較脆弱,甚至會形成頗高的自身意識[4]。因此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們一定要將學生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用上下級的觀念去衡量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以人為本,做學生的朋友。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溝通,以匿名的形式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壓力以及心理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為其提供建議,扶貧學生的焦躁不安,穩定學生情緒,促使學生形成德育觀念。或者,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多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參與學生的活動,比如假期聚會、看電影以及聊八卦明星等等,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能夠妥善的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特點
在參加中職教育之前,大部分學生都來自于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生活體驗,也有不同的學習經歷[5]。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特點就會較為明顯。
因此,在日常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 教師們就應該注重學生自身所形成的特點以及性格,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比如,針對于班級中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面對面地交流對其進行德育滲透,但對于班級中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通過寫信或者發送郵件的形式與之進行溝通,降低學生的不適感。
此外,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們應注重開展分層教育。整體來說,分層教育與因材施教并不是同一種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是根據學生的興趣、習慣以及特點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分層是以學生能力為基礎,對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教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可以發現我國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不到位,出現這一問題的關鍵原因就是我國傳統教學觀念的過分影響。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教師們主要的教學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很容易就會忽視學生德育的發展。此外,中職教育對于學生的生活管理強度并不高,所以學生們很容易就會接觸到社會,加之沒有教師的管理,自身的德育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們就需要對此形成關注,通過調整教學手段、強化德育素養的方式對學生形成正確調動,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付亞楠.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改革新思路[J].才智,2018,(34):57.
[2]張元超.新形勢下中等職業教育德育課教學之反思[J].學周刊,2018,(28):35-36.
[3]彭曉紅.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調查研究[D].魯東大學,2017.
[4]唐祖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與培育工匠精神的銜接路徑[J].職業,2017,(27):36-37.
[5]劉靜.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7.
(作者單位:南通市旅游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