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翠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數學文化已被正式納入小學數學課程的體系之中。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無論對小學生自身數學素養的發展還是數學教學工作的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重點分析了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對數學文化的應用策略做出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6-24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4-0083-02
一、數學文化的認知
數學文化主要以數學史、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等要素為載體,介紹了數學方法、數學思想和數學精神,是知識與精神內涵的綜合體現。探索與創新是數學文化的重要內涵,教師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探索可以發現數學中的新規律,并且對新規律加以熟練運用,從而可以創造出新的數學知識。[1]數學文化是理性的,是人類的一種特殊溝通語言。數學文化是對素質教育思想的貫徹,既著眼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又注重學生文化素養與道德素養的提升。
二、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數學文化有利于幫助學生打開科學的大門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知識的存在意義是對生活中的數學難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使數學難題逐步融入人們的生活中,并對人們的日常活動產生影響。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精確性、抽象性、簡潔性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因此,數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科學的發展。[2]比如,學生在學習圖形的過程中,通過圖形變換與圖形設計,可以感受圖形世界的美麗與神奇;學生在基本掌握圖形設計的方法之后,可以利用圖形的變換設計出想要的圖案,將思維與操作相結合。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有利于幫助學生打開科學的大門。
(二)數學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與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理性的思考,因此,數學是一種理性思維,對人類理性精神的發展有重要意義。[3]教師將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性精神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數學文化為基礎,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上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理性精神。教師將數學文化融于課堂教學,一來提高了學生的理性精神,二來對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也有重要幫助。數學文化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判斷能力與推理能力,培養其數學意識,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地探索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思維能力。
(三)數學文化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數學文化可以令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發現數學,并且可以從中體會到數學的獨特美感。生活中常見的碗筷、家具、花草樹木、書本、建筑物等都是幾何圖形,都可以體現出數學的美。在數學拼圖教學中,形狀、面積各異的幾何模型通過不同順序組合排列可以變換不同的造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從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使情操得到陶冶。
(四)數學文化有利于激勵學生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介紹數學文化的時候,可以將數學家發現數學理論的過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了解數學家發現新知識的艱辛與不易,感受數學家們樂于探索、廢寢忘食、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求知精神和人生態度,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以此激勵學生不懈奮斗。
(五)數學文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一,數學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可以運用數學思維對問題進行思考并解決。第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入數學文化,使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對開發學生的思維、拓展智力、提高創新能力有幫助作用。第三,數學文化使教師在教學時將理論聯系于實際,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因此,數學文化融于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六)數學文化有利于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數學文化有助于聯系結合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以增添課堂趣味,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學的目的在于服務生活,生活中存在很多需要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的問題,如計算每個月的家庭生活開支、池塘面積等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明白數學的價值。
(七)數學文化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數學文化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嚴肅的課堂氛圍,為數學課堂增添了活力和色彩。學生通過了解數學文化,在數學的學習中會更具動力,實現了快樂學習。教師融合數學文化與課堂教學,令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與新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思維,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方法策略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可以故步自封,要解放傳統的教學思想與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教師要充分重視數學文化對數學教學的作用與意義,樹立數學文化意識,讓數學文化走入課堂,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感受數學文化,與之產生共鳴。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融入數學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陶冶數學情操,這對學生審美意識的提高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有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以數學文化為出發點,重新認識數學教學工作,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將數學文化有效滲入數學教學當中,以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二)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
教師把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首先,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查閱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數學文化以及教學資料,在課堂中實現對學生數學文化的灌輸,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其次,教師要搜集與學生日常有關的數學素材,這樣能大大拉近學生與數學理論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可以充分感受數學文化的熏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從而提高對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再次,教師也應當利用數學文化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以提高數學素養和教學技能。
例如,在解決“路程”問題的教學上,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經歷對題目進行現實還原,充分利用圖形教學的方式來對題目進行詮釋,令學生對此類題型形成一種定式思維。當再次遇到這種問題時,學生就可以通過聯系實際和已形成的思維定式來解決問題,實現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三)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落后,對數學文化的融入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情境教學近年來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推崇,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種教學方式來實現數學文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通過觀看視頻、游戲互動等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感受數學文化并完成對知識的學習。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對自己的日常教學進行必要的反思,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注意事項,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愛上數學。
例如,在“垂直與平行”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教師以教室窗戶、墻角為例來進行口頭講解,這樣的教學難以令學生真正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情境,如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短片,短片的內容是在古歐洲,當時還不存在垂直與平行這一概念,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發現筆直的竹子從遠處看獨具美感,而且筆直插的竹子要比斜插的竹子更高,慢慢地,人們就會對自然中的垂直與平行進行運用,從而形成垂直與平行的概念。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什么是平行?”教師要趁熱打鐵,為學生播放Flash課件,把生活中的電線桿、單杠等事物,化成數學模型,可以使平行與垂直的概念更加直觀,有助于學生理解。
(四)增添與數學史有關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增添與數學史有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某個知識理論的誕生與發展有所了解,感受數學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阻礙,從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數學成果。教師與家長要鼓勵學生積極了解與數學史有關的知識,并為學生了解數學史創造條件。學生通過對數學史的了解,可以根據知識理論的先后將著名數學家進行串聯,了解數學家在數學領域做出的偉大貢獻。教師與家長可以利用韋恩、華羅庚、高斯等數學家的奮斗故事來激勵學生,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增加數學史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文化,二者相輔相成,有助于數學教學的高質量進行。
例如,在解決路程問題的教學上,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經歷對題目進行現實還原,充分利用圖形教學的方式來對題目進行詮釋,令學生對此類題型形成一種定式思維。當再次遇到這種問題時,學生就可以通過聯系實際和已形成的思維定式來解決問題,實現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五)開展評價教學
開展評價教學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方便教師對教學進度與教學目標做出調整。評價是客觀的、多方面的,因此,教師應當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的形式也應是豐富多樣的,教師可以從數學文化的角度出發,用數學的思想、精神、觀點、語言對學生開展評價。教師創新評價方式,在評價內容中體現積極向上的數學文化,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動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文化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深遠的作用與意義,教師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將數學文化充分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令學生接受數學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理性精神和思維的培養與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只有當數學文化真正滲入到課堂,融入教學之中,數學才會更加平易近人,所以,教師應通過文化層面使學生更加理解數學、喜歡數學并且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1]張風華.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價值[C].2016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6.
[2]蒲紅英,張東華.小學數學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