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偉
摘 要:高中數學的實用性很強,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數學這門學科原本就源自生活,然后又用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高中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數學老師,更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實用性、生活化的一面,改變學生對于高中數學枯燥、抽象的印象,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運用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近年來,生活化教學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越發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更加側重于將知識融入符合學生經驗、認知的日常生活中,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速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深度。數學學科具有工具性、實用性的特點,和學生所熟悉的生活關系密切。因此,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落實既是大勢所趨,又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如何讓數學知識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大放異彩,是值得每位老師思考的問題。
一、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教學中筆者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不高,缺乏趣味性的課堂教學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情境設計的目的,是將抽象難懂的數學問題融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或者結合時下的熱點話題,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隨著老師的教學節奏,一步步地探索下去,直至得到答案,讓學生體驗到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的樂趣所在。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結合當下的重大節日,向學生講解知名數學家的故事,加入數學游戲,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分享學習經驗的機會,讓學生發現彼此的長處,反省自身的不足,以實現取長補短的效果。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在數列的教學中就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法,通過各種小故事引導學生尋找數字的變化規律,還可以加入金字塔、疊疊樂等游戲,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讓學生盡快掌握數列知識點。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
素質教育提倡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老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以往老師機械的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已然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理念。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老師、學生的共同參與下開展的,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相互協作、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的過程,良好的師生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必要條件。如果善于觀察,就會發現高中數學知識很容易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比如概率知識就可以在買彩票過程中運用,買彩票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很容易就會引起學生的共鳴。老師可以帶領學生模擬買彩票的過程,制作各種不同顏色的卡片,讓學生隨機抽取一張,猜測卡片顏色,并且讓學生思考猜測的依據和理由。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探討彩票中獎幾率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三、充分利用課本中的生活化教學材料
高中數學教材的每個章節前都有一段背景材料,通常是與本章節數學知識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段背景材料的目的就是啟發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讓知識成為解決生活中常見問題的一種技術。然而,實際教學中,部分老師往往忽略了背景材料的價值所在,一筆帶過,直接開始章節教學。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如果沒有特別好的切入點,完全可以利用章節前的背景材料,甚至可以將這段材料貫穿在章節學習的始終,先帶領學生閱讀背景材料,然后帶著材料中的問題進入章節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利用現有的數學知識來探究答案,在此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學會用知識解決問題,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觀察能力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布置生活化的課后習題
復習、作業是鞏固知識、記憶知識點的重要手段,這些往往體現在老師布置的課后習題上,所以,課后作業同樣要遵循生活化原則,盡可能地讓數學習題與實際生活有所聯系,不必拘泥于習題的形式,完全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社會實踐中探索答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通過課后習題,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學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學問,生活化教學的全面落實,還需要老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用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武裝頭腦,不斷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合理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讓生活化教學不僅在課堂上開展,還要延續到課外,以弘揚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教學之道。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是高中課堂教學的點綴,讓教學活動更加真實,賦予數學知識更多的魅力,生活化元素的加入,豐富了課堂形式,改變了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科的固有印象,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有趣和鮮活,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打造高效、高質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朱家海.高中數學聯系生活教學的意義與實踐[J].南北橋,2019(17):96.
[2]郭平麗.關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0):161.
[3]楊麗先.挖掘數學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28):8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