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教育的普及程度講,隨著國家政策的變革,高中開始大幅增招,所以學生在能力、興趣以及基礎上存在很大差異。假如還是采用原來的班級授課模式,學生很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以福建省廈門某中學為例,選取高中二年級(1)班為分層教學的實驗班級,選取普通教學的高中二年級(2)班作為對照班級,進行對比和調查分析,并對當前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反思,最后針對調查問卷得出的主要結論,設計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的基本方案,提出相應的保障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學習層次;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應用研究
一、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現狀調查分析——以福建省廈門某中學為例
(一)調查對象和數據分析方法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說明
本文以福建省廈門某中學作為研究對象,選取高中二年級
(1)班為分層教學的實驗班級,普通教學的高中二年級(2)班作為對照班級,為證明本次分層教學試驗真正改變了學生數學學科學習的態度,本人特地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了分析,分為兩次,分別是試驗教學之前和試驗教學工作完成之后,同時,為了降低試驗的其他因素的影響,盡力保證這兩個對比班級在試驗期間的活動相同,沒有改變之前的教學模式,大體上規避了試驗客觀因素的干擾,并且盡量保證其他學科的教學不會影響該教學試驗,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保證試驗的真實性,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均使用相同的問卷進行作答,并且為保證問題具備極強的試驗目的,確定了共計十個選擇題作為答卷題目,且均為單項選擇,分為五個選項A、B、C、D、E,分別得分為5、4、3、2、1分,詳見附錄。
2.調查數據分析方法
本文將收集到的自教學試驗開始后的兩個班總共三次的數學考試成績進行數據研究,來判斷分層教學在該階段的實施成效;并且通過組織兩次問卷調查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有所改變。對兩個角度的檢驗方式均使用了基數較大的樣本且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檢驗方式來檢測——檢驗。
檢驗的基本流程:
第三步,比較值與臨界值的關系然后作出統計判斷。
(二)調查結果匯總分析
1.分層教學前問卷調查分析
此次兩個班一共發下去 120 張問卷,收回 118 份,二(1)班 60 份,二(2)班58 份,回收答卷全部有效,統計如下:
采用工具對以上兩個班的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檢驗,現將分析結果公布如下:
從上述分析看出,開展這種試驗之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對數學的興趣總體上差異不大,表現出興趣一般的特點。
2.分層教學后問卷調查分析
此次兩個班一共發下去 120 張問卷,收回 117 份,二(1)班 58 份,二(2)班 59 份,回收答卷全部有效,統計如下:
從這個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高二(1)班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比對照班級有了很大的變化,實驗班級學生對數學學習更加感興趣了,學習數學的動力更足了,對數學成績的提高有了更大的信心。對照班級的表現與開展分層教學之前變化不大,這一對比分析充分說明了分層教學的開展發揮了相當的作用。
(三)實施分層教學前后兩個班數學成績對比分析
根據兩班數學成績分析可知|Z|≈0.06<1.96,P>0.05差異不明顯,也就是說分層教學前兩班成績并無區別,基本認定他們的基礎差不多。
由上表可知|Z|≈2.25>1.96,P<0.05差異明顯,也就是說期中考試兩班成績出現明顯差異,可以認為實驗班的成績明顯好于普通班。也就是說分層教學開展兩個月后兩個班數學成績開始顯現出差異,二(1)班整體進步較大。
根據該表可知|Z|≈3.07>2.58,P<0.01差異明顯,也就是說期末考試兩班成績顯著差異,可以認為實驗班的成績明顯好于普通班。
由表可知在P值小于0.01時相差較為顯著,表明最后一次考試成績的差別較大,可看作試驗班級的成績要高于普通班級。通過之前的數據表征,當對于兩個成績處于相同起點的班級來說,采用分層教學方式的班級取得更為突出的成績表現,不僅僅使班級的總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使該班級的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充分說明了這次試驗教學是一次相對成功的工作,因此為以后的教學改革工作也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四)研究結果與反思分析
1.分層教學管理與教學方案的科學性反思
該種模式下運用的工作方式以及技巧到底合不合理需要進一步考證,我們進行任務分配的中心都是圍繞這個模式來進行的,是否真正地掌握透徹,是否有誤解,分配的各項任務同最基本的教育理論是否一致,對于該模式的進行真的有益嗎?所有的疑問都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2.分層教學測評的準確性反思
教育方法的轉變肯定會作用于青少年的多項發展,當然不只是在于學習成績。我們也要關注他們在感情、同學交際等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我們所要研究和應用的正是考試的范圍、評價的準則、實施的方案。我們還在探索的路上,不斷前行。
3.教師對新增負擔的可承受性反思
這個方法讓老師從課前準備,講課,輔助教學到評價各個方面都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執行,因此老師要更充分地去準備,以期待超過先前預計的情況。要不然這個方法就沒有達到它本質的要求。毫無疑問,這樣做加重了老師的負擔。我們期待能夠找到一種更加科學合理的辦法,一方面能適應于分層教育,另一方面又能減輕老師的重擔。
二、結論
通過理論學習及實踐教學,筆者身為高中數學老師,切身體會到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法的優勢,其取得的成效遠高于過去的教學方法,具體表現在使課堂活動更加活潑有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教學成效大大提升等。因為筆者的學識還有待進一步充實,所以文中提出來的相應原則和措施可能還不是很全面,但是能夠為教學變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甚感光榮。同時,期望分層教學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研究,使其日漸完善,使高中數學教學成效得以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強.高中數學導學案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李躍庭.學案可以這樣用[J].福建中學數學,2014.
[3]王璐璐.高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柳海奇,男,出生日期:1988.10,漢族,籍貫:河南商丘,中學二級教師,研究生學歷,中學數學教育方向。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