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課堂教學設計為例,從教學內容與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課堂教學過程設計與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效果與評價等方面,論述理實一體化在中職衛生學校內科護理課程教學中應用。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 內科護理學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B-0103-02
內科護理是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護理專業極其重要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它包括內科護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根據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如何使課堂教學與臨床護理緊密相結合,確保課堂教學高效性,課堂教學設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是內科護理中呼吸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重要內容之一。“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的教學設計以能力培養為核心,與醫院合作,基于臨床工作需求,將典型案例、臨床護理操作引入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恰當地在各個教學環節融入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筆者所在的課程團隊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并以任務驅動、學練結合為主線,以模擬仿真、信息化手段應用為載體,通過“探、學、練、做、能”五個步驟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本文以“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教學內容為例,對內科護理課程的教學設計進行探索。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一)教學內容。本次課內容選自國家“十三五”創新規劃教材《內科護理》第二章第三節《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支氣管哮喘是呼吸系統疾病中常見病,嚴重的哮喘發作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學習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正確護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知識目標。(1)掌握支氣管哮喘病人的癥狀表現及主要護理措施。(2)熟悉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診斷。(3)了解支氣管哮喘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2.技能目標。(1)具備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定量霧化吸入器的能力。(2)具備對支氣管哮喘病人進行健康指導、預防哮喘發作的能力。(3)具備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尊重、關愛病人,主動為病人緩解不適的職業道德和素養。(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體協作精神。
二、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是梧州市衛生學校中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喜歡新鮮事物。中職護生平均年齡在16~18 歲,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對電子產品操作靈活。其二,已學習相關基礎知識。前期已學習免疫學基礎知識、胸部評估的基本方法、呼吸系統常見癥狀的護理知識及護理學基礎知識。能對患者進行身體評估,并針對簡單的癥狀提出相應的護理診斷,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其三,邏輯思維欠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及缺乏相應的臨床實踐經驗,不能為疾病患者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安排等,立足學生能力,以及課前學生測試及討論結果反饋,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以下內容:教學重點是支氣管哮喘病人發作時的癥狀表現及護理診斷、護理措施;教學難點是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和支氣管舒張氣霧劑的使用方法。
四、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一)教學策略。為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主要運用以下教學策略(見圖 1)。
1.通過“探、學、練、做、能”五個步驟開展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學習教學重難點,練習護理操作技能,會做針對患者病情的整體護理計劃,具備整體護理思維能力。
2.綜合采用現代化信息手段,主要有趣味微課、三維動畫、學習平臺、虛擬情景系統、希沃白板 5 等。特別是趣味微課、希沃小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學習知識,激發興趣。此外,運用虛擬情景系統進行模擬臨床實操護理,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鍛煉臨床護理思維。
(二)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教法:采用任務驅動法、游戲法、練習法等。
2.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學習法、角色扮演法等。
五、課堂教學過程設計與信息技術應用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現將 4 個課時的教學任務分解為“探、學、練、做、能”環節。
(一)環節一:課前探究新知。在本環節,讓學生登錄學習平臺觀看《哮喘大揭秘》的微課視頻,要求學生觀看視頻后查閱哮喘發病因素,并在平臺上討論發布意見。同時,完成相關預習測試題。教師查看后臺數據,了解學生預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二)環節二:理論學習。本環節教學 2 學時,主要在課堂上學習《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理論知識。
通過課前學生的在線討論和測試結果,發現學生對氣道的解剖生理知識較薄弱,因此較難理解哮喘的發病機制。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點,筆者先播放一段關于氣道結構和哮喘發病機制的三維動畫,同時請學生上臺講解他們對哮喘機制的理解。根據學生講解,筆者點評他們理解的誤差,并結合三維動畫,分析引起哮喘發作的病因。學生通過課前自學、課中教師講解,理解哮喘發作的病因及發病機理,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是教學的重點。筆者通過哮喘病人的發作案例作為導入,引發學生對哮喘病人發作時應如何護理的問題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護理好哮喘發作病人,需要及時發現哮喘發作癥狀。為了讓學生掌握哮喘發作癥狀這一教學重點,筆者通過圖片及視頻進行講解,并請學生參加“會呼吸的痛—— 哮喘發作癥狀”小游戲,讓學生在對抗小游戲中得到樂趣,獲得知識。而后根據哮喘發作癥狀,指導學生為哮喘病人作出正確的護理診斷,解決第二個教學重點。對哮喘病人采用的護理措施,筆者用圖片、規范化操作視頻講解,并在課堂上指導她們學會使用支氣管舒張氣霧劑,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護理知識重點。
經過疾病理論知識學習,學生對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知識有了一定認識,但如何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技能還需要練習。為此,筆者將學生帶到實訓課堂,通過練習技能、會做計劃兩個學時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臨床護理思維,提升護理能力。
(三)環節三:練習技能。本環節分為三個任務,任務 1:通過小組討論為哮喘急性發作病人作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同時教師巡回指導、點評總結。通過完成任務 1,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任務 2:通過趣味小游戲,鍛煉學生觀察哮喘病人病情變化的能力,學生完成率達 100%。任務 3:隨機抽選兩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鍛煉學生指導病人使用支氣管舒張氣霧劑的能力,實現技能目標,同時培養學生尊重和關愛病人的職業道德情感。
(四)環節四:會做計劃。本環節設計主要是提升學生臨床護理能力,培養臨床護理思維。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虛擬情景系統關于哮喘急性發作病人護理的模擬操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五)環節五:拓展能力。為了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筆者在學習平臺推送課后練習題及要求學生完成針對支氣管哮喘發作病人整體護理的思維導圖。通過查看后臺數據,發現學生對哮喘發病因素、病人癥狀及治療護理答題命中率達 85% 以上,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制作的整體護理思維導圖清晰有序,表明學生已掌握支氣管哮喘發病病人護理的相關知識。
六、教學效果與評價
第一,教學理念符合職業教育要求,切實有效。本次課貫徹了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利用線上、線下豐富資源快樂主動地學習,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并實現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目標。
第二,信息手段應用合理應用,增強學習興趣。教學過程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利用趣味微課、三維動畫、超星學習通平臺、虛擬情景系統、希沃白板 5 等現代化技術解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更好地參與教學,學習興趣明顯提高。
第三,理實結合,五步教學達目標。本次課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理論與實踐巧妙結合,通過“探、學、練、做、能”五個步驟有序開展教學,逐層遞進,達成教學目標。
第四,多元評價手段,形成綜合素養。本次課通過學習通平臺、虛擬情景系統等對學生的討論、作業、技能知識掌握進行過程性評價,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虛擬系統評價等手段對學生進行整體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 兵.內科護理學學習與實訓指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2]李映蘭,王愛平.護理綜合實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羅衛群(1967— ),女,壯族,廣西田陽人,梧州市衛生學校高級講師,在職研究生班學歷(學士學位)。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