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江
摘 要:新課標改革下,對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提高小學生的審題能力。小學生審題能力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學生的審題能力是由多種能力綜合起來的,小學生想要提高審題能力,必須學習如何獲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處理信息。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審題能力;培養
有關研究顯示,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審題能力可提高其解題能力[1]。數學教師在教育學生寫作業或考試時常常會發現小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出現錯誤,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把握好審題關,沒有看清題目的具體要求,對題目的重難點字詞理解不透徹,最終導致答題出錯。如果讓小學生重新解題目,他們將會理解題目的具體意思。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過程,需要腳踏實地地積累學習經驗,并多反思、多總結,長期堅持,最終培養其良好的審題能力。
一、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年齡較小,識字量有限,加上未養成良好的閱讀題目習慣,數學思維也沒有完善形成,所以導致其獨立審題出現差錯。小學生識字量有限將會使其憑空臆測題目意思,最終無法有效解決題目[2]。除此之外,小學生頭腦中尚未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因此無法有效地理解題意。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
1.讀懂題目以及抓住題目本質
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情況:其一,小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其二,未認真看題[3]。如果未及時糾正小學生的上述錯誤習慣,將會導致小學生的審題能力越來越差,嚴重時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引領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解題過程中讓小學生意識到審題的重要價值,教會學生如何讀懂題目以及抓住題目的本質。基于此,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看題目,避免粗略瀏覽就給題目下定論的習慣出現。例如,在“圓的概念”學習中,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擴大4倍,那么其周長也將擴大4倍,面積將擴大16倍。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學會看題,掌握多種計算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學生的審題能力。在此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能夠快速掌握題目本質,從而快速理解題意,縮短計算時間。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基本概念”過程中,教師先讓小學生觀看超市賣出貨物的有關視頻,隨后向學生提問:“超市一共賣出多少貨品”?“貨品中的A類與C類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2.多讀題意,繼而領悟題意
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基礎步驟,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重要步驟,因此需要培養小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小學生由于識字量不多,所以教師需進行領讀。讀題過程中指導小學生如何用手指指題,不要多讀字或少讀字或漏讀字。基于此,逐漸培養小學生獨立閱讀題目的習慣,自覺通過默讀來理解題意。例如,在一道北師版一年級數學題中,題目為:“有多少根小棒?數一數,認一認”學生從左到右數小棒。91、92、93、94……96、97、98、99,還差一根就到100,10個1捆,1個10、2個10……有10個10,100個1是100,10個10是100。讓學生認真讀題,從而分清楚10或100的差別。在另外一道題目中,如10塊西瓜放在2個盤子中,每一個盤子中要放幾塊?10塊西瓜放在2個盤子里,一個盤子放4塊,另外一個盤子放幾塊?如果學生讀題不仔細,將會把第一道題解成減法,將第二道題解成除法,事實上是錯誤的。只有學生通過多讀題目,在腦中留下大概認知后,才能去解答題目。
3.學會理解題目
如果僅僅是審讀題目,那么將遠遠不夠,需要深入理解題目意思,尤其是理解一些關鍵詞。在題目中,對出現的數學術語需清楚理解,如“學校里有三個班級去打掃衛生,其中A班有50個學生,B班有45個學生,C班有52個學生,A班派去了 學生,B班派去 學生,總共需要31個學生,那么C班需要派去多少學生?”如果學生未仔細審題的話會沒看清題目中的 或 條件,繼而使用錯誤的解法去解答問題。教師需指導小學生認真審題,從而正確解答問題。例如,鴨兔在同一個籠中,通過計算有多少只腳來計算籠子中有多少只兔、多少只鴨。在此種問題中,學生需抓住兔、鴨腳的不同來計算,找出關鍵信息,清楚理解題目意思。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審題能力能夠讓其學好數學,教師在學習過程中需根據學生的思維習慣有計劃地培養審題能力,在日常練習中提高小學生對審題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范永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6,10(65):68.
[2]沈芳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4,12(23):53.
[3]林紅香.追根溯源 消除病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6):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