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教師一定要給予寫作教學足夠的重視。“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在我國教育界不斷深入,加強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創作出文質兼美的作文。本文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來的語文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這一重要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興趣培養;積累素材;評改模塊
在傳統語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有一些語文教師為了片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在寫作教學上采取了一些不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寫作上出現了很多問題,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已有的寫作教學方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寫作這門重要學科,從而使寫作教學的整體質量獲得大幅度提高。
一、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喜歡寫作課程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關鍵,如果做一件自己一點都不感興趣的事情,不但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還會使得自己的心情非常煩躁,長期下去,會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喜歡上寫作這門課程。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還可以將寫作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從而讓學生喜歡上寫作。
例如,在向學生講《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我先是利用PPT播放了幾張與桂林山水相關的圖片,學生被美麗的圖片深深吸引。緊接著,我又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了一段描寫桂林山水美景的視頻,學生在這段視頻中可以將描寫桂林山水美景的句子進行記憶,從中學會美景描寫的語言技巧。然后,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在文中和視頻中學習到的描寫景色的方法和技巧,對身邊喜歡的景色進行詳細描寫,如家鄉的日落。如此,我通過靈活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將書本上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呈現到了學生面前,讓學生產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學生的多重感官進行了沖擊,讓學生有了一種想要寫作的欲望,促使學生喜歡上了寫作課程。
二、 鼓勵學生積累素材,使學生做到有話可寫
學生在考試的時候看到一個具體的作文題目時,經常會出現無從下筆的尷尬情況。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嚴重缺乏相關知識的儲備,素材積累的量沒有達到。另外,學生在寫作時,還會出現前言不搭后語的境遇,作文成品也是嚴重缺乏邏輯性,因為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會去考慮作文的布局和結構,這就直接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很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素材積累,從而促使學生在寫作時做到有話可寫。
例如,在學習《亡羊補牢》這篇文章時,當學生學習完這篇文章后,可以對這一寓言故事進行總結整理,以便以后寫作的時候用到這個素材。緊接著,我向學生推薦了其他幾個寓言故事,如“龜兔賽跑”“農夫與蛇”“自相矛盾”“刻舟求劍”“鄭人買履”“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等,讓學生對這些寓言故事有一個了解,方便學生日后使用。如此,我通過鼓勵學生積累素材,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了素材,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做到了有話可寫。
三、 重視作文評改環節,向學生提出修改意見
作文評改是指教師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判,是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嚴重忽視了這一模塊的內容,他們只用幾句簡單的話語對學生寫出的作文進行評價,還有的教師只是隨便給出一個分數,這就嚴重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給予作文評改工作一定的重視,并且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評改,向學生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促使學生變得樂于寫作,最終提升其寫作質量。
例如,教師在評改學生的作文時,切記不要直接寫出“結構混亂”“語句不通”“文章跑題”等這種特別直接的評語,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寫作信心,教師應該用溫和婉轉的語氣,寫出相應的評語,這樣才會讓學生樂于接受。另外,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時,一定要認真向學生提出意見,不可搞“一刀切”,要根據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平時的學習能力進行評改。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時,還要做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評語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質量。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寫作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素材積累,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熱情,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美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J].讀書文摘,2016.
[2]王平.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探索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
作者簡介:許冬青,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瞿溪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