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堂練習是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知識鞏固與強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基于教學重難點進行知識的點撥與講解,還應該為學生設計相應的練習題目,確保學生能夠參與課堂互動,及時暴露英語學習中的短板,并形成課堂反饋,完成知識鞏固,推動課程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本文從初中英語教學需求入手,結合案例分別對課堂練習的有趣性、精準性和分層性這三個維度上的設計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練習;有趣;精準;分層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9-0081-04
引 言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環節,是學生知識鞏固與強化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與練習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從學生的層面來看,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汲取知識,通過及時練習實現對知識的掌握,這樣的學習程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換句話講,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有利于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把握,有利于實施其他教學策略。研究發現,初中英語課堂練習的類型多種多樣,如根據不同學習模塊,可以分為詞匯練習、口語練習、閱讀練習及寫作練習;根據學生的參與情況可以分為獨立練習、小組合作練習等;依據難易程度可以分為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等[2]。不論是哪一種練習類型,其在課堂構建中都應該體現鞏固、互動、反饋等功能。但是,從當前初中英語課堂練習設計與實踐情況來看,一些教師著重強調講解環節,忽視練習環節,導致課堂練習設計與實踐缺乏效率。筆者根據對相關文獻的研讀,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試圖從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發展的角度出發,從有趣性、精準性和分層性三個維度探析具體的實施策略,旨在與廣大教師交流與共勉。
一、有趣的課堂練習設計
“有趣”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能夠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愛。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語境下都會出現“有趣”的身影,在日常生活中,“有趣”常常被理解為“有意思”。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一定手段實現教學的有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教學實踐證明,設計有趣的課堂練習能夠從心理層面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動機的生成,有利于調動學生對英語課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3]。通過文獻研讀及教學實踐,本文認為影響課堂練習趣味性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教師所設計的課堂練習能否引起學生產生較高的興趣,該生的趣味取向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趣味取向有較為真實全面的了解,從而幫助自己提高課堂練習設計的趣味性。
而新穎程度主要是針對練習內容而言,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對于自己的模式內容產生較高的興趣,尤其會更加關注那些新穎程度較高的內容[4]。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經歷,同樣一個練習內容會因不同的呈現形式而收到不同的效果。與呈現形式一樣,組織手段的不同也會影響學生趣味性的高低。最后,課堂練習的評價也會影響學生的趣味性生成,如果我們在練習之前給出一些具有較高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學生就會產生較強的完成欲望。因此,教師作為課堂練習的設計者,要根據上述五個影響因素對初中英語的課堂練習加以設計,從而提高練習的趣味性。
但是,在傳統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于應試教育要求,將課堂練習的側重點放在了認知能力培養層面,忽視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體驗,從而影響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形成與發展。對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在課堂練習設計上注重趣味性元素的融入,從而調動學生的課堂練習參與度[5]。在趣味性提高的策略上可以通過游戲化的組織形式,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Unit 1:My name's Gina.的一課課堂練習設計上,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新、舊單詞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實現語言的建構,檢測學生的詞匯量,筆者設計了“單詞聯想”的游戲。
在游戲開始前的準備過程中,筆者先是讓全班學生每4人組成一個競爭小組。游戲開始時,參加游戲的小組分別站在講臺前(要求4名組員并排站立)。在教師起頭說出一個單詞后,參加游戲的小組的4名學生要按順序開始聯想并說出一個單詞,接下去第二個學生根據第一個學生的單詞完成聯想并說出一個單詞,第三個和第四個同學以此類推。其間,如有學生說錯,或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順暢表達,則該學生出局,每一組中堅持到最后的學生獲得勝利。在其中的一組游戲中,筆者給出的單詞是“good”,參與的小組第一個學生很快就聯想到了“Good morning, teacher.”第二個學生不甘示弱,很順利地聯想到了“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morning.”第三個學生也聯想到了“My mum bought six apples yesterday.”……學生的聯想內容天馬行空。雖然其中存在一些錯誤,但是筆者并沒有打斷,因為這些錯誤并非與單詞的準確性有關。通過這個游戲,筆者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最重要的是學生廣泛參與到單詞聯想的頭腦風暴中來,并在趣味性活動中體會到了英語學習的樂趣。
另外,也可以通過情境化的角色扮演,和闖關式的比賽提高學生課堂練習的參與度。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5: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一課的課堂練習中,筆者基于單詞學習為學生引入了“猜單詞”游戲。即在游戲過程中要求各參賽小組成員之間通過整體動作反應的方式,表演、描繪出相應的單詞。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在游戲開始前先明確了步驟與規則,即學生兩兩一組,每組分發一盒單詞卡(tennis/ping-pong/bat/soccer/volleyball/basketball/baseball),學生A抽出一張單詞卡片,用英語描述卡片中詞匯的含義,但描述中不得出現這個單詞,學生B根據對方的描述猜測單詞,如果猜對,則學生B得到這張卡片,該小組得1分;在規定時間內開展小組間競爭,猜對單詞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在課堂上,教師作為裁判,對各組的游戲過程進行規范,確保游戲的有序進行,同時為保證游戲效果,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在用肢體動作描述卡片單詞的同時,可以運用造句等方式實現單詞的表達,從而在緊張的游戲氛圍中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新單詞的記憶與理解。通過這個游戲,筆者完成新單詞的引入,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趣味化的練習設計還有很多,如話題頭腦風暴、角色扮演、單詞接力、聽力問答、句型轉換等。教師在課堂練習設計上要堅持趣味性原則,有計劃地引入趣味練習,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練習的積極性[6]。
二、精準性的課堂練習設計
在課堂上,教師所給出的練習是否精準將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如圖2所示,一般而言,精準性的練習可以實現知識的鞏固,技能的強化以及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因此,在課堂練習設計上必須要對練習的精準性加以重視。在具體的課堂練習精準設計過程中要根據課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或學生學習“短板”等因素,設計相應的題型、內容及方式,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突破,補齊學習“短板”。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相對隨意,或者過于主觀,缺乏對學生學習需求的深入分析,導致練習內容與學生學習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降低了練習的實際效果。針對這種情況,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在聽說讀寫各個模塊學習中的具體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讓學生在明確的練習指向中實現綜合發展[7]。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一課的課堂練習設計上,筆者從學生的詞匯積累、聽力訓練、口語交際、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等方面入手,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針對本節課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點單詞(guitar/chess/join/paint/dance/speak/swim/sing等), 筆者為幫助學生進行單詞的記憶與理解,設計了“你聽我說”的課堂練習小游戲。游戲之前,先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一組學生手中都有相應的單詞卡,一組學生中挑選出一名同學表達單詞卡中的信息,要求其他學生進行猜測、拼讀,在規定的時間內,猜對單詞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在學生練習單詞的過程中,筆者的角色是裁判,為了使學生順利完成比賽,筆者特意設置了求助機會(每個小組只有一次)。游戲結束環節,筆者對各小組的得分情況進行剖析與評價,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
在聽力環節,筆者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反饋能力和提高學生的語感,設置了有針對性的練習。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筆者將聽力材料中的信息進行了匯總與整合,并對其中的關鍵信息“Art club, the English club, the Chess club, the Music club and the Swimming club”進行梳理,并設計聽力題目,要求學生根據聽力材料捕捉信息;在聽力材料中,有Two students want to join the English club. They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Three students want to join the Art club. They can draw and play the guitar...在聽力指導中,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分析聽力材料,并迅速、高效地記錄信息,從而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
在口語練習中,教師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句型,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練習對話:
T: I can speak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Student1: Yes, I can.
T: How about you?
Student2: No, I can't.
T: Can he speak English?
Student3: No, he can't.
T: Can she speak English?
Student4: Yes, she can.
通過這樣簡單的口語交流,學生對情態動詞can的肯定句和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肯定、否定回答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反復練習中強化語感,提高日常交流的靈活性。
在閱讀指導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題目,引導學生結合問題梳理閱讀材料,并增強閱讀理解能力[8]。在完成主體閱讀后,教師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習題:I want to jo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藝術俱樂部). I can__________(彈吉他). I can't____________(說英語). They want to join_____________(英語俱樂部).? I can____________(下棋)very well.要求學生在當堂練習中完成詞組和句型的鞏固。
在寫作練習中,教師為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重點詞匯與句型,設計了隨堂練筆任務:在校園藝術節期間,你班為了展現班級風貌,需要組建一支流行音樂樂隊,其中要有歌手、鼓手、小提琴手、鋼琴手、吉他手等成員,請根據開頭提示,對你班的樂隊情況進行簡單的介紹。This is our class rock band.Li Yue play the trumpet very well. He is_____________.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教師應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并利用教學評價及范文為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強化寫作練習效果,增強 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三、分層性的課堂練習設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分層教學理念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9]。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指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根據學生具有差異性的個性特征,有區別地制訂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找到立足點,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并達到因材施教的實際效果,以凸顯學生的個性[10]。如圖3所示,一般而言,在具體的分層中要掌握4個基本維度,即練習內容、練習目標、練習形式和練習評價。
在初中英語課堂練習設計與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層次的劃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把英語基礎扎實、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劃分為A層,將英語基礎一般,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劃分為B層,將英語基礎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劃分為C層,并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對學生層次加以區分,為學生提供差異化的練習內容,以激發各層次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11]。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一課的課堂練習設計中,筆者針對C層次學生,要求其回答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eat breakfast?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并利用句型“I usually get up/eat breakfast/go to school at...”要求學生進行套用,并正確表達即可。對于B層次學生,筆者則提供了關鍵詞,要求學生進行自主表達,教師向學生展示某生一日生活的時間表,表格中對學生的get up/go to school/get dressed/brush teeth/eat breakfast/take a shower/do homework等做出了細致的規劃,要求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并合理運用What time do you usually+daily activities?的句型。同時,要求利用“I usually+daily activities at+time”完成回答。對于A層次的學生,筆者聯系實際生活,通過引入對話,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對話過程中,學生需要分組合作,并根據給出的圖片自行設計、表演對話內容,這樣的練習設計更加開放,為A層次學生展現英語知識儲備提供了機會,也鍛煉了學生日常的口語交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實踐證明,這樣的課堂練習設計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性,并在造句與糾正的過程中實現口語交流,培養學生自主練習英語表達的能力[12]。
再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3: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的課后練習中,筆者為學生提供了課后閱讀材料,材料如下。
Uncle Wang works in a book shop in the middle of the city. The shop is not far from his home. It is about one kilometre away. So Uncle Wang seldom(很少)goes to work by bus. He usually goes there by bike, sometimes on foot. It takes(花費)him twenty minutes to get there by bike and forty minutes on foot. Today his bike is broken. He wants to walk there. Now he is having breakfast. He leaves home at ten minutes to eight and he walks to work twenty minutes earlier. His work starts at half past eight in the morning and finishes at a quarter to five in the afternoon.
上述閱讀材料在難度上較為適中,筆者在課堂練習設計中,結合學生的不同層次,對題目內容進行了合理安排。即對于C層次學生,教師應著重強調對內容關鍵信息的理解,并利用基礎性題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如題目:(1)Uncle Wang works in a post office in the middle of the city.( ? ?)(2)Uncle Wang usually goes to work by bus.(? )等,要求學生回答“True or False”,以降低閱讀難度,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把握程度。對于B層次學生,設計了相應的選擇題,具體內容如下。
(1)What does Uncle Wang do?(? )
A. He sells books
B. He grows flowers
C. He makes shoes
D. He works in a hospital
(2)How long does it take him to walk to his book shop?( ? ?)
A.Twenty minutes
B.Forty minutes
C.Ten minutes
D.Half an hour
在給出上述選擇題后,組織學生在選項中完成材料解析。對于A層次學生,設計了相應的問答題,如Why does Uncle Wang go to work twenty minutes earlier? How long does Uncle Wang work every day?等。在解答中,筆者要求學生根據材料進行思考,并形成完整的句子,從而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閱讀理解。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課堂練習設計的實踐中,教師要提高對課堂練習設計策略的重視,要明確課堂練習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作用,要結合初中英語教學的需要,設計出有趣、精準、分層的課堂練習,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終提高教與學的效果[13]。本文中,筆者僅僅從有趣、精準和分層三個維度就初中英語課堂練習設計策略進行了探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筆者認為還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內容,也有必要對相關內容加以深化。筆者相信在不斷的理論研究和不懈的實踐驗證之后,一些策略必將成熟,并對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許淑娟.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251.
陳思.提升初中英語課堂練習實效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9,19(10):155-157.
閆勤奮.淺議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15):117.
倪海杰.淺談初中英語對話練習中角色扮演方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14):106.
莫莉潔.掌握初中英語特征,增強有效練習實踐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110-111.
劉英慧.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J].中國培訓,2016(02):256.
劉微珠.英語課堂有效練習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2016,16(21):61-64+68.
滕運勝.英語課堂教學中練習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8(32):160.
程娜.初中英語游戲化教學的理念與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18(02):27-28.
俞海榮.試論差異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06):7-8.
紀潔.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提升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88.
閆勤奮.淺議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15):117.
陳愷.初中英語差異化教學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鐘霞瑛(1982.10—),女,浙江杭州人,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英語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