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我國青少年的體育教學必須符合現代初中生的身體基本情況,激發他們對運動的興趣及潛能,并且推動初中生養成一個好的運動習慣。因而在初中的體育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教師來說,其既要改變教學模式,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重心,這主要體現在其對初中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方面,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呈現出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體育;有效教學;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40-01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9-0086-02
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模式和重心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以使初中體育的教學發揮出體育原本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國內,很多初中體育教學還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單一,課堂氛圍不活躍,很難引起初中生的興趣,導致他們對參加體育課堂的積極性不高,無法很好地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而對于初中體育教師來說,也達不到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初中體育教育的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有效對策,以供參考[1]。
一、教學現狀
1.體育課的課程過少
經過調查發現,我國初中體育課的課程較少,普遍在每周1~2節,與其他的學科相比非常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體育課無法有效地開展。雖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很多學校對體育課程在教學上進行了一些調整,但對于教學活動仍然存在不重視的心理,這直接制約了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發展。另外,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巨大的學習壓力,甚至在考試來臨之際,經常占用體育課來進行其他學科的教學,這就導致本就不多的體育課變得越來越少。因此,初中體育課的課時過少,直接影響了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2]。
2.把體育課程當“副科”
長期以來,很多學校對體育課程都極其不重視,許多教師更是把體育課程當作“副科”來對待,要求學生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上。因此,學校對體育課程的投入遠遠少于對其他科目的投入。雖然現在有很多學校對體育課程的投入力度加大了一些,在設施和器材以及資金上都給予了一定的支持,從某種程度上增強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但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是遠遠不夠的。加之體育教師的人數比較少,初中體育教學依然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
3.傳統的教育理念制約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發展
首先,大多數人對體育教學的意義不夠了解,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通常只是按照了解的表面去判定體育教學的效果,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進展。其次,初中生處于升學階段,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文化課上。而教師不僅面臨著初中生的升學壓力,更面臨著學校的考核壓力,這導致教師對體育課程的有效開展缺乏一定的重視,認為開展體育課只是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發揮不出其他的作用。這種傳統理念在教師和學生以及家長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進而制約了體育課程的有效開展。
二、有效教學對策分析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在進行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時,要想有一個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必須運用現代化技術創設一種情境教學模式,在現代技術的推動下,學生對比較新鮮和新穎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初中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和學習習慣創設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視頻與音頻相結合,然后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以這樣的方法來引起初中生的注意,積極推動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授學生打籃球的時候,可以先把我國一些運動員打籃球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能了解到打籃球的規則和動作技巧以及分解的動作要領。這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能讓學生接受和理解,也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來引導教學活動,無論什么課程都必須要有相對的教學效果,只有在學生愿意參加的前提下,才能呈現出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提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讓他們積極地思考,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講授的內容創設問題,如在觀看籃球比賽的視頻時,教師可以提問:“在打籃球的過程中運球的技巧是什么?”以此推動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與思考,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3]。
2.以游戲、師生互動策略開展教學
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首先,因為初中生好動、活潑,如果教師單純地運用傳統模式來進行教學,會使學生感到反感,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加入和教學目的有關的游戲教學活動,可以吸引初中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活躍教學氛圍,對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的有效性都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互動的形式,其主要是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融入學生的體育活動中,與初中生進行高效的互動。這樣的模式既可以增強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夠促進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提升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時間,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同時,可以使初中生感受到學習體育的樂趣。
3.優化軟、硬設施
在實際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常常會因為利用器材或者場地等因素使器材或者設施被損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保護以及檢查好器材、設施,確保下次可以正常使用這些硬件設施。在軟件上,如多媒體和教材等,對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開展十分重要,所以,學校也要加大建設的力度,以此推動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只有從根本上優化軟硬件的設施,才能使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提升。同時,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重視也會增強,能夠進一步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初中體育的教學活動得到有效的開展,對于教師,首先,必須在教學的時候結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其次,根據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于學校,應該及時完善軟硬件設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初中體育的教學發揮出體育原本的作用。
[參考文獻]
高翔.淺析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幾種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9(32):163.
薛成博.新媒介視域下初中體育課堂生態重構的實證研究[J].武術研究,2019,4(10):152-153+156.
華偉超.初中體育課堂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110.
作者簡介:何文龍(1977.11—),男,江蘇南京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浦口區先進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