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當前初中教學中體育教學也逐漸受到了重視,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就需要重視體育教學。新課改對教師們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個學校的教學模式都在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師如何應對新的教學改革來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初中體育教師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積極響應新形勢下教育創新和改革,是體育教師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采用查閱相關文獻與實際調查的方法,分析現在耐力素質訓練方法和訓練康復中存在的問題,目的是找出相應的對策,從而進行科學訓練和提高學生測試成績,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為一線的初中體育教師提供教學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耐力素質訓練;訓練康復
近年來,最新體育中考的政策中,中考體育成績通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考的內容,另外一部分是選考的內容,由于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在確定考試的項目時會有所不同。考試的項目主要包括男子1000米、引體向上、立定跳遠、女子800米、仰臥起坐以及一些其他類型的項目,這些項目可以鍛煉學生的耐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本文就結合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分析如何培養學生的耐力,對學生的康復訓練進行科學的指導。
一、 耐力性體育項目的基本特點與訓練康復指導的必要性
體育教學目前是教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學僅僅是為了調節教學的氣氛,使學生對運動進行初步的了解,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體育成績也成為了中考成績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就需要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轉變。從體育教學的目的出發來看待體育教學,初中體育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且接受技能的訓練,與此同時,學生鍛煉出健康的體魄,有了良好的身體基礎,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
在中考體育中,不同的考試項目之間除了一些基本的技巧不同之外,對于學生的耐力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體育教學中耐力性項目主要是指一些有氧運動項目,在這些項目中,一些耐力比較好的學生容易取得較好的成績,例如跑步或者跳遠。通過耐力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通過調節呼吸使學生的身體內分泌系統運轉更加協調,增強免疫力,同時可以塑造學生的形體;通過訓練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耐力,提高學生的速度。在運動當中學生可以在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之間進行相互轉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一些耐力性體育運動中的運動技能,同時可以增加無氧運動的比例,由此可見耐力性體育項目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 耐力性體育訓練中的常見問題
(一) 教學模式問題
在當前的中考體育中,對于學生的耐力性考查已經成為了必考的內容,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體育教學質量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教學模式落后就是常見的問題之一。耐力性的體育項目通常是對學生的抗壓能力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強調體育鍛煉的集體性和統一性,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這樣就十分不利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
(二) 教學方法單一
在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先講解基本的體育知識和一些體育技巧,剩下的時間大部分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自主練習之后教師再進行統一的指導,雖然不同的教師教學方法不同,但是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整個學期下來教學方法也沒有進行變動,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一些不能適應的學生就會對于體育教學產生排斥的心理,這樣就不利于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三) 學生的問題
大部分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生活環境舒適,沒有吃過苦。而由于當前的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家長就會盡量滿足他們的生活要求,他們就經常吃一些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出現體重超標的情況,同時他們也普遍不愛運動,身體素質較差,出現各種各樣的身體問題。
三、 耐力素質訓練與康復指導的建議
(一) 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師往往按照教學要求來傳授學生相應的體育技能,學習一些體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在這樣的學習氛圍當中,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夠幽默有趣,方法枯燥,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開始產生厭倦的情緒,有不愿意上體育課的傾向。因此教師就需要在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體育教學,在教學課堂上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一些學生由于比較內向,出現一些問題也不愿意主動問老師,而是盲目地進行練習,這樣不僅養成了錯誤的訓練習慣,還會造成身體的損傷。因此教師就需要豐富教學形式,利用小組教學、競爭教學、分層教學、游戲教學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訓練,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解決訓練中遇到的問題。
(二) 利用科學的訓練方法
在體育訓練中教師要利用科學的方法訓練學生。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抽筋、摔倒或者受傷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要利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例如,要求學生在運動之前先進行熱身運動,保持身體的放松狀態,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來掌握不同的發力技巧和運動技巧,同時學生一旦受傷,要讓學生堅持康復性的訓練,遵循醫囑。
(三) 幫助學生克服恐懼的心理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存在的一些畏懼的心理,在運動過后許多學生都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有一些學生在做完仰臥起坐之后,還會留下一系列的“后遺癥”。例如,第二天出現四肢酸痛的問題。而這些都是初次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生的正常反應,因此學校和家庭都需要重視孩子的運動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這些恐懼的心理。在受傷之后也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沉著冷靜地進行康復訓練,尋找專業的教師或者醫生進行輔助的訓練,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耐力性的體育訓練,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同時在體育教學中磨煉學生的品質。因此教師就需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康復訓練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在運動中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參考文獻:
[1]王博.初中體育中考考試項目的訓練策略研究[J].體育時空,2017(1).
[2]陳朝忠.中考體育耐力項目體能素質訓練探究[J].體育時空,2017(16).
[3]徐華杰.初中體育教學中肥胖學生耐力訓練方法的實踐探究[J].青少年體育,2017(12).
作者簡介:
張玉婷,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