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桂北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養分,是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提出桂北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挖掘桂北紅色精神,營造校園紅色文化;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增強紅色文化傳播;整合優勢教育渠道,形成紅色教育合力。
【關鍵詞】桂北紅色文化? 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融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C-0028-03
桂北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養分,是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當今,由于受到社會多元思潮的沖擊,大學生理想信念受到了侵蝕。新形勢下如何將桂北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值得關切的問題。
一、桂北紅色文化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
桂北紅色文化源遠流長,85年前的湘江戰役,紅軍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浴血奮戰,終于撕開了敵人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的企圖。在這場“最慘烈、最悲壯、最輝煌”的戰役中,中央紅軍損失慘重,從出發時的8.6萬人到戰役結束后不到3萬人,湘江灑滿了烈士鮮血。紅軍浴血奮戰7個晝夜,戰士馬革裹尸,當地居民用“三年不食湘江魚,十年不飲湘江水”來形容戰爭的慘烈,在整個戰斗中紅軍將士體現出的“勇于戰爭、勇于突破、敢于犧牲、敢于奉獻”的英雄氣概,寫就了中國人民子弟兵雄渾的英雄史詩,筑就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豐碑,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桂北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桂北紅色文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追求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敢于犧牲的歷史,就是一部軍民一家親的歷史。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沒有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沒有濃郁的人民情懷,在戰爭正就不可能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和無畏的犧牲精神,85年前的桂北就不可能出現一批像陳樹湘同志一樣偉大的共產黨員,就不可能有湘江戰役的勝利。紅軍在桂北期間,以民為親,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不損害百姓的利益,不走進百姓的家門,一邊戰斗一邊打土豪分田地,開倉濟貧解救貧苦農民,這樣的革命精神就是當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最需要的。正是這種紀律和作風,桂北人民積極參加紅軍、支援前線照顧傷員、為紅軍開展游擊戰爭。這樣一種革命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是為了救國圖存敢于犧牲一切的精神;就是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桂北紅色文化中展現出的愛國愛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品格,對今天的大學生仍然具有強大的教育示范作用。
(二)桂北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當前,桂北紅色文化深深影響著壯鄉兒女,它已經形成自己獨特而具潛力的發展體系,與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一脈相承,相互支持根植在祖國南疆的土地上。桂北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堅持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追求,堅持了愛國精神等。這些都是桂北紅色文化的本質特征和魅力所在。桂北紅色文化沉淀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財富,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待西方文化,兼容并包,創新發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樣代表了社會的主流意識、行為規范和價值取向,形成了具有壯鄉特點的文化符號,即崇高的理想信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英勇的獻身精神、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彰顯的道德品質,這些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訴求相一致。因此,在當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應該立足國情,與時代需要相結合,挖掘桂北紅色文化蘊含的教育價值,將湘江戰役中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和昂揚激情,以及體現出來的意志堅定、勇于奉獻、敢于犧牲、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崇高品質積淀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將其與理想信念教育融合起來,助推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培養。
(三)桂北紅色文化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養分。新形勢下,中西文化相互交融,要弘揚起文化自信,必須深入發掘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桂北紅色文化中包含著源源不斷的精神養分,能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動力、筑牢精神支柱。湘江戰役中展現出來的桂北紅色文化就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情懷的優秀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壯鄉優秀文化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在中國土地上的文化新形態,它見證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堅忍不拔和發展壯大,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見證了新中國的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彰顯了人類優秀的理念、情懷和精神,包含了所有優秀的因子,是偉大時代精神的豐碑。當前,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沖擊,一些大學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虛、價值錯位、誠信危機、道德滑坡的泥潭,出現了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的精神困境。其關鍵原因是中華民族先進文化得不到彰顯,是民族文化作用弱化的直接反映。弘揚和傳承桂北紅色文化,有利于培養人們的文化自信,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化解大學生的精神困境,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二、桂北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桂北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教育資源,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大學生明確價值追求,糾正價值導向,化解價值危機。因此,挖掘及利用桂北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創新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模式,促進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效率的提高。針對當前高校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我們應進一步挖掘并提煉紅色文化的作用與價值,營造校園紅色文化,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增強紅色文化傳播力,整合優勢教育渠道,形成教育合力,發揮桂北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一)挖掘桂北紅色精神,營造校園紅色文化。在高校日常生活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思潮的迅速傳播,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導致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追求低俗、理想信念模糊。然而,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積極營造紅色的校園文化,不僅能夠增強校園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及自主教育的實現,同時也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首先,用桂北紅色文化壯大校園主流意識形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多元社會思潮激蕩的今天,我們應該加強桂北紅色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使其在校園文化中發揮方向意識、主動意識、引領意識,有效提升桂北紅色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輻射力、凝聚力和引導力。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挖掘湘江戰役的歷史呈現,挖掘桂北紅軍的感人故事,挖掘壯鄉軍民一家親的紅色精神,讓這些內容和素材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一步增強校園文化的紅色感染力。二是在校園中借助重要的節假日做好桂北紅色文化宣傳,這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當今很多不法分子和境外反動勢力炮制各種輿論話題、散布各種錯誤言論,目的就是弱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我們應借助重要時間節點如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五四”青年節等發聲,主動設置議題,以桂北紅色故事為主題開展相關紀念活動、教育活動和慶祝活動,積極營造校園紅色文化氛圍,使學生置身于紅色文化的熏陶中,進而增強對紅色文化的感知力及認同感,達到實現理想教育的目的。
(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增強紅色文化傳播。在互聯網新媒體、新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要緊跟黨中央的步伐,樹牢馬克思主義觀念,大力挖掘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文化傳播,特別是通過紅色故事傳播社會正能量,講好中國好故事。這就要求高校將桂北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時,要注重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增強紅色文化的傳播力。一是要主動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桂北紅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地位。高校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各種思想交流融合的地方,各種社會思潮在這里交融交鋒,各種信息資訊在這里交匯擴散。因此,必須以紅色文化作為思想引領,切實把桂北紅色文化教育擺在高校工作的重要戰略位置,增強教育的主動性、自覺性,努力守住高校意識形態的底線,堅守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標準,保證高校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展。二是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將桂北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各個環節。要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推動桂北紅色文化通過課堂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大力弘揚桂北紅色文化,通過桂北紅色文化的導向作用,弘揚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豐富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抵制不良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侵蝕。三是要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深化對桂北紅色文化的理論研究,支撐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依托高校具有人才和學科的優勢,發揮大學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圍繞桂北紅色文化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圍繞桂北紅色資源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圍繞桂北紅色精神的基本內涵與創新體系,及時總結全國各地推進紅色文化教育的實踐經驗,不斷推出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推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學理支撐。
(三)整合優勢教育渠道,形成紅色教育合力。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課題,因此,必須想方設法通過桂北紅色文化的傳播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如何拓寬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堅守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則,回歸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位,是當前高等學校的重要使命,努力整合優勢教育渠道,形成紅色教育的合力是當務之急。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當前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目標不明確、責任劃分不清、協調出現困境等客觀問題,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的、聯動的、協同的教育機制,無法形成整體合力。這就要求積極探索建立桂北紅色文化宣傳機制、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效機制、桂北紅色文化與理想信念教育融合機制等,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優秀輔導員、黨政干部宣講桂北紅色文化,使之更好地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現新活力,呈現新效果。二是借助現代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當前我國網民中大學生網民占有很大部分,這就要求我們開展教育必須借助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努力提高桂北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我們可以建設一批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娛樂性和服務性的主流宣傳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推出桂北紅色文化廣告、上傳湘江戰役感人視頻、撰寫紅色文學作品、制作紅色網絡動漫等有影響力的網絡文化產品,實現思想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做好正面引導,提高教育水平。三是發揮實踐育人的引領作用。要充分發揮好桂北紅色資源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引領作用,應帶領學生到桂北地區開展社會實踐,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傾聽紅軍感人故事,使學生在實踐中思想得到洗禮、認識得到提高,主動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動支持和擁護中國共產黨,主動選擇和堅守社會主義道路,在實踐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和忠實踐行者,通過實踐達到堅定理想信念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金章.社會思潮傳播新態勢對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的影響及其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5)
[2]孫學文,王曉飛,謝昀昀.新時代紅色文化在高校學生黨建中的運用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S2)
[3]陳顯捷,韓影.井岡山紅色文化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合機制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5)
[4]陳麗斌.紅色文化自覺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9(3)
[5]唐凌,甘慶華.湘江戰役與中國共產黨早期民族工作的實踐探索[J].理論月刊,2016(6)
[6]李德銳.湘江之戰失敗與遵義會議召開[J].求索,2005(9)
【作者簡介】林為湘(1986— ),男,廣西博白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健康與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