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針對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基于“新工科”思維構建以“一目標、兩融合、三支撐、四階段、五項目、六循環”為內容的物流專業“新工科”思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認為該模式解決了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定位問題,學生技能與企業崗位如何無縫對接、新時代產業需求與人才供應數量及質量不平衡的問題,以及中青年專業教師成長、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教師團隊建設問題。
【關鍵詞】職業教育? “新工科”思維個性化?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C-0115-03
“新工科”思維,主要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的思維模式。新工科思維要求以智能制造、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用于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具備新工科思維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新工科”思維的指導下,按照國家對“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的要求,我們應深入研究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中“新工科”個性化人才的培養特點,從培養目標、培養標準、標準細化、課程體系改革重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改革、培養標準實現矩陣、企業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師隊伍、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探索“新工科”個性化人才的個性化培養,為社會培養新型的具有“新工科”思維的個性化人才。
一、“新工科”思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簡介
利用構建主義和頭腦風暴法,職業院校可以構建以“一目標、兩融合、三支撐、四階段、五項目、六循環”為內容的“新工科”思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即面向當今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背景,針對一個目標“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將高職院校各專業進行基于“新工科”的整合和改造,構建將新工科思維與個性化培養兩方面融會貫通,有院校、企業、協會三方資源支撐,基于現代學徒制進行學生“認崗”“聘崗”“訓崗”“創崗”四階段培養,開展“五項目、六循環”一體化教學的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后從事職業技術工作,能夠在工作和學習中成為一個有“新工科”思維、物通長技、德技兼修、管學結合、個性化的人才。以物流專業為例,“新工科”思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二、“新工科”思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
“一目標、兩融合、三支撐、四階段、五項目、六循環”為內容的“新工科”思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即一個目標“物流管理專業個性化人才培養”,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進行基于“新工科”的整合和改造,將新工科與個性化兩方面融會貫通,得到院校、企業、協會三方資源支撐,基于現代學徒制進行認崗、聘崗、訓崗、創崗四階段培養,開展“五項目”“六循環”一體化教學的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
“兩融合”是將新工科思維與個性化培育兩方面融會貫通卓有成效地構建創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在未來的時代,人工智能、專業軟件和智慧機器的發展將使人們不必再考慮承擔追求效率的目標,效率問題將全部由機器來解決。由此,職業教育的使命就將簡化為:將新工科與個性化兩方面融會貫通,喚醒每個學生的自我,找到每個學生的自我,強化其自我、發展其自我、完美其自我。在充分認識每個學生的特質和個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其潛能,尋找到潛藏在他身上的、最適合他做的事情,構建創新型個性化教育教學模式。
“三支撐”,即高職院校、企業、協會三方資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物流企業、物流行業協會三方資源和實踐條件,作為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的保障。由三方共同建設物流管理專業資源庫、課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實踐基地,打造基于新工科思維的產教融合項目。
“四階段”,即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四個階段人才培育過程。從企業認知到學生技能崗位,實現無縫對接,凸顯新工科的特點。以現代學徒制為依據,以情境化企業業務數字資源為載體,以校園招聘會和網絡招聘為手段,深入企業一線,進入“認崗”“聘崗”“訓崗”“創崗”四階段,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形成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職業人職業成長與終身學習新生態的“認聘訓創”人才培育過程。
基于新工科的“五項目”“六循環”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針對我國教師物流“教、學、做”與企業業務及社會實際脫節的現狀,項目組與廣西教育廳、物流職教委、物流企業合作,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進行了針對新工科物流業務流程和教學過程的調整設置,并依照業務流程和教學過程開展五大物流項目的教學做實踐,即國際物流項目、物流企業運營項目、物流技術技能項目、物流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項目、物流師資培育項目,提出了在以上項目應用“教學做課程+項目業務流程+項目教學設計與應用+項目實訓實踐+項目提升研究+優化原項目和教學模式”流程,完成“六循環”即知行合一循環、教學做循環、國際物流項目循環、物流企業運營項目循環、物流技術技能項目循環、物流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項目循環。教師根據各個項目業務的要求開展理實一體課程教學,指導學生按照企業業務流程開展“認崗”“聘崗”“訓崗”“創崗”活動,并在課堂和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知行合一、學訓合一、賽訓銜接,教師知行合一實踐,學生在校內外積極實訓實踐并參加職業技能比賽,并在頂崗實習和創業勞動中積極實踐,成為更加全面的高技能型物流人,項目組完成項目提升,并總結與提升原項目流程及打造新教學模式。
三、“新工科”思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解決的問題和方法
(一)解決了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定位問題
1.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定位問題。在未來,人工智能、專業軟件和智慧機器的發展將使人們不必再考慮承擔追求效率的目標,效率問題將全部由機器來解決?,F在工具和機器每天都在變化、探索和學習,并且在形成自己獨特的性能。從前,我們只要學會使用工具,就能掌控工具;如今,工具本身也會學習。我們已經不再僅僅是要學會使用工具和掌控工具,我們還要學會如何與工具溝通,如何與工具協同,如何與工具相互理解、相互適應。我們甚至很可能還需要和工具一起學習、一起提高。由此,高職院校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養定位發生變化,物流職業教育的使命就將簡化成為:喚醒每個學生的自我,找到每個學生的自我,強化其自我、發展其自我、完美其自我。
2.解決的方法:基于各產業發展需求,畢業3~5年內可提升為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構建主義和頭腦風暴構建新工科個人化人才培養模式,在充分認識每個學生的特質和個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其潛能,尋找到潛藏在他身上的、最適合他做的事情,最終幫助學生實現其個性化的創造創新職業目標。
(二)解決了學生技能與企業崗位如何無縫對接、新時代產業需求與人才供應數量及質量不平衡的問題
1.問題:學生技能與企業崗位如何達到無縫對接、新時代物流業需求與人才供應數量及質量不平衡。
2.解決方法一:通過調查研究和個案實驗法構建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行業企業特點,以會操作、懂管理、技能突出可提升作為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培養具有創新品質的、可塑性比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根據行業發展的特點,主要培養品行優良、綜合能力強,既能夠在企業一線進行技術工作,又能在崗位上進行創新,提升自己的能力具備走向管理崗位,能夠勝任管理工作的應用型管理型人才。
3.解決方法二:通過頭腦風暴和實證研究創新各專業課程建設體系。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研究和實踐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建設體系,構建“五項目”“六循環”的一體化課程“教學做”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進行針對新工科物流業務流程和教學過程的調整設置,并依照業務流程和教學過程開展五大物流項目的教學做實踐,即國際物流項目、物流企業運營項目、物流技術技能項目、物流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項目、物流師資培育項目,提出了在以上項目應用“教學做課程+項目業務流程+項目教學設計與應用+項目實訓實踐+項目提升研究+優化原項目和教學模式”流程的可行性,完成“六循環”即師生知行合一循環、“教學做”循環、國際物流項目循環、物流企業運營項目循環、物流技術技能項目循環、物流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項目循環。教師根據各個項目業務的要求開展理實一體課程教學,指導學生按照企業業務流程開展“認崗”“聘崗”“訓崗”“創崗”,并在課堂和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知行合一、學訓合一、賽訓銜接,教師知行合一實踐,學生在校內外積極實訓實踐并參加職業技能比賽,并在頂崗實習和創業勞動中積極實踐,成為更加全面的高技能型物流人,項目組完成項目提升,并總結與提升原項目流程和打造新教學模式。
(三)解決了中青年專業教師成長、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教師團隊建設問題
1.問題:中青年專業教師如何成長,如何開展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團隊建設。
2.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調查研究、文獻研究、比較分析法,從新工科教師意識、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平臺入手,充分利用院校、行業企業資源、培訓渠道等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構建高職院校高技能高水平教師團隊,推動中青年專業教師的成長,建設一支具有“新工科”思維、專業能力強的職業教育教學隊伍。當代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應從“新工科”教師意識、個性化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平臺三個層面提升個人知識管理能力。首先,應從云智大物時代要求、智能+、知識體系化、打造行業核心競爭力和最大化研究和實踐價值、樹立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自信等角度提升認識,增強職業院校教師個人提升意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變革職業院?!敖?、學、做”思維方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古為今用;多讀無字書,處理好讀有字書和讀無字書的關系;網絡化學習與個人知識管理互補融合;專注產業并深化教學做實踐,跨界并融合成為通才和領軍人物。其次,改革當前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多方面了解職業教育導向,熟悉“一帶一路”倡議,樹立“注重內化、應用、創新和分享”“5W1H1Q整體把握”等個人知識技能提升方向和內容。最后,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平臺技術,善用教學平臺和教學工具,揚長避短,提升工作效率。
中國的職業教育如果要想有長足的發展,應基于“新工科”思維發展職業教育。要有一個平臺、有一個制度化安排,定期組織一些研討、交流、論爭,通過這個平臺,聚集一批有共同理想追求的人,凝聚共識,培養人才,指導實踐,不斷產生新的思想,引領我們前行。
【參考文獻】
[1]譚波.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商務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廣西教育(高等教育版),2014(6)
[2]林健.新工科建設:強勢打造“卓越計劃”升級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王元卓,于建業.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數據教學體系建設探析[J].大數據,2018(6)
[4]李明,夏松,秦海波,等.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J].電子世界,2018(23)
[5]郝杰.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怎么轉?山東研討會提出新思路[J].紡織服裝周刊,2018(26)
[6]吳海鵬.融合、開放、自適應的地方院校新工科體系建設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8(33)
[7]黃艷.職業教育新型術科教學模式的探討[J].廣西教育(高等教育版),2017(47)
[8]劉秋香,劉振偉.新工科背景下《.NET程序設計語言》精品實驗項目的建設[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32)
[9]劉秋香,劉振偉.新工科背景下《數據庫維護與編程》混合式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36)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基于新工科思維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GXGZXJG2017A062);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創新思維下基于鏡面效應的寓教于樂教學模式研究”(GXHZJG2017B05)階段研究成果;2019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科研課題項目“廣西中小型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線上渠道整合策略研究”(2019KY1530)
【作者簡介】黃 艷(1982—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經管系副教授。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