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為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課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較多且設計內容廣。小學生處于心理和生理成長的特殊階段,其學習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數形結合”是一種通過數化形、形化數、數形互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分析、理解、解決數學問題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筆者針對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數形結合的教學思想和特點,以期能夠推動小學數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教學分析;實踐
“數形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數學教學思想和手段,其主要是將數學中枯燥的數據轉化為直觀性的圖像。借助數據化和圖形化的結合,分析數字和圖形之間的關系,再實現解決數學難題,創新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任務。將數形結合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其探索欲,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運用知識等能力。可見,將數形結合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
一、 數形結合的作用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將數形結合運用到小學教學中去,能夠提升學生興趣。其作用在一些低年齡段十分明顯。例如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中《“重復”的奧妙》一課,學生通過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表示出一大一小燈籠的排列規律,整體感知“重復”的奧妙后,執教者又提供一些圖形,讓學生根據發現的“重復”的奧妙,自己創造一幅“重復”的圖案,進一步感受到重復圖形的美,這樣借助“數形結合”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讓學生在趣味橫生的環境下,體會“重復”的奧妙,讓其不知疲倦,順著興趣去學習數學。
(二) 溝通方法間的內在聯系
通過數形結合,能讓人們把一些已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的語言轉換成形象、直觀的圖像,能有效溝通數學知識與方法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比如,一位執教者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拔蘿卜》一課[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學生用多種方法算出36+23=?學生有的用擺小棒、計數器,有的用“拆數法”、豎式計算。執教者利用數形結合巧妙地把各種方法聯系起來,有效溝通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 降低學習難度
數形結合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降低數學教學難度,借助數形結合,教師能夠迅速掌握教學關鍵點,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尋找最佳解題方法。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學生一來容易和乘法結合律混淆起來,如:125×(8+10),有一部分學生做成125×(8+10)=125×8+10;也有學生做25×12×4做成25×12×4=25×4+25×12。究其原因,就是對乘法分配律的不理解,只會模糊套用公式。如果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如果能夠借助面積模型,“看圖解數”,讓孩子利用幾何直觀來構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就能有效避免這類錯誤。
如:大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小組內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觀察兩個式子,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方法一:?3×8+3×2??方法二:?3×(8+2)
=24+6=3×10
=30(cm2)=30(cm2)
可見:3×8+3×2=3×(8+2)
由此讓學生從長方形面積的求法,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二、 讓數形結合滲透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路
數形結合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讓學生處于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狀態。建議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候,一定要抓住學習重點,注重學科交叉,避免教學誤區,以提升教學質量和規模。筆者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對創新數形結合教學提出了以下參考建議。
(一) 加強基礎概念引導教學
讓數形結合融入教學環境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掌握好的學習思維能力和方式,以讓其更容易理解到數學抽象教學的意義和本質,提升教學質量。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小學教學大都是采取形象教學法。由于小學教學都是和數字打交道,因此學生都被動處于在一個枯燥的數字環境中。要想加強學生的素質教學質量,建議教師采取直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把控,以加強學生的抽象認識升級到感性認知。
針對一些較為基礎的復雜數學概念,建議教師采取有效的數形結合教學方式。例如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切蛋糕”“圖形拼接”等數形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平均分”“分幾份”“取幾份”來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另外,在針對圖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深度挖掘數字和圖形之間的關聯點,幫助學生理解數字和圖形之間的聯系,推進教學任務,做好數形結合的規律分析和內在研究,以實現數形結合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二) 借助數形結合深化小學數字運算
數字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知識和必要基礎。將數形結合教學思想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通常而言,學生在計算兩位數乘法時候,都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認識,因此在計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錯誤。借助數形結合思想,能夠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教師借助數棒,向學生動態展示“1×1=1;1×2=2;2×2=4;4×4=16”等教學特征,讓學生理解圖形和數字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揭示數學計算的特征。
(三) 創新空間幾何教學
教師借助數形結合,也能夠優化空間幾何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空間幾何認識態度和觀念。例如,在常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展示圖形的特征,如“圓形”和“螺旋建筑”,“三角形”和“屋檐”結構等,以此給學生帶來直接的視覺沖擊力,讓其產生一定的記憶鏈接,提升自己的空間三維認知能力。同時,借助不斷的思維認知能力,能夠降低學數字和圖形之間的認知沖突,提升教學質量,為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一個好的依據。除此之外,借助數形結合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讓其將這些知識點融入生活場景中,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是一種有效教學思想,其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我國素質化教學的目標下,小學數學教學面臨著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改革。讓數形結合融入教學環境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掌握好的學習思維能力和方式,以讓其更容易理解到數學抽象教學的意義和本質,提升教學質量。對此,筆者針對數形結合的特點和應用領域做出了相關分析,希望小學數學教師借助此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字運算能力、幾何認知能力、基礎知識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學海中不斷遨游,實現小學教學價值和目標。
參考文獻:
[1]鄒貴德.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2):66.
[2]吳芹.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8.
[3]郭俊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23):19-20.
作者簡介:
陳玲玲,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