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霞
摘 要:數學教具、學具對于學生來說是幫助他們理解內容的手段,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具、學具既能產生寓教于樂的效果,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的教學內容,實現有效學習。
關鍵詞: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教學;教具
一、學具在低年級數學教中的作用
1.幫助學生理解
低年級的學生也就是六七歲,他們剛開始真正地、系統地學習數學,對數學學科的認識也好,學習上的認識也好,還是一片空白。當然,對于數學學習中一些知識理解和記憶更存在一些困難和疑惑。尤其是農村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接受信息或者增長見識的渠道和機會相對較少,如果在教學中老師僅用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黑板,對于六七歲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很難理解,且達到有效的學習。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情況采用一些學具。如,數字卡片、實物、圖形、計數器、圖形板、不同面額的人民幣等,只要結合教學內容,應用相應的教具,就能促進學生理解、記憶,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同時,也能促進教學,實現實用化的教學目的。
2.激活課堂教學氣氛
試想想,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指著黑板上書寫的數字,如5、6、7…讓學生跟認,課堂氣氛會是怎么樣的?90%的學生會覺得數學無趣,開始騷動,甚至有的學生還會昏昏欲睡,不知道老師教了什么?但是如果老師能拿著一些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數字卡片,不但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上,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老師充分利用卡片,在教學生認識了這一定的數字后,任意舉起一塊牌子,讓學生回答是幾等,這樣學生的參與性就被調動了起來,他們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歡歡快快地跟著老師認數字,借助卡片鞏固對數學的記憶,這樣課堂不但是積極的,也是有效的。
二、數學學具有效使用的策略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生來說,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一個好的開始,對于學生以后學習數學是大有助益的,不但能讓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有所促進,而且對數學學習興趣也會由于認識的不同而大大提高。低年級段的小學生,剛開始系統地接觸數學,老師如何教學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認識,影響他們學習興趣。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不要總是講解,并用引讀法讓學生認識數學中的數字、符號等,還要借助一些教具、學具,使內容生動化。比如,在教學“認識數字”時,老師在進行了一定的教學內容后,可以給學生報字數,如5,然后老師和學生一起用計數器,一個一個地數上5個子。這不但具象了數學5的數量,讓學生對5可觸可摸,而且在生活中學生會用5來進行計相應的數字。比如,5個蘋果、5個橘子、5個核桃,這就實現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升華了數學教學的實際意義。
2.促進課堂互動交流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學生不善于發言,與老師的交流、互動不足,這不符合素質教育過程中,發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參與意識的目的。但是實踐發現,如果老師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教具,有利于改變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不愿發言的弊端,增強課堂的互動性。比如,在認識人民幣這一節教學中,老師在教學生認識了不同面額的人民幣以后,在出示不同面額的錢幣和一些標上價碼的物品后,叫學生回答,那些面額的錢幣可以買哪些東西等。購物是學生熟悉生活情境,學生不但能積極參與,勇敢選擇、回答,而且會和同學、老師交流、互動,促進認識,增長見識。這不但活躍了課堂,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對于教與學都是積極的促進。
3.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具、學具
其實為了配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出現了多種多樣幫助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用具與學具,電子的、傳統的。如,多媒體、電子白板、幻燈片等;再如,七巧板、尺子、三角板、剪子、彩筆等。這些現有電子教具與傳統的手工教學用具,都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為了更好、更有效的教學。所以,老師對于這些現代化的電子教具也好,還是對于傳統教具也好,總是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需要,在課堂上恰當運用,才能達到助教的目的,促進學習、理解,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可惜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農村小學可能條件限制,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還不完善,老師本人對信技術的運用就有難度,就不用說靈活運用了。加上,老師認識上的原因,對于傳統的教具、學具運用也不夠靈活,使教學問題重重,不易于學生理解。所以,作為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老師,在教學中要大膽、靈活地運用教具,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低年級小學生理解知識,體會數學的學習樂趣,從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農村小學也是我國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要結合新時代小學低年數學教學的不斷發展,完善、創新教學,在教學中靈活、合理地運用教具、學具,活躍氣氛,幫助學生理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綜合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武志杰.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J].學周刊A版,2013(6):52.
[2]賈永高.學具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2(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