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把學生的發展置于主體地位,教學中要對學生情感給予更多的關注,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在教學中重視情境教學,創設情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進情境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老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到了新的知識,而且也收獲了情感。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通過圖畫、生活場景的再現,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更為深刻,同時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優化識字情境教學設計
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識字教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漢字的獨特性,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總結了六種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實前面六種是造字之法,后面兩種應該是用字之法。漢字是表意文字,它不同于世界上的表音文字,“正是漢字有這樣的表意功能,所以它比其他任何文字都容易激發心理情境的產生?!彼孕W語文老師在教識字內容時,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李吉林老師運用漢字的造字原理來教學獨體字“日、月、水火”:教學時他像講故事一樣一邊講一邊畫,把漢字的形和含義的感知結合一起。教學“月”字時,先畫了一輪彎月,然后提問學生:這是什么月亮呢?(學生回答:彎月。)然后問學生:“你們猜想一下,月亮上會有什么呢?(嫦娥、桂花樹……)”古代我們的祖先就是根據月亮的模樣創造了“月”字,來表示月亮,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寫成彎月形的,后來慢慢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了,接下開始教學“月”字的筆畫。教學“火”字時,他先是很神秘地劃著了一根火柴,讓學生仔細觀察閃動的火苗,然后拼讀“火”的音節,啟發學生注意“火”的字形,學生覺得十分新奇,充滿了興趣。
以上幾例是運用情境教學的典型例子,因為漢字的象形特點,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學效果很好。老師根據漢字的形聲結構上的特點來創設情境,所以教學中學生對漢字聲形義有了具體的感知,記憶就牢固。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學認識漢字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識字要滲透文化教育,利用漢字的特點,感受漢字豐富的意蘊。二是漢字字義教學要與語感結合起來,培養起學生的語文素養。三是學生才是識字的主體,要讓學生自主學習。
二、優化閱讀情境教學設計
閱讀教學是語文重中之重,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也是情境教學可運用的主要方面。情境教學法的創始人李吉林老師把閱讀教學分成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初讀課文,第二步細讀課文,第三步精讀課文。他強調閱讀教學中情境是作為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感知,但在具體的教學步驟上要區別對待,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做安排,在總體情境安排上要突出某一局部情境,因此在閱讀教學的不同步驟上情境運用則是不同的,要注意情境的強度、角度、手段等,情境始終是與教學目標聯系在一起的。這樣李吉林老師又把閱讀教學的步驟作了進一步詮釋:初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細讀要突出關鍵詞句段,精讀要做到品讀語感,賞析精華。同時又把細讀具體化為三種:一是強化學生感知,內心為之所動;二是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想,拓展課文內容;三是設計好訓練、語言與思維活動,在語言運用中加深學生理解。
通過對情境的具體詮釋,李吉林老師強調在進行閱讀情境教學設計時要注意不同步驟上的情境創設,只有針對不同文體的個性化情境設計才能做到閱讀情境教學的最優化。
三、優化作文情境教學設計
情境教學法運用到作文教學中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李吉林老師的情境作文教學的基本思路:一是學生要觀察情境,提供寫作的情感源泉;二是學生進入到情境中,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三是拓展情境,打開學生的作文思路;四是運用范文引領,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五是優化結構,做到螺旋提升。
通過李吉林老師情境作文法的闡釋,在情境作文教學設計時要注意:一要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寫作的源泉,現在好多小學生的作文水平不高,寫作能力不強,關鍵原因是學生無素材可寫;二要運用情境設置來激發起學生的寫作動機,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難度較大,讓好多學生一開始就產生了畏難情緒,不敢寫也不愿意嘗試去寫,這樣通過情境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三是在進行作文教學設計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應準備下水作文,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示范作文。因此,運用情境作文教學法時,老師一定要提供可讓學生借鑒和學習的范文,結合具體的實例來細致地指導學生的寫作,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要突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運用情境教學法符合新課程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溶泉.李吉林情境教學與情境教育的美學觀[J].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4).
[2]孔凡成.對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情境”的反思:關于李吉林情境教學實驗系列研究之四[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
[3]蔣易樺.蘇教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方式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