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如利
摘 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現狀,最后何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思考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要對高職院校實施擴招,人數是100萬,顯示出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目前,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進一步發展,高技能型人才越來越短缺。在就業市場中,一方面企業招不到有能力、所需的人才,同時大量畢業生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沒有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在高職院校實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推動大學生成才發揮積極作用。但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被引入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時間較晚,沒有可以照搬的經驗,高職院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管理、課程設置、規范化程度、實施隊伍、實施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迫切需要社會、學校以及學生本人的高度重視,加強合作、形成合力,促進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取得新突破。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在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工作經驗,對高職學校學生如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了探究。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概述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職業生涯(Career Development)最初是源于古希臘文,其早期的涵義被解釋為“路徑”,是指人一生中的職業歷程。一個人一生所有與職業相關聯的動機、心態、價值觀、世界觀、事業觀、個人喜愛、愿景等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和職位發展變遷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發源于20世紀60年代,它在上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是指個人根據自己的特點,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并在實際職業活動中根據自身條件和下一步目標計劃,適時調整職業目標和作好相應學習及其他必要的準備過程。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在大
學學習期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動機、知識技能、人生觀等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學校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我,發掘自我,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二)高職院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目標和理想
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據調查,沒有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是很難獲得成功的。他們學習沒有目標,生活無規律,盲目迷茫。職業生涯規劃就是為大學生打造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計劃,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目標,明白學習的必要性,激發學習熱情,為設定的目標加倍入力,從而實現自身價值。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在國家高校擴招政策的引導下,高校畢業生人數在不斷增長,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顯得尤為嚴峻。在這種背景下,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學生就變得十分必要而緊迫。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學生能夠客觀準確地判斷自己所處的環境、所面臨的競爭,準確地分析自己的優缺點,有針對性作出擇業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以此來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
3.有利于學校完善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一般都是三年制,學生兩年或兩年半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時間緊,任務重。大部分學校為了完成國家有關職業教學計劃的規定,幾乎將所有課程都安排與專業相關,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在這兩年或兩年半時間內,學校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個人特點等設置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并要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中,完善學校的教學體系。
4.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
高校的根本職能是人才培養。首先,抓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高校履行根本職能的范圍從對學生的在校期間負責,延伸到對學生的終身負責,有利于高職院校履行根本職能,真正承擔起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的社會責任。其次,從教育教學角度,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教學體系,能夠促使學校教育教學與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有效促進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再次,教師在指導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時,努力拓寬工作范圍,關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各類方法途徑,以學生為中心,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5.有利于推進社會的全面協調與發展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人才培養能夠及時根據社會職業結構變化需要做出調整,培養出更多社會需要的職業人才。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情和自豪感,使學生樹立做普通勞動者的人生態度,理性地規劃人生,安心做應用型創新人才,對減少人才需求的結構性矛盾起到積極作用。這樣減少了高職院校學生求職中的不合理因素,從而減少求職挫折,使他們消除躁動情緒,為社會和諧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不足
進入大學,高中階段緊張的學習壓力不復存在,他們本來分數就低,上大學后會變得更加懶惰,對學習毫無興趣,更別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了。他們抱著一種“車道山前必有路”的心態,找工作時,多投幾份簡歷、多參加幾次面試,找工作應該沒多大問題。絲毫沒有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這表明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不足,尚未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的重要性。
(二)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設置尚未形成體系
目前,雖然各個院校基本上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但是對這類課程不夠重視。有的院校僅僅在臨近畢業的大三學生中開展,沒有三年完整的教學計劃;有的僅僅是舉辦一些較低層次的報告和講座;有的甚至連教材都沒有,只是依賴授課老師的經驗積累和搜集來的零星材料進行講授;還有的理論知識傳授過多,實踐環節過少等。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尚未形成體系。
(三)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集于一體的學科,這就決定了課程的授課老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當前大多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老師多為兼職的黨政干部、輔導員或是中途改行、跨學科、跨崗位的半路出家人員,他們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往往是照本宣科,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和動態變化等。所以,能夠在高職院校真正承擔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專業人才鳳毛麟角。
三、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一)培養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任務是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學校和老師采取多種方式宣傳教育,讓學生明確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不只是簡單地找一份工作,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貫穿于整個大學的學習階段,通過開設相關輔導和課程,不斷地發掘自我、不斷地認識自我,科學地確定人生目標,在此基礎上實施有效的行動,使個人職業發展取得最大成功。同時,學校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構建起穩定的知識結構體系,盡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實現個體利益最大化。
(二)構建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體系
學校要建立一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職業生涯規劃咨詢、職業生涯規劃活動等在內的有效體系。大一重在讓學生適應高校生活,認知專業知識,培養職業意識,制定學習目標,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大二時期,學生要進一步強化專業技能,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另外要思考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大三時期,重點對兩年來的職業規劃進行完善、落實。學校鼓勵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盡早適應從“學生”到“職工”的轉變,做好后續跟蹤和心理輔導工作。
(三)加強產教融合建設力度
推進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是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可見,我國已將產教融合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學校和企業之間可以通過“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產學研”等模式加強合作,既有利于企業獲得保障的人力資源供給,也有利于學校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學生也能夠通過企業崗位鍛煉,真正體會到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一是外部引進或兼職聘請企業中有較高學歷、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員。二是學校內部培養,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專業畢業的老師,可以安排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職后教育和利用暑期去企業進行相關實踐工作。同時學校可以建立導師制,適時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和答疑解惑,導師根據自己的經驗,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四、結語
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對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學生不能科學地進行職業選擇,勢必會影響他們的人生發展。因此,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對于高職學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秦佳.高職學生職業規劃體系的建立[J].管理錦囊,2017,10.
[2]周月友.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2.
[3]董力函.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的必要性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20.
[4]李運平.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2010.
[5]崔雪峰.淺談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J].學生管理,2015,7.
[6]劉丹.職業發展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