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用技術”作為一門新課,沒有現成的教法可以參考,作為一名通用技術課教師,我進行了多種教法的探索,現以一節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的案例來說明如何運用任務驅動教學。
關鍵詞:任務驅動;通用技術;創設情境;自主學習;協作學習
一、 通用技術課選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為了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國家進行了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在高中教學中開設了通用技術課,志在讓學生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其他學科的知識,利用通用技術的手段,實現創新,進行發明創造,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素養。作為一門新課,沒有現成的教法可以參考,作為一名通用技術課教師,我進行了多種教法的探索,其中“任務驅動”教學法我認為是比較適合通用技術這門課。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在教學前,將教學內容建構、分解成不同的任務,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教學進度,適時拋出問題,讓學生來閱讀課本自主探索、嘗試解決、共同探討、形成共識、教師點評來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而通用技術課又是與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以發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的一門課。有著明顯的任務性,在教學中更容易設置問題,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自主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通用技術課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方案的構思方法》
(一) 引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好,請大家看大屏幕(向學生展示一些設計精美的圖片),同學感覺是不是很美,那么設計師是如何實現的呢,復習設計的一般過程,回顧上節課同學們提交的發現和明確的問題,引出本課教學內容。
(二) 教學內容
(板書:§5.1方案的構思方法)
老師:(布置任務一:如果你買一個臺燈,你主要考慮臺燈的哪些因素?)
學生:6人為一組進行討論,由組長負責收集學生意見。
老師:(學生提出因素,老師板書,在書寫時刻意地將這些因素歸類為人、物、環境三個方面):造型、質地、價格、安全、美觀、亮度、色彩、可調節亮度調節……
適應環境、環境保護——環境
安全意識弱、處于生長發育期——人
造型(形狀獨特、美觀大方……)
功能(滿足基本功能、適當增加附加功能……)
材料(堅固耐用、性價比高……)——物
老師:我們剛才所做的就是對產品進行合理的設計分析,是在制定設計方案之前的關鍵一步,有助于設計少走彎路。對于這么的多的因素,我們分析這些因素,它們分別歸屬于:(學生:物、人和環境。)
老師:因此設計任何產品都應綜合考慮:(投影展示物、人、環境關系圖),進行設計分析,也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對于設計對象本身,我們必須了解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對產品本身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設計分析。對于臺燈它的部件主要有燈泡、支撐架、燈罩、開關和底座。
老師:我們在制作中,是不是把自己認為合適的、喜歡的零部件拿來組裝起來就能設計出一個好的作品?
學生:不是,還要考慮各個部件時間、各個因素之間是否協調。
老師:對,在進行產品設計分析時要從三要素著手,進行具體分析。設計分析時還應該注意料的選擇:
盡量就地取材,使用可再生資源;盡量使用標準件
作業布置
(布置任務二:對現有高中學生課桌行進改進設計)
(提示學生:人是高中生,使用環境是教室,要細致地考慮各個因素)
三、 “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效果評價
任務驅動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協作學習,學習效果明顯優越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了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然,任務驅動教學法也存在,任務管理需要教師跟進監督檢查,限制了教學對象的數量,無法顧及全體學生;需要教師做好任務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工作量巨大;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難以量化檢測等缺點。
四、 “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反思
我認為在通用技術教學的實際應用中,陳述性知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應該采用“講授法”直接告訴學生,例如《技術與設計I》中的第一章《技術及其性質》。而對于程序性知識則是關于“怎么做”的知識,適宜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更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使得這些知識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技能。例如《技術與設計I》第二章《設計的基礎》、第三章《怎樣進行設計》、第四章《設計的實現——制作》等。
參考文獻:
[1]吳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通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時代教育,2015(2).
[2]黃洪杰.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通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12)
作者簡介:
孫玉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