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門教學內容較廣,且知識點跨度較大、兼顧自然與社會兩大屬性的學科,高中地理知識對于學生來講,學習、掌握起來具有很大難度。傳統地理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認知發展需求。對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地理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積累更新穎、豐富的知識,其教師應重視鄉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引用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鄉土地理;實踐探究
一、 前言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鄉土地理素材的科學引用,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使其對所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與深刻印象,也能夠為學生實踐探究精神、創新思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愛國情懷培養創造良好條件。因此,為了將其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其教師應從不同角度來加強對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二、 科學利用網絡來豐富課堂資源
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通過引用豐富、開放,能夠全面適應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網絡資源來開展鄉土地理教學活動。且要充分考慮到,鄉土教學資源必須要堅持以本區域自然、經濟與文化為主題,在開展各項教學實踐活動的同時,構建能夠充分體現出地方特色的鄉土地理教學網絡,或者是相關教學資源數據庫。一方面,要突顯出鄉土地理網絡資源建設的針對性,如,鄉土區域的教學案例、鄉土歷史地理等內容,以此來為學生各項實踐探究活動的組織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增強鄉土地理網絡資源的研討性,基于這一平臺,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對問題的利與弊做出深入討論,不斷完善網絡資源。這樣不僅能夠為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資源,學生也能夠學習接觸到更新穎的地理知識,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 引用鄉土材料來開展案例教學
通過案例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不論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意識的進一步提升,還是授課環節與成果的不斷優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其教師應深入研究。在實際授課中,應盡可能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或是比較熟悉的案例。除了要體現出與相關地理知識、原理之間的密切聯系之外,其教師還要在加強鄉土材料充分收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授課需求給予更直觀、生動的加工設計,以此來將其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工業地域的形成”的相關內容時,就將學生帶到了城市邊緣的生態農業區,對其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進行實地考察等。這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不僅擁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時代特征,也能夠將教材上原本學生不理解,或者不熟悉的案例轉變成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內容。這樣不僅有助于加強實際生活與地理教學的有機整合,也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不斷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
四、 結合鄉土實際來開展情境教學
鄉土作為學生活動的重要空間,在地理課堂上,通過鄉土地理素材的引用,創設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思想情感共鳴的激發,引導更多學生將內心真實想法積極表達出來。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課外實地調查活動創造便利條件,更加直觀形象地接觸到豐富的鄉土地理材料。在課堂教學中,對于較為陌生的地理知識,為了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基于鄉土地理材料來進行案例、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對各類生活現象做出深入思考,尋找更科學、新穎且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方法。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城市化”的相關內容時,基于城市化這一歷史過程,學生理解把握起來具有一定難度。對此,該教師就收集了其城市的用地范圍、城市人口變化等方面的數據信息,通過對照不同年代的數據與圖片來讓學生對城市化的基本表現有更直觀的感受。然后,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真正走進城鄉結合部,開展實地考察活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對城市擴展有進一步了解。同時,在此過程中,把握各種契機來讓學生對城市化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做出深入思考。通過這種情景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學生不僅能夠輕松、高效地掌握城市化這一概念知識,其思維、探究能力也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拓展。對此,其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并在其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中給予不斷優化。
五、 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高中地理教學具有時空跨度大、教學內容較為開放的特征。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真正走進實際生活,從不同層面來關注自己生活的鄉土區域的文化、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并通過圍繞本地區每天天氣情況、風俗習慣,以及地形、準備等方面來組織觀察實踐、感受體驗等實踐活動來實現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恰當滲透。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探究積極性的激發,也能夠幫助其積累更新穎、豐富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準確、靈活地利用所學地理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六、 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培養出更多能夠全面適應時代高速發展的創造性人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其教師應突破傳統授課理念與模式的種種局限,科學引用鄉土地理素材來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進而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不斷增強,也能夠進一步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豐富授課內容,為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涂小林.關于“高中地理教學促進鄉土地理學習遷移策略研究”課題的問卷調查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20-21.
[2]諸葛恒.“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桂林地理鄉土資源開發與利用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4(15):180-182.
[3]黃漢陽,林少麗.結合鄉土地理案例 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果——以潮汕母親河韓江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86-87.
作者簡介:
吳勁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