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
摘要: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來說,在教學當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科能力方面存在短板。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開展課堂教學,這樣才能實現突破,破解這種教學難題。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學科能力;培養策略
近幾年來,力度不斷加大的教學改革,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如伺適應時代的發展,這是我們廣大教師需要認真掂量的一個話題。那么,對于我們道德與法治的教師而言,又該怎樣去面對這一挑戰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將國家關于高考以及中考的改革意見或精神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方向。為此,我們要加強對這些改革意見或精神的研究學習。筆者從對近幾年的高中考命題方向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發現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逐漸加大對學生學科能力的考查。所以,從這一點出發,筆者認為,我們當前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一定要重視這方面的教學研究和實踐。
一、打牢知識基礎,提升學生的內化力
對于道德和法治學科來說,要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首先,我們教師就一定要摒棄過去那種“提著書本就能來”的傳統封閉的做法。因為,這種做法往往只重視現成知識的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多是帶著學生去讀課本,去圈畫所謂的重點內容。畫完之后,往往教師還會向學生反復強調:這是考試必考的,一定要會背。顯然,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所做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圈畫知識點;而學生呢,主要也就是圈畫和記憶知識點。而從教師和學生的所做,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為課本知識而存在的。因此,這樣的課堂所培養的多是“書呆子”。而這樣的“書呆子”顯然是不能夠適應時代要求的。
所以,我們要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還必須從學生的能力培養上多下功夫。為此,我們要注重課堂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能只注重結果本身。從中不難理解,在教學活動當中,我們并不能忽略對于知識本身的學習。因為,學習知識對于學習的人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積累提高的過程。這里,我們無非是想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而讓學生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能力,提升學生內化力,更應是我們所努力追求的。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一課《中學時代》,教材設計了兩框內容。這兩框內容主要是從學生自我成長的角度,引導他們早日實現角色的轉變,進而引領他們坦然面對不斷擴展的生活所帶來的一些機遇、問題和挑戰。為此,教學中,筆者一方面結合教材安排,引導掌握一些知識點(比如如何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另外,就是安排相關的探究實踐活動,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主動地編織自己的人生夢想,從而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人生之路。顯然,像這樣的要求,靠學生去讀去背是不可能達到的。
二、強化歸納概括,提升學生的思維力
從平時學生的言談來看,特別是從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來看,多數學生的思考力嚴重不足。學生思考力的不足反映在方方面面。結合具體學科,比如說道德與法治學科,主要表現為學生抽取能力的嚴重欠缺。換種方式來說,是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P9待增強。我們知道,歸納概括能力是一個人思考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學生而言,如果他們能夠將異質事物的共性,或者同質事物的不同方面,通過一定的標準或者角度聯合起來,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學生的這種歸納概括能力就比較強。而歸納概括能力有了,學生學起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就會顯得較為輕松。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八課《探問生命》,這一課內容理論性比較強,而且非常抽象。讓七年級的學生討論這樣的內容所存在的難度自然不小。為此,筆者主要從方法上尋求突破一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去討論,設計活動調動學生讓他們去體驗。比如,針對“了解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培養感激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這一學習的重點,筆者就采用了上述的方法。首先,筆者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現實的一些材料作為切入點,設計有代表性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生與死進行深入的討論。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反思。而學生進行深刻反思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則表現為他們對教師所給的材料進行反復歸納和提煉的過程。顯然,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高效地達成三維目標,更能讓學生的這種概括能力得以提升。
三、注重思辨訓練,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時代的發展需要不同的人才,而培養創新人才,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的需要,也是學生個體發展所必需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需要我們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而學生這種潛能的激發,一般需要我們創造適切的探究活動。
另外,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筆者認為,我們要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等為突破口。這樣就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教學“生命的思考”這一內容,筆者就設計了一個“生命敬畏面面觀”活動。這樣的設計,主要就是通過對框題內容進行延伸,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感悟到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需要我們在貼合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相信,只要我們方向正確,方法得當,做到不拘泥于常規俗套,并且能夠真正潛下心來,就一定能夠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龍萍.試水拓展性課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6):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