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學校加強了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面臨較大的學業壓力,有時會需要體育課程幫助他們適當緩解學業壓力。由此可見,初中體育作為一門學生喜愛度較高的學科,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很高的。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相較而言,部分學生的集體意識較差,使得一些偏向于集體參與的體育活動在展開時受到一定的阻礙。本文針對在初中階段如何通過體育課程實現對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進行分析,促進學生集體意識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體育;集體意識;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4-0064-02
引言
為順應時代需求變化,教師應當轉變原有授課方式,加強對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升學壓力較大,體育教師對學生集體意識培養的重視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體育課的教學時間,使得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從集體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出發,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集體意識培養的手段進行分析,以期實現提高學生集體意識的目標。
一、融入運動員事跡,強化集體意識的宣傳
一般而言,體育項目除卻田徑類,其他項目大多需要兩人或多人協同進行。同時,在學生未來的工作中,也存在較多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任務,由此可見,初中階段加強對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想要實現對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體育教師應對集體意識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從而引導學生認知集體意識的重要性。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運動員事跡,也是加強集體意識宣傳的重要手段。具體的融入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播放視頻。體育教學活動發生在室內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相關賽事視頻,引導學生通過視頻討論運動員在哪些方面表現出了集體意識,讓學生真切了解到集體意識的重要性,認識到集體意識主要通過哪些方式來體現。二是口述的方式。在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表述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集體意識的具體表現形式以及重要性。相對而言,這對體育教師的表達能力以及知識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教學“球類運動基本技戰術的運用”時,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球類運動的基本技戰術,并以此為依據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其次,在教學中融入集體意識培養內容。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通過向學生播放籃球比賽視頻的方式,快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運動員在哪些方面體現出集體意識,讓學生對集體意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最后,組織學生進行打球活動,讓學生將感知到的集體意識運用到實際球類運動中,實現對集體意識的宣傳。
二、制訂規范化的計劃,提高集體意識的感知
教學計劃是教學活動順利展開的重要保障之一。針對教學計劃的制訂,體育教師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學生特點。體育教師制訂教學計劃時,首先應對班內學生的特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由于一位體育教師并不只是教授一個班級,對此,還應當結合不同階段的學生制訂出不一樣的教學計劃,使得教學計劃更好地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二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體育教師應當研讀教學材料,了解每節課的教學重點與方向,結合時代需求,將教學目標設置為對學生體育精神以及集體意識等的培養。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一般而言,體育是一門實踐更多的課程,對此,教師可結合教學需要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通過組織小組體育活動,讓學生感知到集體意識的重要性。
例如,教學“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基本技戰術的運用”時,教師應當制訂出適當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具體包括:一是教學目標。針對這一章節,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到“什么是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基本技戰術的運用”;落腳點在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二是教學流程的設計。課前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口述或是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直接了解什么是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課中實踐活動中,針對“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基本技戰術的運用”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采取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切實理解基本技戰術的運用。課尾總結時,體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表述自己進行小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的感受,以增強學生對集體意識的感受。
三、舉辦集體性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舉辦集體性活動是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的重要手段。現今,能夠用于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的活動較多。在課堂組織集體性活動,能夠讓學生感知到集體意識的重要性,以實現對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組織集體性活動時,體育教師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安全性。體育活動有時會產生一些肢體上的碰觸,對此,教師在組織集體性活動時,一定要明晰其安全性,維護學生的安全。二是困難度。為避免因集體活動過難,讓學生產生消極思想或爭議,組織集體活動時,體育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集體活動難度適中,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充分發揮集體活動的作用。
例如,教學“田徑類運動基本技術的運用”這一章節時,針對集體性活動的組織,體育教師可以選擇“多足跑”的活動,將班內學生按照身體素質、身高等進行分組,保證小組的實力平衡。之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的安全保護,用以保證學生在活動中的安全性。此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活動,通過讓學生感受到集體榮譽感的方式,促進學生集體意識的提高。小組活動結束之后,體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參加本次活動后的感受,以達到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的目標。
四、開展趣味性活動,實現體育教學的多樣化
現今,課堂上的體育活動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很難達到鞏固學生集體意識的目標。對此,體育教師可以適當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用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基準,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外活動中。組織課外集體活動時,要注意的事項與組織課內活動選擇須大致相同。但是相對而言,課外集體活動應當具有更強的趣味性,讓學生以最輕松的方式培養集體意識[1]。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選擇“跳大繩”“接力踢毽”“拔河”等活動作為課后趣味活動。組織“跳大繩”時,體育教師可以先選擇兩名在體能上較強的學生擔任甩大繩的角色,并對學生甩大繩的速度進行適當控制,必要時還可以對學生跳入的時間進行控制,盡可能避免安全問題的出現。此后,體育教師引導學生一個個地跳入其中,當活動因某一學生出現中斷時,應當進行適當引導,避免學生間發生不必要的沖突。同時,當問題出現時,體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集體角度出發,增強學生對集體意識的理解,并在活動中找出自己所擔任的角色,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最后,體育教師應當加強對活動時間的控制,避免拖慢其他教學進度。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逐漸成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集體意識及體育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對此,學校應當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為體育課程的展開提供重要保障。體育教師也應當加強對學生集體精神培養的重視,通過組織多種集體化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集體意識的提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郭小祥.初中體育教學中努力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J].中國農村教育,2019(29):37.
作者簡介:劉洪兵(1982.1—),男,江蘇射陽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