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求異思維,指的是思維具有廣闊性、發散性、遷移性,以擴散的狀態,來向著各個方向輻射。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需要關注小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有必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求異思維;培養策略
一個模型制作好后,依托機器的作用,就能生產出無數個一模一樣的產品。而培養人才與生產產品的意義不同,小學教育不是培養無數個一模一樣會套公式解決問題的學生,而是培養有獨立思維、個性特點,會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思維和解決問題的人才。沒有創新就沒有民族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而如果沒有求異思維,就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為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培養奠定基礎。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依托數學學科的特點與教學契機,創造條件和機會,關注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
一、 解題引導,培養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關鍵在于不固定某種方法與思路,而運用一些獨特、個性的方法、分析思路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或來看待事物、表現事物。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可以基于數學學科中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開放性題目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引導學生創新思考,進行個性化的問題分析。
如“雞兔同籠”問題分析時,一部分學生常運用假設猜想、列表的方法解決。其實,這兩種方法是最為基礎的方法,雖然會得出正確的結果,但是需要很多時間。當數據增大時,這兩種方法就會顯示出弊端。為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畫圖分析與思考,鼓勵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學生創新思考,設想出“假設法,假設全是雞,或假設全是兔”,“假設兔子只有2條腿,或假設雞有4條腿”,還有學生設想出“運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的學生將給出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出了算術的方法(腿數-2×頭),再除以2,就得出兔子的數量。還有的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好,運用了代數式的方法,涵蓋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思想。用A代表雞的數量,B代表兔子的數量,推理和計算,得出A和B的值即可。引導學生一題多解,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二、 引導質疑,發展求異思維
“異”即為不同,有區別。很多人這樣想,我不這樣想,這就是“異”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想法,或者對很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別人已得出的結論等,提出自己的想法、猜想和質疑,這就是求異思維。數學教學中,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多思考、多質疑,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問題的分析與探索,鼓勵學生不要人云亦云,任何事情和問題都要自己思考、經歷,運用自己的個性思維與方法,嘗試解決,這樣就能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如在學習“可能性”相關知識時,教師帶來了一個不透明的紙箱子,里面裝了1個紅球,9個籃球,給學生設計了任務“先抓到紅球的學生勝利”。先是“有放回的抓”,學生按次序,一個個抓,依次進行。教師提問:“誰獲勝的概率更大呢?”學生一致認為“有放回地抓球獲勝的概率應該一樣大”。這時候,教師更換了游戲規則“無放回地抓球”,也是每個人一次機會,2人一組,輪流來。這時候,學生開始爭論了,都想要先抓球。教師提示“其實,先抓后抓,獲勝的概率還是一樣大的。”學生不相信,認為“先抓的獲勝概率大”。于是,學生一起展開合作探究,解決這個問題,運用計算的方法,教師啟發學生推理和分析,發現無放回的抓球,先抓和后抓獲勝的機會,每個人仍然是一樣的。基于學生的實際經驗,引導學生產生與經驗相違背的質疑,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 對比探究,鞏固求異思維
將兩個事物、兩個知識點或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分析,事物的特點、知識點的要點、方法的運用思路,會呈現得更加清晰。這種思路下,為鞏固學生的求異思維,有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有必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探究。在對比分析中,創新思考、多角度思考與想象、聯想,掌握學習方法,鞏固求異思維。
如小學階段的幾何知識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很多單位。有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等。這些單位之間,看起來類似,而實質存在很大的區別。這些單位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基于這些單位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探究。探究的主題為“這些單位的區別和聯系”,引導學生從這些單位的性質、意義、表示方法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學生借助實際例子,一條直線、一個平面圖(長方形)、一個立體圖形,長度、面積、體積這三種單位,分別運用在上面。數形結合下,學生對這三種單位的異同點進行了分析與探究,認識到無數條線組成平面圖形,也可以說是線的移動形成了平面,而平面圖形的轉動組成了體。而這三種單位,分別表示距離、物體所占面積的大小、物體所占體積的大小。且用不同的單位表示方法,如長度中的米,面積中的平方米,體積中的立方米等。在對比探究中,學生發散思維,遷移延伸,對比分析,培養了求異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通過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啟迪、鼓舞與激勵,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創新思考、個性思考,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并嘗試分析不同方法產生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小結與反思,總結經驗與方法,即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奠定學生創造性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玉惠.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6(14):44.
[2]張世榮.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5(8):67.
作者簡介:
孫園園,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