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促使當前的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進行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本文從當前的案例教學法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其模式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的作用,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模式;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一、 引言
地理學科的教學意義在于促使學生對世界上的地理風貌與氣候環境的發展規律等內容進行了解,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自身的地理素養,增強其環境保護意識。尤其是在當前的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進行合理的創新,靈活應用當前的案例教學模式,從整體上提升教學水平。
二、 案例教學模式概述
案例教學法是當前新課程改革后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其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存在較大的不同。實質是利用實際的生活場景或者模擬當前的部分景物,引導學生將自身與案例相結合,并靈活利用當前的小組討論、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擴展自身的觀念,在學習過程中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從根本上提升其地理素養水平。同時,案例教學的形式較多,但其最根本的核心是案例。利用案例的真實性與匹配性,教師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多元化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方位發展。
三、 案例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重要習性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合理的案例教學可以有效地滿足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想,通過案例教學自身的優勢,幫助學生真實地了解當前的地理知識,將原本的“學會”轉變為“會學”,提升學習效率。在當前的新課改背景下,我國《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從整體上提升當前公民的地理素養。經濟全球化發展,促使當前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逐漸發生轉變。教師要培養以探究型與創新型人才為主,以滿足當前的人才需求。地理學科是當前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因此,靈活利用案例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從根本上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全身心地投入思維活動中,激發出探究的欲望。這可以為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型人才。
四、 案例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 以案例為基礎進行案例思維創新
高中地理學科自身屬于社會與自然相結合的學科,具有較為典型的特征。例如,其存在的案例自身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并且包含大量的圖像、數據以及文字等內容。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當前的案例進行合理地應用,促使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內容,提升教學效率。如,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授“人口儲量變化”知識內容時,可以根據知識的重點靈活利用當前的互聯網進行資料收集,將當前我國實際的人口數據變化作為案例進行講解,通過實際的數據促使學生明確地理解當前人口儲量的實際變化。同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應為學生準備合理的素材資料供學生進行參考與閱讀,并通過PPT、多媒體圖形展示等方式,將數據清晰直觀地進行展示,降低知識的難度,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對案例進行合理地優化與加工也是重點的內容,例如,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我國城市居民數量逐漸增加,導致其部分職業的人數逐漸發生改變,如,農民工數量問題,建筑工程數量的劇增,促使當前社會對于農民工數量要求增大。教師可以以此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讓其對社會結構的變化進行了解,明確經濟結構的組成。
(二) 合理創新課堂結構形式引導學生創新發展
實際上,案例教學模式與當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較為明顯的區別。傳統的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進行聽課,教學效率不高。當前的案例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狀態,將案例作為教學基礎,豐富課堂結構形式,引導學生創新發展,實現個性化成長。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并積極組織活動,通過不斷地調整,激發學生自身的自主性,讓其主動進行學習,提升自身的地理素養。例如,某教師在講解“森林的開發與保護”內容時,將國外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作為教學的案例,并進行合理地分析,促使學生明確其重要性,對于地球環境產生的影響,積極搜尋相關的資料,對于當前亞馬遜熱帶雨林存在的問題與現狀進行闡述,并引導學生通過現狀分析,總結其實際的內容。如,常見的亂砍濫伐、河流污染、河流堵塞等內容,教師要求學生描述自身的觀點與看法。
(三) 積極進行素材案例創新構建完善的平臺
對于地理教學來說,良好的教學案例可以促使當前的課堂教學氛圍發生改變,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枯燥性。教師通過增添課堂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通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來提升教學效率。現階段,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由于教學節奏較快,教師并沒有充足及的時間進行案例的查詢與制作。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進行素材案例累積,構建完善的平臺,并建立資料庫,充分發揮出資料的作用。例如,教師在講解當前的“海洋問題環境保護”知識時,通過案例使用平臺進行資料選擇,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并對常見的環境問題進行闡述,提升教學效果。
五、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受其自身的性質影響,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應用當前的案例教學模式,并不斷進行創新,針對學生自身的獨特性,進行針對性教學,引導學生理解當前各區域的實際地理結構,并對社會現狀、環境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等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自身的地理素養。
參考文獻:
[1]池杰,翁小蓉.“5E”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晝夜長短的變化”一節為例[J].時代教育,2017(24):100.
[2]羅奕,羅培,馮婷.案例教學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四川通川千口嶺省級地質公園為例[J].科教導刊(下旬),2017(6):149-150.
[3]劉隨新.高中地理教學中案例教學的實效性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7):81.
作者簡介:
胡桂花,安徽省天長市,安徽省天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