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重要的學習科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數字計算,還需要對相關的運算規律及數學思維進行學習。由于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差異,其學習效用也會有所不同。部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困難,這部分學生稱為學困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困生趕上學習進度,就需要對其進行轉化,提升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因素,對其轉化方法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方法
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是現代化教學的實際需求,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尋找學困生的形成因素,改善其存在的問題,提高其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學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學生的學習思維還比較抽象,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教師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時,需要對其制定不同的學習標準,使其從暫時落后轉化到與其他同學同步學習。
一、 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因素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其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家庭與學校因素的影響,導致其難以專心學習。就家庭因素來說,小孩自出生之后,就需要在家庭環境中成長,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于小孩有著深刻的影響,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氛圍等都會給小孩帶來較大的影響。一旦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小孩的成長特點,甚至違背了其人格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形成,就會使得小孩的身心發展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也受到這種影響。學校對于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學習場所,部分學校過于注重學生的表面分數,要求教師將其培養成優等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導致其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步伐,進而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學困生的形成還存在較大的個人因素,其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較差,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這些原因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難以得到優化,影響其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方法
(一) 關愛及尊重學困生
教師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過程中,需要對其付出關愛,還需要在其學習時表現出較大的尊重。部分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缺乏興趣,還對數學學習喪失信心,導致其數學成績較差,學習能力難以有質的提升。大多數學困生都存在自卑心理,在班級中容易受到教師的忽視。教師要對其進行轉化,就需要解決學生的自身問題。教師在對某一數學內容進行講解時,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聽課的同時受到教師正確的安排。教師要在日常生活及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對其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細心講解,還要具備較大的耐心。在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及消化時,教師還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時,教師不能表現出不耐煩,而是需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其循序漸進,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二)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由于缺乏學習興趣導致其學習能力較差,教師在轉化學困生時,就需要對其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教師可以利用趣味問答的方式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專注。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數學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理經常容易被發掘,表現出對某一事物或者現象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音頻或者視頻,展現與教學有關的圖片,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在開展《圖形的變化》這個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將不同的圖形用多媒體進行展示,使得學生能夠利用圖形開展學習。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圖形的旋轉、對稱等變化進行體現,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從根源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得學生可以跟隨教師的腳步學習。
(三) 聯合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于任何學生來說都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由于家庭原因導致其情緒不佳。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深遠,學校就可以聯合家庭教育,對學困生進行根本上的轉化。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走訪學生的家庭,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進行了解。其還需要了解學生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一旦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教師就需要與家庭進行協商,改變家庭教育方式,使得家庭教育偏向于生活化。教師需要讓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學生的生活著手,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信心。
(四) 發揮學生集體力量
學困生的形成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得比較明顯,特別是當其看到其他優等生變得越來越優秀時,就會產生脫離集體的想法。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發揮集體力量,讓學困生能夠得到轉化。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參加游戲,使其在游戲中培養同學情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將優等生與學困生均衡搭配,并且要求優等生對學困生進行幫助,使其能夠更加簡便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這種方式的教學能夠促進學困生培養其學習積極性,還能夠監督優等生發揮自我作用,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共同進步。在發揮集體力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優等生與學困生團結友愛,互相監督,讓學困生也發揮一定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促進同學之間的感情。
三、 結語
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這項教學任務的艱巨性,對復雜的教學結構進行簡化。不同的學困生其學習問題的根源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跟隨教師的步伐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要通過轉化教學提高學困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其綜合學習能力,讓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韋金玲.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2(5):34.
[2]戴麗麗.顯性教學:小學數學學困生實際轉化的有效途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3):162-163.
[3]楊達莉.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6):85-88.
[4]高敏.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困生成因及轉化措施[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6):114-115.
作者簡介:
周君,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天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