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促進知識的內化。本文以“金屬腐蝕與防護”為例,探索“翻轉課堂”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施方法和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化學實驗教學;教學設計;金屬腐蝕與防護
一、 “翻轉課堂”簡介
“翻轉課堂”或稱“顛倒課堂”,英文名為Flipped Classrooom或Invert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是一種隨著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建構主義理論和宏觀社會教育系統等理論不斷發展的新型教育理念。2007年林地高中的化學老師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開始使用自制的教學視頻上傳至網絡,為缺席的學生補課,教學效果良好,不久他們總結出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實施到實際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基本思路是利用信息技術,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傳授,課后內化”徹底翻轉,課前學生通過教學視頻、查閱資料和虛擬實驗等活動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的主要精力在于參與學生的討論,問題的解決,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上學生的主要精力是在理解記憶知識內容,動手參與實驗的時間與機會不多。在實驗活動時會發現各種實驗操作不當,對實驗過程的記憶模糊不清,實驗教學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進而引發相關知識的吸收內化效果不理想。“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為化學實驗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方向,在課前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以及實驗的預習,在課堂上動手操作實驗的時間就會更多,與同學交流的內容就更豐富,提出的問題能更切中要害,教師的指導更能貼合學生實際需求,同時也有利于課后的復習促進知識內化。
二、 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優化化學實驗教學的設計
“翻轉課堂”將知識的學習轉移至課前完成,知識的內化則移至課堂活動完成。學生和教師的角色都發生變化,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一) 課前資源
課前資源是教師布置給學生的課前自學資料,包括課本教材、教輔書籍、ppt課件、微課視頻、互相關聯的知識文檔、文獻論文資料、預設思考和配套練習、學習任務單等等,將學習資源整合打包,提前發給學生。根據學生的差異,分層次編制學習資源包,制定分配不同等級的學習任務,制作個性化學習資源包。資源包在課程實施前一周提供給學生,其中微視頻時間在十分鐘左右,預設的思考與練習數量和難易程度合理,確保自主學習時間與平時作業時間相當。
(二) 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是最重要的環節,為幫助學生高效完成自主學習,明確自主學習的目的和內容,教師應設計合理的“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包含資源索引、學習目標、思考問題、測試練習、學習反思等內容。依托學習任務單,深度學習資源包的內容,獲取自主學習效果,完成知識的第一次內化。
(三) 課堂協作交流
課堂活動是將知識內化的過程,教師從講臺上走入學生中間,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協作探究等活動,依據學情對課堂時間重新分配,縮短知識內容講解的時間,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動手實踐,分組討論,思考解決問題,在課堂互動中,給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模擬實驗,帶著問題動手實踐,發現疑惑可對照資源索引,“回看”相關資源或直接請教師解答,同時如果產生新的問題亦可與教師展開討論。通過各種的實驗記錄,協作活動,學習反思等完成知識的第二次內化。
(四) 課后評價反饋
“翻轉課堂”的評價更注重過程性評價,課前自主學習效果、課堂實踐情況、交流討論的表現、問題提出和解決方案等方面給出合理的定性和定量評價。通過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及時掌握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升“翻轉”效果。
三、 實施案例
應用“翻轉課堂”模式,以蘇教版《化學反應原理》專題一第三單元“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為例,實踐“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
(一) 教材及學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第二是“金屬的電化學防護”。重點是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掌握防止金屬腐蝕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學情分析
通過《化學反應原理》專題一第二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換”,學生已經掌握了電化學原理,具備對實驗原理、操作、現象的描述和評價的能力,且本單元的內容“金屬腐蝕”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對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也會有更大的熱情和興趣。
(二) 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資源準備
(1)準備資源包內容,提前一周發給學生。
紙質資料:①《化學反應原理》P25、②《必修2》P41資料卡、③學習任務單、④練習題。
電子文檔:①“金屬的電化學腐蝕”PPT課件、②《化學反應原理》教學參考書P39-P44掃描版。
視頻資料:①微課視頻、②析氫腐蝕動畫、③吸氧腐蝕動畫、④鋼鐵的腐蝕拓展資料視頻。
(2)學習任務單
學習任務單包含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家庭小實驗,適量練習和學習反饋。家庭小實驗活動方案如下:
準備材料:自封袋,鐵釘(無銹),食鹽,白醋,純凈水,指甲油。
實驗過程:按以下內容填充自封袋,并注意封口密封緊密。
①干燥的鐵釘
②鐵釘與純凈水
③涂抹指甲油的鐵釘與純凈水
④鐵釘與食鹽水
⑤涂抹指甲油的鐵釘與食鹽水
⑥鐵釘與白醋
⑥涂抹指甲油的鐵釘與白醋
2. 課前自主學習
(1)提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設置組長,組織學習,交流討論并總結。
(2)學生利用資源包里的紙質資料、電子文檔、視頻資料自學課程內容。
(3)解決思考問題并完成基礎練習。
(4)通過家庭小實驗觀察鐵腐蝕的過程,了解鋼鐵腐蝕的防護,完成實驗報告。
(5)通過小組內討論,使用聊天工具與教師溝通解決問題。
(6)課前完成學習任務單并上交,教師及時批閱,掌握學情。
3. 課堂活動
(1)導入新課。(5分鐘)
引入新課知識,以生活中常見的金屬腐蝕現象,以及課前學生的家庭小實驗,提出問題:鋼鐵為什么會生銹?產生這個現象的本質是什么呢?
(2)課前學習總結。(5分鐘)
解答學習任務單中提出的問題,評價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請一個小組的學生派代表,總結學習過程,說明問題解決情況,并提出實驗方案并說明通過該方案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3)自主探究。(30分鐘)
課前學生就做過家庭小實驗,因為條件所限“析氫”“吸氧”的效果可能不明顯,以學校實驗室資源為保障,學生提前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研判實驗的可行性與各小組充分溝通,準備好儀器藥品,強調實驗注意事項,讓學生自主探究。例如使用壓強傳感器,通過壓強的變化說明兩種不同的腐蝕形式,比較腐蝕快慢等形式,再如使用簡易電解池裝置,驗證外加電源的陰極保護法的可行性等,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與各個小組,通過交流、分析、總結,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實現知識的二次內化。
(4)課堂小結。(5分鐘)
總結知識,表揚與鼓勵實驗過程表現優異的小組和同學,也指出不足,最后布置作業。
四、 小結與展望
“翻轉課堂”實踐所帶來的是知識內化的優化,在新一代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背景下,各種課程制作軟件、各種硬件平臺推陳出新,在新技術支持下“翻轉課堂”變得切實可行。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具備傳統的教學能力,還需要解放思想轉變教學方法,更需要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和平臺的使用,如何讓“翻轉課堂”自然地應用到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潘慶紅.基于主題設計的“反轉”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13(11):41-46.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關中客.顛倒教室究竟顛倒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5):19.
[4]金陵.用“學習任務單”翻轉課堂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3):20.
[5]徐妲,鐘紹春,馬相春.基于翻轉課堂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及支撐系統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218(5):107-112.
[6]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4):65-68.
作者簡介:羅德,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