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柞銀
摘 要: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具體效率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行良好的引導,希望為關注此話題的人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初中教學 中華傳統文化 傳承
引 言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發展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結晶,囊括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道德傳承、民族精神等,而道德與法治是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學科,其傳統的道德理念教學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最為有效的傳承。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是人們的力量源泉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對文化知識的傳承,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精神追求的傳承,在傳承的民族精神中體現了我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能夠有效推動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法治意識、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民族精神,使得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學生的精神力量源泉。
(二)初中學生的素質培養
根據初中學生青春期階段性格、精神層面的不穩定特性,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承能夠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針對道德與法治知識較為淡薄、意志力較弱、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傳統文化對精神層面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學生各方面的完善發展。
(三)有益于學生的全面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知識可以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得到有效的整合,從道德與法治兩個層面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識,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與思想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可以利用道德與法治知識更好的處理生活中的事物,有益于學生的全面成長。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
(一)引用多樣化的傳統案例
教師應當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合理引用中華實力故事案例,提高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可行性與實踐性,通過中華傳統文化故事的講述與分享,豐富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認知,從道德、家庭、民俗、愛國等層面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意識。
1.道德文化的傳承
中華是禮儀之邦,古代的歷朝歷代中都有關于各項禮儀的記載,在現今的社會生活中,合理的禮儀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素質與素養,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最為經典的傳統案例為孔子、孟子、老子等道德思想教育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對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的影響,教師在道德與法制教育中以各位名人的事跡為例,如論語中故事的學習,培養學生謙虛好學、相互尊重、尊敬師長的道德品質,加強學生對生活中為人處世的思考,鼓勵學生學習禮儀文化、社交文化、修身文化等道德文化,提高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
2.家教文化的傳承
家庭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中國傳統文化知識中與家庭有關的故事講解給學生聽,培養學生形成家庭責任意識與自律意識,以及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例如憫農詩句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詩句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父母為家庭付出的努力與艱辛,讓學生體會家長的辛苦,鼓勵學生孝順父母、尊重父母、并依靠自身的力量為家庭做出一定的貢獻,促進學生家庭層面道德知識水平的提升。
3.民俗文化的傳承
中國土地較為遼闊,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了自身民俗文化的傳承,使得學生的民俗觀念與民族意識不夠強烈,不同的民俗具有不同的生活習俗與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文化的傳承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當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中民俗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民俗文化的興趣愛好,將民俗文化發揚光大。
4.法治精神的傳承
在中國古代許多的經典事跡中都體現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中國古典故事中包青天歷史人物的故事,主要講解其嚴格按照法律條例處理案件,鐵面無私的故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為學生講解傳統的法治經典故事,讓學生認識到法治知識在人們社會生活與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
(二)創設生活情境
為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更好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教師應當加強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充分體驗傳統文化知識指導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具有爭議的事件搬到課堂上進行討論,例如“扶不扶老人”這一問題,要求學生分成兩組,從道德與法治的層面進行探討與研究,最終兩組人員對該事件進行合理的討論,總結生活中扶不扶老人涉及到的尊老愛幼道德理念與身處扶起老人后受到的法治審判中等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對具有爭議的話題進行合理的引導,促進學生價值觀念的完善。
(三)教學活動的開展
為了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效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開展教學活動,例如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為制作新年賀卡、組織參與公益活動、關愛敬老院等社會活動的參與,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樂于助人、誠實友善、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與精神風貌,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與法治知識水平。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是人們的力量源泉、初中學生的素質培養、有益于學生的全面成長等重要意義,通過引用多樣化的傳統案例、創設生活情境、教學活動的開展等具體策略的實施,能夠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 葉夏練.創設“五味”調和教學情境,培育思品學科核心素養——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一課教學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6).
[2] 關開澄.傳承中華文化之本:觀漢字簡繁體,固文明根與魂——以“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為視角[J].漢字文化,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