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勇
摘要:當前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改革與新挑戰,進一步優化“大悅讀”教學途徑,“大悅讀”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師生應該大膽走出課室、走出課堂、走出課本,注重創新活動的有效形式與內容,在常規閱讀教學之中不斷優化悅讀環境、悅讀路徑、悅讀方式、悅讀質量,創新悅讀教學管理的經緯度、廣度、深度,走上有效悅讀教學創新之路。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大悅讀 ? 優化教學 ?實踐創新
一、語文“大悅讀”中優化悅讀教學實踐創新活動的理念、宗旨及要求
1.“大悅讀”的理念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最高宗旨,也是“大悅讀”的核心理念。《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建構者、開發者、開放者、參與者、引領者,讓悅讀成為師生的一種常態式的生活方式。
2.“大悅讀”的定義(界定)
即是一種借助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學校提供閱讀平臺,以教師推薦、引領學生讀整本的書,以學生全程主動參與、全員參與、有效參與的讀書活動,并讓人產生愉悅的有成功獲得感的閱讀方式。高中語文“大悅讀”著力于讀、寫、說,注重于讀、寫、說三者有機結合;其中閱讀寫作說話課,力求全程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有效參與,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悅讀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和諧、愉悅的學習平臺和具有彈性發揮的空間,并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大悅讀”的閱讀能力與閱讀宗旨
以“涵詠中外經典,蕩漾翰墨書香”,我閱讀,我充實,我快樂。我分享。提升其讀寫說的能力,博覽群書,厚積薄發,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提高人文素養。
二、語文“大悅讀”優化悅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多渠道地創新實施有效的舉措
(一)創設良好的“大悅讀”活動的悅讀氛圍,開通悅讀渠道,優化悅讀環境
1.學校為師生搭建閱讀平臺,充分儲備圖書,精心挑選各類圖書
做硬性要求并督促各高中學校按標準(高中50----60冊/生)總量配備各類圖書,配足給師生閱讀。并建立圖書大數據網絡閱讀平臺。對每個年級所有的卓越班、創新班的每個學生免費發放一部APPLE平板電腦,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課余時間主動去大量悅讀和查閱相關資料,學生受益匪淺。
2.為有源頭活水來,主動“走出去”,讓校園充滿翰墨書香
倡導并督促有條件的縣城四所高中學校建設開放式書吧,各個班級建立小圖書角,設置小書櫥,學校開放式書吧,開展“好書推薦”“新書排行榜”“走進經典”“我與名家名作的對話”“古詩朗讀者”“讀書摘抄”“名著讀后感”“閱讀手抄報”“閱讀者閱讀星級排行榜”“好書流動站”等悅讀分享活動,讓悅讀真正成為一種時尚,成為師生的一種習慣。
3.山積而高,澤積而長,積極“引進來”
栽梧桐引鳳凰、騰籠換鳥,由學校出面將縣新華書店分店引進到校園里面,讓師校園圖書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讓師生更方便閱讀或購買自己喜愛的各類圖書,這一創新之舉深受學生歡迎。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校園每一面墻壁飄蕩書香
每學期學校將師生作品進行展覽。如“格言欄”“成語苑”“詩歌園”“美文園地”“時評展覽”“習作大觀園”“閱讀分享”“讀后感集錦”“演講稿拾貝”“探究成果展”“小論文一角”等欄目,有效激發了學生閱讀熱情,讓學生全方位的感知讀書之樂、書香蕩漾的氛圍。
5.學生語文閱讀閱讀時間保障
各高中學校各年級語文課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由教務處和年級統一安排課程表,讓學生走進圖書館進行有序的閱讀,要求做讀書筆記或讀書札記,語文教師每周檢查一次,評出等級。各年級語文備課組按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科學合理地制定學生閱讀計劃和閱讀篇目的推薦,在此基礎上引導自主閱讀,檢查落實每月讀一本整本名著的讀書行動計劃,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文學專題探究。
(二)向師生推薦優秀書目,注重解決“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優化悅讀路徑
教育家哈德羅·泰勒說過“教師的責任就在于運用各種方法、手段,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可以活躍心靈以及充滿智慧與人類經驗環境中”,從2014年秋開始至今,我縣高中語文“大悅讀”活動,陰晴風雨中一路走來,由青澀逐漸邁向成熟,用量化標準來硬性衡量、評價、考核師生閱讀水準。高中生每學期推薦必讀書目5---8本書,寒暑假推薦閱讀必讀書目2本以上;教師可以分年級逐步推薦一些閱課外必讀、選讀書目,譬如高一年級:推薦必讀書目如《活著》《三國演義》《紅樓夢》《莫泊桑短篇小說選》《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等;推薦選讀讀書目如《唐詩選讀》《射雕英雄傳》《蘇東坡傳》《汪洋中的一條船》《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選》《傲慢與偏見》《村上春樹作品集》等;整本名著閱讀上,各語文備課組教師每學年必讀的教育教學專著或者文史哲、科學經典著作3本以上,每學期每個教師必須完成和展示5000字的親筆手寫的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并進行有獎評選活動,以此來推動人人閱讀的“大悅讀”活動,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扎實搞好常規閱讀,廣泛搭建“大悅讀”平臺,不斷創新悅讀方式、技巧
首先是閱讀不分課內、課外,創新閱讀經緯度。指的是以課堂閱讀教學為支點,帶動課外閱讀的學習,將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該以課堂閱讀教學為支點,參考教材編者提供的教學資源,用課內引領課外,啟發學生閱讀思維。其次是閱讀不分學科,創新閱讀的廣度。指的是閱讀內容要雜、要有開放性,不局限于本學科,其他知識都要涉獵。開放式閱讀,對于拓寬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不言而喻。這就要求師生博覽群書,不僅要讀本學科的小說、散文、傳記、新聞等,還要走進圖書館、利用自媒體讀一讀歷史、哲學、美學等社會科學讀物,甚至是自然科學讀本。在開放式閱讀過程中,能夠實現多種視界的融通,甚至產生新的視界;隨著閱讀的深入,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也就自然產生。再次是形成網絡式的聯動機制,創新閱讀管理深度:一是在在班級、語文課組、語文備課組方面,各個班級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大悅讀”活動;二在在學校方面,主要通過開展 “大悅讀”系列活動,激發師生的閱讀熱情和興趣,推動“大悅讀”系列活動健康有序有效、不斷向縱深持續開展;三在在縣教研室方面,主要是指導、督查各校開展“大悅讀”系列活動工作,實行既分工又合作,組織全縣性的師生閱讀與分享活動。
(四)雙管齊下,積極全方位、多渠道開展高中語文“課內大悅讀”活動,優化閱讀質與量
以課堂為基地,以圖書館、圖書角為主陣地,并有機延伸到課外。一是學校及語文科組、各年級語文備課組大力保障學生閱讀時間,并加強經費保障。保證晨讀(20分鐘)、午讀(20分鐘)或到圖書館靜心閱讀時間(一節課),集體誦讀以推薦書目和學校自編校本教材為主。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二是“一體雙翼”,雙管齊下,分年級開展“大悅讀”活動。分年級提出不同的“大悅讀”目標,如高一年級以閱讀習慣的養成和新課標要求的課外閱讀篇目任務為主,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寫作分享(說話)課能力提高,引導督促其加強整本書的閱讀等。三是教師的引領指導做到有的放矢。組織研究課、公開課活動切磋交流,每學期開學初安排各年級討論制定本學期教學訓練點,整理成文下發給每位語文老師。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集體學習交流,以此為依據制定本學期教學教研計劃,每學期定期召開語文大閱讀工作亮點交流會。
三、語文“大悅讀”中優化悅讀教學實踐創新活動的幾點思考
思考一:大悅讀中優化閱讀教學應注重“讀”開放性中“量”的積累。
“讀”的開放性,閱讀首先宜有“量”的積累,其次閱讀不分課內外,再次閱讀不分學科。
思考二:“大悅讀”教學中優化閱讀教學需力求 “寫” 開放性中“質”的飛躍。
“寫”的開放性,宜有“質”的飛躍。積累閱讀之后“寫”可以粗寫、細寫、精寫,形式與內容可以多樣化、個性化,有感而發、自由靈活,不必功利。
思考三:大悅讀中優化閱讀教學宜提升“說”開放性中“口才”的提升。
“說”的開放性,宜有“口才”的提升。或吟詠山川、或抒懷言志、或演說感悟、或闡發哲理、或提出質疑,浸潤其中,涵詠體味,發現、思考、判斷、表達,“說”應有學生自己的觀點,“情動于衷,不吐不快”。
思考四:大悅讀中優化閱讀教學宜側重于課外“大悅讀”活動的評價機制。
一是有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跟蹤檢查記錄;二是加強與寫作聯系;三是定期評選讀書能手。開放式“說”,“說”的過程就是一種文化、知識和情感的積累,就是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
“東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我閱讀,我充實,我快樂。高中語文“大悅讀”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師生應該大膽走出課室、走出課堂、走出課本,把語文閱讀課堂還給學生,在常規悅讀教學之中不斷優化閱讀環境、閱讀路徑、閱讀方式、閱讀閱讀質量,創新閱讀教學管理的經緯度、廣度、深度,走上有效的實踐創新之路,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 ?王春晶. 《為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開單” 》[C].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