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斌
[摘要]由于整個社會重智商輕情商,高校的情商教育也處于無規范狀態,體系規劃不科學。所以,目前大學生總體的情商水平低、自理素質堪憂。研究證明,大學生情商高成績更好、獲獎更多,而且后天的情商教育可以顯著提高情商指數。思想政治教育與情商教育的目標與價值基礎都是促進入的全面發展,因此,很有必要將情商教育融入思政課程里,利用兩個課程在內容上的契合性,并運用思政課課程靈活的教學方式,使其成為培養大學生情商的重要陣地。情商教育納入思政課的途徑:將情商教育納入思政課的教學計劃中;內容規范化,以戈爾曼情商理論為框架,從五個維度來設置課程;提高思政課教師自身情商素養;改革考核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情商;情商教育;思想政治課
情緒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又稱情感智力,簡稱情商,是用來衡量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情緒商數的概念由美國耶魯大學薩洛維(Salove)首次提出,屬于發展心理學范疇。主要是指一個人了解和管理自身的情緒和行為,以及認識、理解、疏導他人的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哈佛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的情緒;處理人際關系。”
有大量的研究證明,大學生情商對大學生學習成績、獲獎情況有顯著預測作用,情商高成績更好獲獎更多。而且調查證明,通過后天的教育可以提高情商指數,把不能控制情緒的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經過情商培訓后的企業員工顯著減少了人際沖突。而且在遇到挑戰時更能以積極的情緒去面對,最后使整個企業的績效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此,近年來情商培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大學生情商及情商教育的現狀
當今大學生的情商現狀:第一,大學生生理上處于青春期末期,心智尚未成熟,情感起伏較大,情緒控制能力差;第二,大學生成長在開放、富裕的年代,成長過程中道路平坦、經受挫折少,一旦在學業或人際關系遇到挫折時便顯露出焦慮、痛苦等情緒;第三,大學生部分是獨生子女,多個性張揚、特立獨行,習慣于被愛,很少感知他人情緒,缺乏責任心、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有學者對廣東兩所重點大學隨機抽取了353名三年級學生作為調研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最后得出的結論是:“總的來說大學生情商水平低、自理素質堪憂。綜合各項情商能力的數據可知,一方面,大學生由于較易產生情緒共鳴但出現負面情緒容易‘傳染;另一方面產生負面情緒后,學生自身的情緒管理能力和調節能力很差,同學間的情緒互助和安撫能力也很差。”情商指數的高低往往代表一個人的成熟度。情商低的人感性通常大于理性,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緒,放縱的情緒就會導致情感主體行為的失控,給自己的學業、事業、生活與他人造成傷害??梢娫趯W校開展對大學生的情商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多么刻不容緩。
當今高校情商教育的現狀:部分人重智商輕情商,從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到人職考試等都是考查智商狀況,成績決定一切。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的情商教育處于無規范狀態,體系規劃不科學,通常是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性地開展心理輔導講座或專家咨詢,臨時抱佛腳式的教育難以確保教育的實效性。師資力量不足,目前高校擔任情商教育的大部分是輔導員和德育老師,缺乏心理專業方面的專職教師,同時教學方式仍采用傳統講授力式,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目前高校的思政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品德、法律知識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對大學生本身情緒的了解、管理、自我激勵關注得還很不夠。這些都是思政課中十分重要但目前缺失的內容,少了這部分內容思政課顯然是不完整的??己诵问铰浜螅捎跅l件限制,思政課相關課程也是以考試為主,考試合格獲得相應的成績和學分,但學生的思想、言行、情商是否因課程而有所提高則沒有被考核到。
二、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6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边@就是要求思政教育要順應社會發展變革,抓住學生關切問題,解答學生疑惑,幫助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變化。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時代的新間題就是部分大學生情商水平低、自理能力差。同時,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情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同價值基礎,主旨都是要促進入的全面發展,本質上也是全面發展理論的延伸和發展。另外,單有高情商還不夠,還需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情商教育也需要思政教育來保駕護航。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有的思政課的基礎上,很有必要將情商教育融入進來,利用兩者之間在內容上的契合性,并運用思政課靈活的教學方法,使思政課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情商培養的重要陣地。
三、情商教育的途徑
(一)將情商教育納入思政課的教學計劃中
思政課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大學生全面發展,情商教育與其在內容和目標上有高度契合性和一致性。思政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法治觀,增強學生的人生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情商教育使人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其目的是要增強人的心理素質,最終達到智商和情商雙高。因此,兩者的目標是相通的,即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而且,情商教育的引入除了強調內心的自省之外,還為學習思政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心理學視角,讓這些知識進一步內化。所以應該把情商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中,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涯。
(二)情商教育的主要內容規范化
可以以戈爾曼的情商理論為框架,從了解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的情緒、處理人際關系五個維度來設置課程。第一,了解自身情緒。要牢牢掌握情緒的概念、分類、意義;通過專業軟件對個性、管理技能進行測試來引導學生正確了解自我勝格,學會分析當下所處環境,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清楚自身優勢與弱勢,學會預判何時、何地、何事自己會有何種情緒出現。了解自身情緒是管理情緒的前提,是情商的基礎。第二,管理自我情緒。通過情緒ABC理論、信息反映思緒冷靜梳理、WHWW(Wh,、How,What、Where)訓練來分析自己的行為,加深對自己的了解,教育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理性管理情緒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使學生懂得控制情緒對自己當前的學業和未來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提高管理自我情緒的自覺性和能力。第三,自我激勵。對激勵理論、馬斯洛需求理論、期望理論、目標設置理論、綜合激勵模式、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等理論進行學習,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正確行為動機,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動地將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第四,認知他人情緒。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共情”,能考慮他人感受和換位思考。通過觀察學習、角色扮演、移情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情緒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客觀地認知和正確識別他人的復雜情緒。認知他人情緒是連接自我情緒并能對它做出分析的關鍵,只有客觀解讀和運用情緒中的信息我們才能做出恰當的決策。第五,處理人際關系。通過共情訓練、心理交流分析法訓練、NLP簡快心理療法、情緒相對論、表達能力訓練等方式方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主動適應人際環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為自身發展奠定良好的人際基礎。
(三)提高思政課教師自身情商素養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了主導作用,教師首先必須掌握情商的核心知識和前沿問題,其次教師自身的情商素養對整個教學的影響也特別巨大。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管理自我情緒能力和自我激勵能力,教學互動中教師只有接納自己才能感染別人。教師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學習動力,要有意識地提高自身情商,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進一步去識別學生情緒并根據學生的情緒和反應來處理課堂中所發生各種問題。教師自身的情商在教學中既是對情商直接的示范,也是駕馭課堂能力的一種表現,同時還能夠使教學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考核機制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是對概念的掌握程度的考核,學生有無將知識內化無法從考試成績上體現,情商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要改變原有的考核機制,不能只有考試,還應該借助其他的測評工具。在國外很多大學的情商教育已經采用了各種情商測評工具,測評工具可以有效檢測到情商教育是否對學生起作用。我們可以從我國大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借鑒國外情商測評工具,努力開發出符合學校自身需要的優質的情商測量工具。
結語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學生的情商對于學習和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成績、人際交往以及工作表現。在思政課中加入情商教育有助于學生提高情商指數,提高控制情緒的能力,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學校要把情商教育納入思政課之中并貫穿于整個大學學習與生活,使情商教育內容規范化。
參考文獻:
[1][美]丹尼爾·戈爾曼.情商——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高一飛,張昆松.中國大學生情商“五力”調研及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3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