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
【摘要】“模板式、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模板為學習單元,針對職校以職業為導向的核心教育觀,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優化,進而,充分彰顯職校辦學特色,符合職校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和行業發展對人才述求的標準。本文,旨在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主,探析“模板化、一體化”教學理念在中職汽修專業的應用與研究。
【關鍵詞】汽修專業 模板式 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233-02
一、“模板式、一體化”教學優勢簡述
在汽修專業運用“模板式、一體化”的教學優勢,第一,提高操作技能訓練與專業實際相對應,增強銜接性的同時,也完成理論內容與實操內容的親密連接,達到理論知識與技藝經驗的同步化學習掌握。第二,提高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利于教師直觀、明確的掌握學生基本學習情況,加強分層教學的可操性。第三,理實結合性,有效轉化抽象教學內容變為直觀形象,促進學生主動性學習,提高中職學生的理解性,構建易學、易懂的學習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滲透自主性學習習慣的形成。
二、探析“模板式、一體化”應用汽修專業的教學實踐
1.汽修專業課程模板劃分簡述
在汽車維修與應用的課程中,科學合理劃分四大模板課程:發起機、底盤、電器和汽車新技術,同時,故障診斷與維修融合到四大模板中,不單獨開設維修或診斷課程教學。各模板按照不同的系統機構,在劃分若干子模板進行一體化教學,從理論、結構、診斷、維護的順序,進行不同的模板的一體化教與學。
2.善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
任課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依靠多媒體的直觀具象、具體動態畫面和增加教學信息量的課件,與教學內容相互鏈接,提高知識點的擴充與延伸,達到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牢固性的教學目的。同時,可視化的教學內容,耳目一新的教學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參與性,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逐步化轉變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態度改變。以此更好的符合汽修專業的教與學。
3.突破傳統教法,增強理實結合
“模板式、一體化”教學的應用,打破傳統的教學的理實銜接性差的現狀,在不同的汽修模板教學過程中,從機器的結構、診斷到維護的過程,加強知識結構性記憶,對各部件有相對整體化、系統性的學習與掌握,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深化該知識點與操作技藝的理解與內化。
例如,在汽修專業傳動系中主減速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要通過傳動系的需求切入教學課題,通過明確減速、增扭、改動傳遞方向的概念與作用后,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穿插到教學內容中,促進學生全面觀察、形象理解,做到理論知識充分掌握,然后,教師在進一步引導學生認知到“機械原理”的過程中,轉入到汽車機件稱號、作用的學習中,該環節教學教師要以實物逐步化解體的過程的示范教學,針對主要機件、稱號、結構、檢修步驟、相對應的技術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不同機件、稱號……,有具象化的認知,加強理實的連接性。再然后,在學生理論知識初步掌握后,教師督促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加強理論的認知準確性與內化性,同時,運用分組教學,提高學生間的相互帶動,實現“優幫差、互提高”的學習效果,在不同小組進行停止分解、檢驗、裝合和調整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適度的輔導學生和釋疑解惑,避免無效學習時間的產生,從而有效加深形象記憶,也更加準確的了解各機件的相互作用、概念、稱號等問題。最后,讓不同小組分享操作經驗與問題,教師統一掌握普遍化、代表性的問題,再一次進行統一化講解,在學習→實踐→反饋→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及時教化性與知識技能掌握的牢固性。
通過模板化設計,理實結合的教學過程,學生對汽車總體結構有相對全面性了解,優于傳統的碎片化知識點,為學生的知識加快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以此更好的服務實踐操作,加強操作技藝的快速構成。
4.教學過程中,突出汽車缺點診斷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汽車缺點診斷內容的教與學,不能從原理直接轉到維護上,忽視汽車缺點診斷的學習價值。例如,在學生掌握汽車結構原理與維修內容上,在實操環節,面對一臺有缺點的汽車,會造成無法判斷汽車的哪個部件出現問題,導致無從下手的操作現狀。
三、結語
“模板式、一體化”教學模式,一定要基于“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出發,才能避免教學模式的形式化結構挪用,形成僵硬化教學,實質性對職校學生的職業能力的發展,不具備較大現實性教育意義,也非常可能造成教學效果的高耗低效。因此,教學出發點一定是“教”是為了更好“學”的原則要求自己,通過教學實踐過程的不斷反饋、優化,從而創生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要,最大化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陳麗君.淺談如何提高中職汽車維修專業教學質量[J].科技經濟導刊,2018(28):173
[2]馬良永.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6步法實施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汽車維修,2018(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