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環境下,當代學生的知識獲取途徑有了很大變化,傳統的課堂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智慧課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智慧能力。本文通過概述智慧課堂的內涵和特點,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來分析互聯網環境下如何構建智慧課堂。
【關鍵詞】《綜合英語》 智慧課堂 互聯網環境
【基金項目】該論文是西京學院2017年教改規劃課題《基于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GH1710。
【中圖分類號】G434;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12-02
信息時代的到來,加速了我國教育的改革。傳統課堂中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不利于教學改革的推進,而且嚴重影響了新型人才的培養。智慧課堂是一個融合信息技術、現代教學和傳統教學優勢為一體的新型課堂,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提升。因此,探索智慧課堂的智造是每一個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智慧課堂概述
(一)智慧課堂的內涵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智慧課堂的產生與發展是學校教育聚焦于師生活動、聚焦于課堂、聚焦于教學的教學信息化發展必然結果[1]。從不同視角來看,智慧課堂有不同的含義,其中的“智慧”二字包括技術上的智能化與心理學意義上的有謀略、有見解這兩種不同層面的理解,所以我們可以從以下兩種視角來了解智慧課堂的概念。一種是從信息化視角出發,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智慧課堂就是指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富有智慧的教學環境,實現教學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另一種是從教育視角出發,智慧課堂就是以智慧為培養核心、塑造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開發學生智慧是智慧課堂的根本任務,智慧課堂不同于傳統課堂,不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智慧培養的過程。這兩種視角下對智慧課堂的理解和認識其實是緊密相連的,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智慧教學環境的過程,其本質也是推進傳統知識課堂到智慧課堂的轉型,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
(二)智慧課堂的核心特征
1.資源推動智能化
學習者在智慧課堂中能夠有形式多樣的豐富媒體資源,智慧課堂給學習者提供了網絡、語音、圖片、電子文檔、微課等多種學習資源,能夠根據學習者實際情況、個體差異,為學習者推送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資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滿足學習者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習者可以固強補弱,更科學的學習,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2]。
2.交流互動立體化
與傳統課堂相比,智慧課堂教學具有極強的互動性與靈活性,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通過多元化渠道更靈活、便捷的交流溝通,師生能夠在課外借助云端平臺隨時隨地進行互動和信息交流,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高效互動。
3.評價反饋及時化
教師在智慧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學習評價是動態的[3]。教學評價可以貫穿到課前預習測評、課堂診斷、課堂實時檢測、課堂及時反饋、作業檢測、課后跟蹤等全部教學過程中,達到動態、及時的教學評價,打開了教學評價體系重構的新局面,提高了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有效性。
4.教學決策數據化
構建、開展智慧課堂離不開學校信息技術平臺的建設和支撐。學校信息技術平臺能夠為智慧課堂提供動態數據的挖掘、收集、對比分析和歸納整合,將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和效果通過數據化的形式清晰呈現。讓教師的教學可以從單一依賴教學經驗中走出來,為教學提供客觀、科學的數據參考,教師能夠在精準的數據支持下更全面掌握學情,做出合理正確的教學決策,也可以根據數據調整、安排教學,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二、互聯網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可行性分析
(一)現實條件:智能互聯網技術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我國陸續頒布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個行動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提出了我國在發展中要充分發揮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帶來的積極引領作用[4]。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構建智慧課堂,以智慧教育為創新發展方向,是順應信息時代發展、推進我國教育教學創新改革的必然趨勢。智能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智慧課堂構建提供了充足的現實條件。
(二)理論依據:社會建構主義
勒克蔓和伯杰提出了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其主張學習主體雖然具有一定的知識建構能力,但是學習者的認識并不是在封閉的個體認識系統中自己形成的,而是在外部社會文化、環境清靜的作用和深刻影響下形成的,是在與他人相互影響作用中形成的知識建構?!蹲罱l展區理論》是維果斯基以《認知發展階段論》為理論基礎提出的,最新發展區理論提出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同伴的相互影響,另一方面是專家和教師的指導。在構建《綜合英語》課程的智慧課堂中,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提供了重要指導方向和作用[5]。
三、互聯網環境下的《綜合英語》智慧課堂及智造
(一)互聯網環境下的《綜合英語》智慧課堂含義
高等學校教育中《綜合英語》是英語專業學生專業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英語的讀、寫、聽、說技能為教學重點。而《綜合英語》的智慧課堂就是指教師將課程內容與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智慧教室為平臺,以互動、啟智為教學特點,以全面培養學生思辨、創新、語言智慧,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的課堂。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綜合英語》智慧課堂的智造途徑
1.構建智慧實訓基地,提升學生智慧能力
相對于虛擬的學習場景,真實情境更能夠促進學生智慧開發,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在真實情境中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創造潛能和行為能力,豐富學生社會實踐經驗。因此,想要構建《綜合英語》的智慧課堂,就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智慧教室系統,構建無縫對接的學習環境,拓展智慧實訓基地。讓學生可以在智慧教室中不但學習英語理論知識,而且利用智課堂實現真實情境再現學習。課下,利用智課堂實現知識的鞏固和提升,真正將所學知識轉化到實踐能力上[6]。
例如,在現代大學英語精讀1第三單元“Message of the Land”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地理解課文主題,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智課堂給學生發布和本節課相關的微課資源并附上討論題目。讓學生通過手機觀看微課視頻,了解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并進行信息處理和加工。這一過程就是構建智慧實訓基地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處理信息及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智慧能力。
2.借助互聯網、智課堂,拓展智慧學習資源
高校英語教師要明確《綜合英語》智慧課堂是以智慧學習空間為拓展、以智慧教室為平臺。智慧學習空間實際上是實體課堂教學在虛擬網絡空間里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在智能互聯網環境中的便利學習空間,也是《綜合英語》智慧教育的第二課堂。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要引導學生充分借助互聯網、智課堂、拓展學生學習資源,走出教材局限。如利用手機下載VOA,英語趣配音,百詞斬等軟件進行在線學習;教師也要不斷更新教學資源,時時為學生提供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手機這一智慧學習助手在《綜合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3.創新教學內容和模式,挖掘學生智慧潛能
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實現自己和學生角色的轉換,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中心和主體,自己是學生知識建構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不再只重視對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而是重視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要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借助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現代教學和傳統教學,靈活運用報告型、辯論型、講授型、研討型、探究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互動性,挖掘學生智慧潛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現代大學英語精讀1第一單元“Half a Day”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智課堂來培養學生智慧潛能。教師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提前將自己的課件、微課及相關教學資源上傳到智課堂里,學生在課前通過手機在智課堂里隨時進行在線學習、在線討論。到上課時間,教師可以根據提前發布的學習內容設置問題供學生討論,或者將本節需要學習的重點詞匯band,convince,daze,exert,intricate,observe,overlook,revolve,startle,vary投影到
智慧教室的白板上,教師可以給出一個故事開頭,然后要求學生用白板上所給詞匯中的6個詞匯去接續故事,在這個過程中看誰的故事接續有邏輯、有內涵且語言表達流利。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點評。在接續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不但掌握了所學的詞匯,而且學生在彼此思想和觀念的交流碰撞中拓展了思維,培養了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學生對課文中父子情感交流,父子之間的親情理解也更深刻,對課文詞匯、語法的運用更加準確靈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環境下,推進《綜合英語》智慧課堂智造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促進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教師要積極構建智慧課堂,提升學生智慧能力,借助互聯網,拓展智慧學習資源,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挖掘學生智慧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軍.智慧課堂:“互聯網+”時代未來學校課堂發展新路向[J].中國電化教育,2017(7):14-19.
[2]段賢勇,張新建,牛莉, 等.基于“互聯網+教育”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8(17):115-116.
[3]羅萬麗,王蕊.“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設計的原則及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8(26):5-8.
[4]尹立坤.“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課堂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物理教師,2017(11):68-70,73.
作者簡介:
張小花(1974.09-)女,陜西安康人,西京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