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標,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活躍高中數學課堂氛圍。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創造性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高中數學;培養策略
高中數學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有不少問題,比如,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不多,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在課堂上一味地讓學生沉浸于題海戰術中,這不利于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若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進一步進行思考探究。
一、合理利用分層教學,關注學生個性成長
高中數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升奠定基礎。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學習基礎,并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經驗后,教師在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能夠全面促進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合理設計不同數學教學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當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方法之后,針對學生不同的數學學習水平制定出不同的數學教學目標,促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提升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結合這一教學策略,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有效使用分層教學策略,在引導優秀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的同時,也應保證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合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終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集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熟悉基礎知識,之后通過分層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逐步掌握集合的相關知識點,對于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讓其適當地做一些拔高的題目,對于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
二、促進學生分工合作,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依然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經常會考慮不周全,導致數學學習效率不高。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同時也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一味地灌輸教師的解題理念,應該讓學生在掌握一定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溝通與交流,進一步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策略,通過分工合作,讓學生在小組中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并通過有效的討論得到最終結果,同時,此方法也能為數學課堂營造和諧的氛圍,全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空間幾何體”的教學過程中,班級中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容易失去信心,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并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加深對空間幾何圖形的認識與理解,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調整數學教學結構,巧用互換體驗教學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發揮引導作用,之后,教師應適當地“退出”課堂,這樣學生才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小老師,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同時,由于學生本身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能力不夠,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進一步引導,避免出現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情況。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統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地給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應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數學學習經驗,自己進行總結與思考,當教師講解完統計的相關數學知識后,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與擴展,比如變量間的相關關系等,學生在進行統計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這時,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基礎上,只有學生具備了數學創新性思維能力,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最終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郎秀磊.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8(34)
[2]楊興.多維度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數學,2018(23)
(重慶市長壽實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