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偉
【摘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緊跟教育發展方向,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己任,同時在歷史教學中不斷加入新的知識,使學生建立歷史知識體系,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斷吸取歷史經驗和教訓,從歷史的角度辯證的看待問題,所以,本文重點概述了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
【關鍵詞】高中歷史 歷史教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68-02
一、概述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的。具體到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已有專家對其進行了具體的定義,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等方面。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雖然提出來了,但是具體到高中歷史教學中,該如何去體現和實踐,還是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和嘗試。而在當前在全國高考新課標卷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也要以歷史核心素養引領高考復習,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的措施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下,高中歷史教學主要是注重最后的學習結果和學生成績的提高,忽略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全面發展觀,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老師要與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加深師生之間的了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二)合作探究
在結合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實施合作探究;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合作探究”模式充分利用,充分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探究情境,讓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和彼此間的相互交流等方式,進一步獲得歷史知識以及技能和價值觀等,對學生核心素養積極培養。比如:教師對“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教學過程中,應該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實施合作研究。主要步驟為:首先讓學生結合本節課的核心問題,分組制定相應計劃,保證分工明確;其次各個小組通過搜集和經濟全球化有關的材料,對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有效的整理和辨析,各個小組之間可以相互討論和分析,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本組所探究的報告進行撰寫,組織班級交流會,說出本組研究的成果,積極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幫助解決其他小組提出的疑問,之后還要做好相應的修改和完善。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培養學生搜集歷史實證意識;同時結合小組之間的分工以及合作,特別是不斷探究和分析研究成果,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三)傳授和教導學生合理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導學生學習和認知歷史規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遞進式地學習運用歷史研究方法,使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簡而言之,教師在基于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著眼于培養學生獨立判斷和邏輯分析能力,以達到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主學校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分組討論和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動討論與交流,最后解決問題。
(五)正確使用教材增強學生的歷史感,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歷史材料已日益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材料教學也因而成為倍受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有學者甚至認為“材料教學已成為21世紀中學歷史教學的發展趨勢”。而現有的課程資源——教材就是很好的材料,現行高中歷史教材材料圖文并重、非常豐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材料,精心設計一些高質量的、富有啟發性、規律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地理解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內容,增強學生的歷史感,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總結
總而言之,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掌握知識的程度等,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更好地貫徹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除此之外,教師也要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為轉變教學方法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J].華夏教師. 2018(16)
[2]崔江濤.淺析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的激發[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14)
[3]謝豐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