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鋒
【摘要】國學經典對于弘揚我國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學生思想文化修養以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方面都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對于語文學科相關教學的促進更加直接有效。在廣泛的經典誦讀中學生能夠大量積累知識,從而能夠更加靈活地掌握語文學習的方式方法,對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大有裨益?;诖耍疚木腿绾翁岣呓處熯\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來進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實踐展開探討,以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語文學科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經典誦讀對小學生發展的作用
(一)經典誦讀,可以明顯、快速地增加識字量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年幼孩童中推廣誦讀《千字文》《三字經》等經典,可以迅速、有效地增加識字量。
(二)經典誦讀,能顯著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
小學時段是孩童記憶的黃金時期,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著名的“用進廢退”理論顯示,如果不予開發利用,記憶潛能就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天天蛻化。反之,如果有效地開 發,就會發現其潛能極其豐富。《三字經》《弟子規》《大學》等大人都不一定能讀通的內容,孩童幼年階段極有可能不求甚解,但沒關系,只要不用多長時間就能夠熟讀成誦,隨著將來成長后閱歷的不斷增長,慢慢領會其中的真意。記憶力的提高,還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激發孩童對背誦產生越來越濃的興趣。
(三)經典誦讀,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養
如今,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終日醉心于網絡游戲、手機游戲,不但注意力渙散,還不同程度地產生好逸惡勞、浮躁自私、思維膚淺、為人冷漠等弊端。推廣經典誦讀,使孩子從電子屏幕前重新回歸經典,不但可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識素養,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道德修養的加強和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特別是一些兒童版的文學名著更是成了孩子們的搶手貨。當孩童們對《論語》《老子》中的名句倒背如流,還能夠活用于各自習作之中時,足見這些來自經典的養分已經被充分吸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經典誦讀教學的認識不全面
經典誦讀教學是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并依據特定教材進行經典誦讀的教學實踐活動。其中,“經典”和“誦讀”是兩個獨立的概念?!敖浀洹保缚勺鳛榈浞兜娜寮視?,現指古代文化典籍著作。
經典不應僅簡單理解為塑造了眾多鮮活人物形象的“四大名著”和少年兒童耳熟能詳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也不僅局限于《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禮記》等經書典籍,還更應該囊括國學涵養極高的《古文觀止》《夢溪筆談》《說文解字》《文心雕龍》《詩品》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其他經典篇目。
“誦讀”就是有效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對經典著作誦讀涵泳、浸潤其中,并在這個廣泛積累的過程中汲取養分、錘煉語感,最終實現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經典誦讀的含義和目的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缺乏專業的師資配備
小學語文通常對于誦讀教學多采取讓自己學校的語文教師或者班主任教師負責。由于這些教師不是專職研究,通常都沒有經受過相關知識以及相關技能的培訓,大部分兼任教師都是根據自己相關閱讀書籍或者網上搜索相關知識來學習了解,勢必難以提升經典誦讀教學技能。另外,加之學校對這方面的相關集體研討、講座和報告等活動很少開展,造成學校教師對于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整體素養難以提高。
(三)經典誦讀教學的教材呈現方式單一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教材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部分是教師自主開發編制成校本教材,另一部分則是到書店選擇某一版本的書籍作為教材。筆者登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網站查閱,找不到明確的經典誦讀教材,可見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缺少甚至是沒有統一完善的教材。一些教師表示,他們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自己上網查閱資料或者尋找教學材料;另一些教師則是在日常教學或閱讀中偶然發現適合學生誦讀的材料和書籍,將那些自己認為好的經典篇目作為經典誦讀的授課材料,比如一首詩,或者一則寓言故事等等。教材缺乏系統性編排,導致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有些甚至沒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現實生活層面去思考,只是簡單地堆砌古人的思想結晶,這就會使經典誦讀教學失去原本的意義和價值。
三、提升經典誦讀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師對經典誦讀教學的認識
首先,學校應該組織人員編排經典誦讀相關課程,對教師進行系統性培訓,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提升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其次,各學段可進行集體研討或請經驗豐富的教師開展座談會,互相交流在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方法,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再次,學??梢灾概山處熐巴鶎⒄b讀活動開展得好的學校進行考察和觀摩,深化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最后,可以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聆聽蔣勛、曾仕強等名家學者對經典國學的獨特解讀。筆者認 為,《蔣勛細說紅樓》《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等系列有聲讀物就可以作為教師職業之外提升自我素養的很好的補充。
(二)采用多種多樣的誦讀方式
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睂τ诮浀湓娢膩碚f,讀是領會其深刻內涵的最科學、有效的途徑。對于經典誦讀,在具體教學中可以運用范讀、自讀、對讀、賽讀、齊讀、聽讀、配樂讀、打卡讀等多種充滿個性化的誦讀方法。
范讀,指示范性的朗讀,是常用方式。最開始可以由老師來范讀,然后可選擇一些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為其他同學范讀。范讀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詩文中的正確字音,感受文言詩歌的獨特氣韻,體會經典詩文的音韻之美。
自讀和齊讀。自讀時可以邊讀邊思考,用自己喜歡的節奏和方式讀,享受與古人對話的愜意與自在;齊讀比較適合晨讀時進行,全班孩子高聲誦讀、反復吟詠,在瑯瑯書聲中感受經典文化之美。
配樂讀。經典詩文中很多都描寫了非常獨特的意境或者抒發了強烈的感情,選擇合適的音樂在學生充分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配樂讀,能更好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經典詩文的意境中去。
打卡讀。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少適合家校溝通的學習軟件走入大家視線。筆者在本班借助“曉黑板”學習軟件,發布“90天養成誦讀好習慣”的家庭作業,每位孩子自由安排課余時間,保證每天誦讀一篇經典美文并將音頻或者視頻上傳到打卡界面。孩子們每天先練習自己喜歡的篇章,再繪聲繪色地動情誦讀,小伙伴之間也可以隨時欣賞對方的誦讀作品并留言,進行鼓勵點贊等互動。這樣的每日打卡其實就是激發誦讀興趣、鍛煉誦讀能力、培養誦讀好習慣的絕佳方法。
聽讀。近年來,媒體人士對國學經典的推廣也越來越重視,筆者所在的福州市就有這樣濃厚的氛圍,福州新聞廣播、福州左海之聲電臺就紛紛推出了《經典之聲》《曉月唱詩經》等推廣經典的好節目,節目精心編排,有電臺專業主持人的范讀,有專家深入淺出的解讀,還有動聽的配曲演唱,時長在5—10分鐘,適合學生上放學途中傾聽。筆者除了引導學生多聽相關節目,還鼓勵學生在“喜馬拉雅”等有聲讀物平臺上有針對性地搜索收聽,既防止用眼疲勞也能高效利用時間,還能為感受經典開發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來源。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經典誦讀活動
不僅從學校層面可以開展全校性的群體誦讀,在班集體內部也可以靈活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本學期開學初,筆者在所執教班級組織“古詩開門考”,意在對暑假期間學生自由誦讀積累的水平做一個檢測。10月份,筆者借助《中國詩詞大會》福州市筆試選拔的契機,掀起新一輪積累古詩、誦讀古詩的熱潮。課間時分,學生們在教室內自由組隊,即興圍繞某個關鍵字進行“飛花令”賽詩,每每競爭到白熱化階段,賽者佳句迭出、應對自如,觀者掌聲雷動、大呼過癮。如此氛圍,何愁經典誦讀不能扎實有效開展?
得益于這些活動的長期化、規范化、多樣化開展,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學生在誦讀中積累的詩句與國學知識反哺到語文學習中,在經典著作中領悟的待人接物的道理潤澤在個人的舉止言行中,收效明顯,取得了德育與教學的雙豐收。
(四)重視與家庭的合作
“親子誦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閱讀方式,它不僅能提高孩子誦讀的積極性,也是家長監督檢查學習過程的重要手段。筆者所執教的四年(7)班就于2017年元旦舉行“班級親子誦 ? ?讀”活動時,邀請一些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此時,家長作為孩子的學習伙伴進一步增加了孩子誦讀經典的興趣和動力。有了家長的參與,孩子不會的家長可以進行補充,孩子已經融會貫通的,可以通過與家長的表演互動展示出來,真正落實到行動,知行合一。讀經典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文學修養,使其對最基本的習慣養成、禮貌禮儀規范和行為舉止等各方面的教養有了感性認識,在讀中學灑掃應對、待人接物,學大格局、大志向,更增進了親子關系。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實效性,讓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浸潤學生的心田,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積淀為學生的文化心理品格。
參考文獻
[1]張春紅.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5(24).
[2]楊傳海.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普童話,2015(1).
[3]張虹.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考試周刊,2015(48).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