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賢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敦煌文化更是其中翹楚,將兩者引進校園,對于促進師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的內涵出發,分析了在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的了解和學習中提升師生人文素養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敦煌文化;人文素養;實踐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璀璨文化,以“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就是當代年輕人需要傳承的精髓。正是看到了傳統文化對青年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積極影響,近年來國內外都掀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國學熱”,這股熱潮也走進了中小學校園,正好滿足了現代教育對于提升師生人文素養的需要,也確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其具體實踐分析如下:
一、解讀內涵,為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走進校園“奠基”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之魂,它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結合老莊道德學說、法家、墨家等多種理論,形成了一個兼收并蓄、和諧包容的思想體系,其道德準則和思想精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一直到今天。具體來說,大概有四點:(1)尊重生命。儒家學說中的“仁”,大家都認同的“人命關天”,都是出于對生命的尊重和重視;(2)重義輕利。重情重義、以民為本、大同世界,都是對高水準情感道德的要求;(3)仁愛誠信。人性本善,人人心中都有愛,對人有愛、對世界有愛、對自然有愛,恪守誠信;(4)修身養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既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人格養成,又要有敢于擔當的魄力,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
(二)敦煌文化的內涵
敦煌文化以其無與倫比的深厚人文內涵享譽海內外,它是多種文化、文獻、藝術的集合地,是思想融匯、智慧碰撞的殿堂,是蘊藏豐富的文化寶庫。敦煌文化中記載著大量的歷史知識、文化知識和科學藝術知識,既龐雜又豐富;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在此交相輝映、閃閃發光。敦煌文化影響了中華文化千百年,將其引進校園,能對青少年學生人文素養產生積極影響。
二、營造氛圍,為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走進校園“造勢”
眾所周知,一個人所處的文化環境對其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質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將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引進校園,讓學生在這樣積極、正能量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潛移默化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自然能夠形成較高的人文素養。在校園中營造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氛圍的具體途徑有:一是讓文化“上”校墻。校墻是眾人走進校園第一眼看到的地方,是學校的“第一張名片”,也是打造書香校園的重要一環。在校園的墻壁上,可以畫上生動形象、主題突出的故事圖片,如“孔融讓梨”“緹縈救父”“聞雞起舞”等,簡單明了、意義深刻,讓學生從踏進校園開始就接受道德修養的教育。二是借助臺階展示優秀文化。教學樓的臺階是學生每天都要走過好幾遍的地方,雖然不起眼,但若利用得當,則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我校就在教學樓臺階上張貼了一些淺顯易懂的古典名言,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等,讓學生在行走間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三是依托樓道和教室集中展示。樓道和教室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在樓道的墻壁和教室的墻壁、后黑板上集中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如將莫高窟中的壁畫“九色鹿本生”簡單臨摹出來,既可以讓學生在道德上譴責負義和貪心,也能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
三、形成機制,為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走進校園“護航”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制度的“護航”,只有落實到位并形成長效機制,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在校園內“落地生根”。為此,可以制定“日讀周誦、月展期考”的長效機制:(1)日讀。利用中午到校后、上課前的5分鐘時間進行文學經典誦讀,從《三字經》《弟子規》開始,逐步過渡到《笠翁對韻》《增廣賢文》,再到《大學》《論語》《詩經》,體味其中韻味,涵養自身性情,在誦讀中實現人格之養成;(2)周誦。每周特地安排一節集體誦讀課,開展形式多樣的經典誦讀活動。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競賽或接龍的方式輪流誦讀,或是一人領讀、大家跟讀,或是男生、女生交叉讀,用不斷變化的誦讀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陶冶情操;(3)月展。組織學生每個月在班級內進行一次“經典誦讀”的展示活動,即將自己在本月內做的讀書筆記、手抄報、讀后感、背誦量等一一展示給同學們,間或說一說自己的體會,與同學交流、分享,在思維碰撞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4)期考。即在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由學校組織統一考試,內容包括國學經典和敦煌文化,并將考試成績算作學科綜合評價的一部分,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的重視度,進而將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四、打造平臺,為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走進校園“吶喊”
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在校園中發揮作用需要一個好的平臺,這個平臺就落實在教師的教學工作中。首先,教師要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在師生人文素養提高中的促進作用,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在備課時和平時學習中有所側重,提前做好準備。其次,教師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內容,要為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走進校園“助威吶喊”。如語文教師要負責兩方面內容:一是給學生講解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中不好理解的古文部分,做好科學的講解計劃,或是早自習,或是活動課,在恰當的時間進行詳細講解;二是做好“期考”的相關工作,在出題、考試、幫助學生備考等方面下功夫。班主任主要負責的是日常學習,像是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日讀”、每周組織一次的“周誦”以及每月進行一次的“月展”。其他各個學科的任課教師則要定期編纂一些傳統文化小知識、微講座,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班級QQ群內發送,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再次,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聽講座、參加培訓活動,研修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使自己具備深厚的文化修養并不斷更新,成為滿滿當當的“一桶水”,帶給學生更多的“文化盛宴”。
五、拓展活動,為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走進校園“發力”
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走進校園的具體途徑。為此,教師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抓住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的灌輸:一是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汲取文化營養,多讀書、多接觸、多品味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多感悟敦煌文化中的藝術閃光點,在閱讀中升華情感、提升修養;二是以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多種課外活 動,比如在校園里舉辦“經典詠流傳”的經典歌曲演唱比賽,引導學生用現代音樂形式演繹經典文化,提高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這樣的活動還有“經典文化”演講比賽、講故事大賽、辯論賽等;三是以敦煌文化為主題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或是請專業人員演示、指導,或是組織相關興趣小組,講一講關于敦煌歷史、敦煌壁畫的故事,跳一跳敦煌飛天舞、唱一唱敦煌曲子戲、看一看敦煌的剪紙和雕塑等,讓精彩的敦煌文化在學生心里生根發芽,伴隨著學生人格修養的提高長成參天大樹,在每一縷脈絡中都流淌著愛和高尚,在親近、傳承中錘煉道德品質、提高人文素養。
六、結語
總之,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好似一把鑰匙,拿好它,就能打開中華五千年歷史的金色大門,就能觸摸到華夏文明之根。因而,教師要從內涵、氛圍、機制、平臺和活動中不斷探索,引導學生流連于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中,蕩滌心靈、開闊視野,為提升人文素養、促進終身發展增添助力!
參考文獻
[1]王明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促進師生人文素養提高的實踐與研究——《漁父》教學案例[J].時代教育,2016(8).
[2]楊國俊. 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師生人文素養[J].西部皮革,2016(22).
附 ? 注
本文系2016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優秀傳統文化和敦煌文化促進德育教育和師生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139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