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 要】在當前就業難的社會背景下,將創新創業培養與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相結合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大重點問題。在現今的創新創業浪潮中,由于部分學生還未做好創新創業的思想準備,使得他們價值觀和認識論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從而阻礙了創新創業的順利實施。針對此問題,本文從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必要性出發,結合思政教育的具體內容,提出二者兩結合的具體策略,以期能為創新創業的大學生在思想上做好準備,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使得廣大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嚴峻形勢,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學生達到820萬人,相比于2017年的795萬人,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史上最難就業季頻頻刷新,學生面臨著“畢業后找工作?還是創業”等問題。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一些懷揣創業理想的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在創業中非常的盲目,且在思想上沒有做好創業的準備,同時也并未思考自己是否適合創業,這些因素的存在阻礙了學生創業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當前高校大學生教育的重點內容。同時,由于高校思政教育擔負著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職責,要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培養他們創新創業能力,理應首先從思想上入手,而這些都需要思政教育來完成。為此,將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培養相結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大學生謀求自我發展的客觀選擇。
一、創新創業能力概述
(一)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指的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其主要特征是具有首創性和社會意義,能推陳出新,能為社會及人類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的特殊時期,在此進程中一定會涌現出大量創新的事業,而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只有在創新中才能推動我國的不斷發展與前進。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必然趨勢。
(二)創業能力
創業能力是指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準確、有效的把握創業時機,并能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去積極創業,其主要體現在創業者的創業技能和創業素質上。《“國創計劃”十年倡議》提倡:“要讓更多大學生參與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要緊跟時代變化,厚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基礎,鼓勵大學生在創新基礎上追逐創業夢想。”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在此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有利于拓寬大學生的就業道路。
二、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能力相結合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隨著就業壓力的與日俱增,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僅僅應只充當求職者的角色,更應該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積極的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出路,從求職者的角色轉變為創業者。要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高校就應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納入到培養目標中,使得他們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從而樹立創業的信心。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職責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此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指導,不僅有利于解決學生在實際創業中存在的問題,讓思政教育的目標更加具有針對性,而且能幫學生擺正心態,領悟創業內涵,并提升創業所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這樣對于學生的創業實踐具有一定指導作用,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思政教育的陣地功能。
三、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路徑
(一)完善思政教育中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提升學生創業素質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就是要求其思政教育內容更加的具有針對性,更加符合當代社會創業的特點,幫助學生明確創業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引導學生將創業追求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從而游刃有余的駕馭創業。
鑒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政教育中應完善其相關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培養學生正確有效的人生價值觀
創新創業活動離不開正確有效人生價值觀的引領,錯誤的價值觀會讓學生誤入歧途。人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創新創業活動應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然后結合自身特點,進行項目創新與發展,從而推動自己的創業項目走向成功。因此,這就要求在思政教育中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引導學生遵從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及國家法律法規
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需要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在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挖掘市場空白,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最終走向成功。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要引導學生要按法律法規和客觀規律創業。
3、幫助學生塑造堅定的理想目標和勇往直前的信念
創新創業的發展之路并不可是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道路上必然鋪滿了荊棘和坎坷,在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只有樹立堅定的理想和勇往直前的決心,才能找到一條適合其發展的道路,并最終獲得成功。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幫助學生輸在堅定的理想目標是促使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創業能力
創業能力是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備了創業能力,才能在創業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為此,在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應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升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1、多途徑宣傳,加強學生對創業認知
宣傳途徑是立于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興趣點和熱點,改變以往思政教育的模式,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知。其一,學校邀請社會知名創業成功的大學生為學生傳授其創業經驗,刺激學生創業意識;其二,帶領學生深入到當地知名企業中進行參觀,一方面是了解企業文化,另一方面是了解企業的日常經營過程及管理模式,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奠定基礎。
2、開展專題講座,加強學生對法律法規和經營規則認知
學校邀請社會各界成功人士及相關學者、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加強學生對法律法規和經營規則認知。其一,邀請公安民警和法律專家為學生講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并通過具體的商業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遵紀守法;其二,邀請企業經營及管理類人才為學生進行創業指導,讓學生了解市場經濟規律,感受企業的經營與管理規則。
3、舉辦素質拓展活動,鍛煉學生意志品質
舉辦素質拓展活動,能最大限度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其一,舉辦ERP沙龍比賽,鍛煉學生的創業實戰能力;其二,舉辦野外集訓活動,鍛煉學生堅定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4、提供創新創業基地和平臺,強化學生實戰經驗
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其一,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和基地,讓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掌握更多創業技能;其二,舉辦創業項目實戰競賽,為學生提供更多模擬實戰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生盡可能發揮才能,為以后的創業積累更多的實戰經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既能有效促進學生走上創新創業發展的道路,同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應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在充分了解思政教育特點的基礎上,積極探尋二者融合的規律和切入點,制定合理的培養對策,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與創業能力,從而推動思政教育中創業教育健康與良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晶.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思政教育探析[J]. 人才資源開發, 2017(8):102-103.
[2]王新欣. 創新創業教育導向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整體設計改革探究[J]. 科技資訊, 2017(33):138-139.
[3]周文靜. 創新創業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 教師, 2017(18):81-83.
[4]井月, 彭云傲.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思政教育研究[J]. 價值工程, 2016, 35(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