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軍
摘 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發展的當下,初中時期對于學生而言是極其關鍵的,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分組進行學習,合理安排討論;創設不同情境,將生活融入學習;故意制造錯誤,促使學生思考這三大關鍵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加強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以此為其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師生互動;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一、分組進行學習,合理安排討論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種方式可能很多教師都用過,但考慮到讓學生自由組建小組討論對課堂秩序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大部分教師在分小組討論這個方面是不太敢讓學生進行的。其實,如果小組討論這個手段運用得非常好的話,其效果比教師進行枯燥的提問有效得多。而且在當下,初中生不僅僅想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更多地還注重同齡人對自己的看法。分小組討論正好為這些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如果這些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獲得榮譽感、認同感的話,教師就算沒有組織學生去進行討論,學生也會自發地互相分享以及交流,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學生可以通過鞏固從而得到思維的整合,并且加深記憶。
例如,細心的教師就會發現,一些學生雖然在考試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在要求其進行表達的時候卻一直表達不出來或者沒有思路,這表現出來的問題其實很明顯,說明這位同學并沒有完全理解這道題的解題方式,僅僅是對題目有所熟悉。而這樣的不足和新課標的要求是相差甚遠的。
二、合理創設不同的情境,將生活融入學習
在當下,中國學生的數學學習屬于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而這些不良學習習慣的出現都是由于學生認為現在學習的數學知識在往后的實際生活中沒有任何用武之地。而實際情況卻是恰恰相反的,要明白的是數學的應用穿插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處理數據、計算、推理、證明,這些都要用到數學。在初中數學中學生會接觸到小學數學課本中所沒有的新知識,像初中的幾何圖形雖然都屬于二維圖形,但是在解題的時候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的話,就根本無法去思考解題的思路。而想象力的來源往往是日常生活,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圖像配合自己的授課,在增強學生記憶力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引入、講課分析的時候都應該做到生動形象、自然有趣。
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用貨車運送重量相等的行李箱若干只,在兩地之間往返送行李箱。已知貨車每次只能運輸四個行李箱,一天需要來回往返十六次;但是如果每次運輸七個行李箱的話,一天需要來回往返十次。每天來回的次數和運輸行李箱的數量成一次函數的關系(每天每次運輸行李箱的個數固定)。問每天需要來回多少次,每次運輸多少行李箱,才能使運貨效率達到最大?這個題目原本是由輪船搬運貨物改編的,但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于輪船搬運貨物沒有多少理解,更沒有解決過這樣的問題,但是行李箱的搬運和輪船運貨就不一樣了,行李箱的搬運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在課程和題目中稍微做一些改動,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和學生交談的時候還可以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教師的靈活改編,轉化成為適合讓學生做的數學題目。
三、故意制造錯誤,促使學生思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運用一些小技巧,讓學生監督自己出現的問題,并提醒其他學生要吸取教訓,同時在讓學生發現教師出現的問題的同時,還讓學生看到他們自己的潛力,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激起學生對于更大的成功的追求,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能很快地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最重要的還是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技巧,時刻提醒學生這是學習過程中的小技巧,這樣做并不是為了維護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尊嚴,而結果能收到這么好的成效,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例如,相信很多教師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親為了讓自己調皮的孩子喜歡學習,就讓孩子每天教她自己學習,從而孩子發現了學習的樂趣,也因此愛上了學習。這是因為孩子在教母親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優越感,而這恰恰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同樣的是,教師在教學或講解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一些不經意的錯誤或者故意的失誤,讓學生發現并且指出,就能加深學生對這類錯誤的印象,增強學生的優越感,并告訴學生這是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的一個小技巧,讓學生監督出現的問題。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知識水平,以此在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充實且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楊紅麗.師生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及策略[J].數學教育,2016(7).
[2]唐志娟.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新課程學習(上),2015(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