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文
摘 要:朱永新的《新教育》提出一個核心、七大理念、十大行動、四大改變。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里面的內容涉及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對現代的教育教學是一個大的沖擊和顛覆。不僅如此,里面還有一些關于家庭、幸福的闡述和看法,是一本以教育為主旋律,人生哲理、生活態度為輔的教育生活書。下面根據教學經驗對書中關于新教育的理念做一些簡單的闡述,不足之處敬請指出。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教育;低段
書中曾提到“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育的科研模式……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強調個性發展……”細細品味這些話語,這與新課程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新課程大力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不就是為了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嗎?不就是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嗎?在新課堂下學生學得高興、教師教得有成就感,這不正好提升教師的幸福指數嗎?因此,新教育下的數學教學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結合低段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實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傳統數學教學教師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忽略對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滿堂灌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做題的機器,他們會用教師教的各種解題方法和技巧不停地刷題,取得數學成績的高分數。但這并不代表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的自信心、探索能力、對數學的熱愛并沒有在高分的光環下得到有效的發展。這與朱永新所說的“研發卓越課堂”背道而行,也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有價值的數學”格格不入。究其原因,這種教學模式沒有把學生推到學習的舞臺上,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此,在新教育下,教師要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堅持學生的自主發展。一切教學活動和目標都要圍繞學生來進行。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正確的情感觀。
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比大小”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出示三只猴子、三個桃、四個梨、兩個香蕉的圖畫。學生被生動形象的圖畫內容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習熱情被喚起、思維被激活。在這樣熱烈的學習氛圍中,他們開始對圖畫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和探究。如有的發現一只猴子吃一個桃子剛好可以吃完,所以桃子的數量與猴子相等。也就是3=3。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數學問題被不斷挖掘出來,除了相等關系外,他們還發現大于和小于的關系。欣賞著他們創新的發現、聽著他們稚氣的話語、看著他們自信的笑臉,我由衷地為他們的成長感到高興。
就這樣,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符合他們心理發展特點的情境,以此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探索數學問題,提高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弱化教師的地位
朱永新在新教育中提到“構筑理想課堂”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高效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擺正與學生的關系。新教育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不再是課堂的領導者,而是學生的伙伴、領路人,與他們一起探討研究數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老師同樣也感動著、興奮著,與學生一起成長一起快樂。還有比這樣更幸福的事情嗎?結合低段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就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做好引導,讓學生在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下自主與合作完成學習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如在學習二年級數學“平均分”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拿著提前準備好的小木棒親自動手分一分。如把6根木棒分成3份,有幾種分法?先讓學生自主探索,因為這一過程比較簡單,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可以得出正確結論。果不其然,大多數學生找到了3種分法,1、1、4,1、2、3,3、3、3這三種分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而在教學“平均分”的意義是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讓他們通過實例進行闡述。這個對學生的思維、語言概括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合作交流。于是小組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學生把對平均分的意義的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且還能從乘法的角度闡述平均分的意義。鞏固了對平均分概念外延和內涵的理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朱永新的《新教育》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明天,數學教師要深入學習《新教育》內容,并把這些先進的、合理的教育理念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構建新課堂,開創小學數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徐晨媛.探究新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小學生(中旬刊),2017(12).
[2]宋若菊.新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