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從海
摘 要:“問題是數學的中心”,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的提出,并在實踐中得以證明的。這就意味著讓小學生參與數學問題解決活動可以幫助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發生、應用與創新,不斷完善小學生的認知結構,促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實現進步與成長。從提出易于引起學生思考的數學問題、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解決活動、組織數學拓展應用三個角度分析豐富小學生數學解題經驗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解題經驗;豐富策略
自從人才競爭成為國際競爭的基本力量之后,教育部便對如何才能優化人才質量展開了深入的教學探索,提出了核心素養教學改革任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以數學素養為基礎,全面分析小學生實現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數學知識、數學學科能力與精神需求。其中,豐富小學生的數學解題經驗是為了讓小學生在問題解決活動中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把握數學學科發展規律,使其形成學以致用學習能力的必要活動,是落實數學素養教學的必經途徑。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主動豐富小學生的數學解題經驗,提升小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一、提出易于引起學生思考的數學問題
實際上,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不難,但是難點在于數學教師所提出的數學問題是否能夠引起小學生的積極思考。小學數學教師一直都將提問作為自己最基本的教學技術,但是由于沒有分析數學問題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導致數學問題失去了原本的啟智教育功效。在豐富小學生解題經驗的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小學生的認知興趣、數學水平,保證數學問題可以引起小學生的積極思考與探索欲望,為問題解決活動開個好頭。
就如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教學中,本班小學生在生活中見過許多小數,甚至還有一部分小學生有過應用小數的實踐經驗,所以他們對小數并不陌生。對此,筆者便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問題:請以“米”為單位列出你們的身高。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他們的身高變化很快,家長會定期為他們測量身高,且會告訴小學生具體的身高數值。這個數學問題可以立刻喚起小學生的生活回憶,讓小學生進入數學思考狀態,結合自己的真實情況得出數學結論,如1.48米、1米52等。根據小學生的口頭表述,我會寫出具體的小數數值,介紹小數這一數學概念。
二、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解決活動
問題解決活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一系列手段與措施解答數學問題的教學活動,但是誰才是解決問題的主體,便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教學問題。傳統的數學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地記錄教師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但是,新課改提出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認為小學生才是分析解決問題思路與方法的主體,教師應該鼓勵小學生思考多元化的解題策略,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
就如在“數學廣角:雞兔同籠”一課教學中,筆者便鼓勵小學生自主分析雞兔同籠的問題解決辦法,理解數學問題的多元解法特征。要想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小學生便需了解每一只小雞、兔子各有多少只腿,然后才能通過列表法、假設法等找出問題答案。所以,筆者便以照片補充了小學生的生活常識,進而再讓小學生分析35個頭、94只腳的籠子里,各有多少只雞和兔。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問題解決效率,我還將4名小學生分成一組,使其通過同伴幫助與集體分析確定解法算式。比如,有個小組通過列表法列出了不同總量為35只的小雞、兔子不同數量搭配所擁有的“腳”,從表格中找出了符合問題的答案;有的小組則先根據小雞、小兔“腳”的數量列出小雞與小兔的關系,然后再通過假設得出問題答案。
三、組織數學拓展應用
解決問題活動并不僅僅是數學課堂中的常規活動,還包括小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展開數學創新與知識應用的學習過程。有的教師將課堂教學作為數學教育的終點,限制了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長遠發展。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組織拓展性數學應用活動,以拓展實踐與知識應用促使小學數學的理實整合,讓小學生在拓展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切實豐富小學生的解題經驗。
在“雞兔同籠”一課教學中,筆者讓小學生在課后以雞兔同籠為問題背景,通過調整題意信息展開拓展練習,豐富自身的解題經驗,使其形成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再如,在“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一課教學中,筆者鼓勵小學生根據本班學生數學成績分段集中趨勢計算了本班學生平均數學成績,繪制數學成績條形統計圖,將數學理論與應用實踐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應該成為小學生實現個人人生理想的墊腳石,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活動讓小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能力,學會用數學知識確定解題方向,以數學模型解決現實問題,通過數學優化小學生的生活品質,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豐富多彩的問題解決活動,多讓學生做,使其在做中學,享受數學學習與應用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楊麗華.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若無旁逸斜出,何來精彩紛呈[J].才智,2018(11):99.
[2]王艷.淺談積累小學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教學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8(27):39-40.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