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瑾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要求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的同時,更多將化學內容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中,即將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化學與日常生活間的密切關聯。走出化學課堂,走進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多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化學教學中來。因此,主要談論的是什么是走出課堂的初中化學及如何使初中化學走出課堂。
關鍵詞:走出課堂;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
初中化學多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聯,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為充分保障該環節教學質量,更需要將理論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化學與生活實際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這也給化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很多學校都是為了應付上級的要求才開設實驗課程,在課堂上主要還是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與練習。學生只是偶爾才能走進實驗室做實驗,并且每節實驗課都是急急忙忙按照老師給的實驗步驟做完實驗就完了,課后也不知道如何去運用到生活中[1]。因此,我們要重視實驗課程,在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了解的基礎上,逐步將化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過程中,間接達到對學生認知能力進行提升的效果。
一、什么是走出課堂的初中化學
走出課堂的初中化學實際上是符合新課標對化學教學的要求的。它主要是將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現象提供給學生進行化學探究,或者是將化學知識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且能夠做到學有所用。而走出課堂的初中化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化學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
中去[2]。
二、如何使初中化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1.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在生活中其實已經接觸過化學,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因此,為了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創設教學情境,以達到對學習效率進行提升的效果,此外更能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分子”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引入到教學中去,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還有就是小明剛進家門就會大聲地問在廚房忙碌的媽媽今天是不是煮辣椒了,就算巷子再深人們還是能夠聞到巷子里傳來的酒香味,小明沒有走進廚房就能夠知道媽媽煮的是辣椒,為什么呢?由此,引出分子具有體積小、不斷運動的特點。通過觀察水在持續受熱轉變為水蒸氣后,其體積會相應變大,進而引導學生了解到分子間存在間隔的特點。該教學方式能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知化學,學習化學[3]。
2.加強在化學實驗中的生活化教學
化學實驗室屬于日常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化學實驗來理解化學理論知識,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逐步轉變僅注重理論知識講解的方式,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化學實驗中來。指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的方式,去發現學習中存在的樂趣,在這個過程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還能夠學會將化學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進行日常教學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洗碗的時候為什么加入洗潔精后能夠很快地將油漬洗掉,為什么生火時要先點燃碎葉片再放木柴等等,將化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其實與自己親身接觸的生活息息相關[4]。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通過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3.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案例,豐富化學教學內容
教學案例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讓初中化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就要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運用到教學中去。例如,在“溶液的溶解”的教學中,小紅同學想要喝糖水,于是她將蔗糖放到裝有開水的杯子中,她發現放第一勺時蔗糖很快就溶解了,放第二勺也很快溶解了,但放第三勺時不管怎么攪拌都不溶解,為什么?進而可以逐步過渡到“溶解度”的學習中。借助該教學方式,可促使化學教學內容更加具有樂趣,在生活實例的作用下,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課堂實際進行關聯,達到對教學效率進行提升的目的[5]。
化學與日常生活存在密切的關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觀察到化學現象。對于初中階段學生來講,處于學習化學的初級階段,在此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夯實,幫助學生養成學習化學的良好習慣,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生活實踐能力進行提升。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保障化學教學的綜合質量,更需要將生活中日常例子引入進來,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到化學與生活間的關聯,明白學習化學的真正含義。
參考文獻:
[1]陳愛鳳.淺論走出課堂的初中化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46.
[2]吳光發.淺談初中化學的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8(29):107-108.
[3]劉丹紅.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16(2):51.
[4]張乃營.淺談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J].知音勵志,2017(5):129.
[5]高山婷.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探略[J].新課程導學,2017(17):38.